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小寒」養生有講究,最全的習俗養生指南送給你!

「小寒」養生有講究,最全的習俗養生指南送給你!

2019年1月5日,農曆十一月三十,星期六,我們將迎來「小寒」節氣。這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倒數第二個節氣,「月初寒尚小」,故云「小寒」。

小寒節氣,標誌著一年之中最冷的時期已經到了。寒為冬季的主氣,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

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飲食

應減甘增苦

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葯膳進行調補。

起居

要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於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運動

宜在日出後

小寒正處於季冬之月,此時陽氣潛伏。在精神調養方面,應寧神定志,避免情緒過於激動,保持心態樂觀,莫要勞神憂事。運動項目可以選擇長跑、滑雪、跳繩、踢毽子等。

小寒

宜調理腎臟溫養陽氣

雖然此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並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等,宜用粳米、紅棗、花生、牛肉、山藥和鰱魚等。

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桂圓、何首烏、熟地、黑木耳、甲魚、海參、烏雞等。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征,宜用銀耳、鴨肉、枸杞、百合、雪梨、燕窩、白木耳等。

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體征,可選用鹿茸、紅參、羊肉、狗肉等。小寒時進補,可多吃有溫養陽氣效果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乾等。

養生穴位

1、頭中心:即百會穴,在頭的正中間。

可經常用掌心按摩,因為這是諸陽之匯,是人體的高處。

2、胸中心:即膻中穴,位於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現代科學發現,人老是從胸腺開始衰老的,經常捶打這裡,可以延年益壽,驅散心中的抑鬱之氣,還能排泄毒氣。

方法:可兩手交叉,握空心拳,不要太實,捶打此穴。

3、腹中心:即氣海穴,位於臍下1.5寸。

方法:可每天早晚,用掌心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摩六十下,讓丹田有溫熱舒適的感覺。

4、手心:即勞宮穴,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勞宮穴在心包經上,經常按壓,可強壯心臟的作用。

方法:可以用兩手拇指互相按壓;也可將兩手頂在桌角上按勞宮穴,時間自由掌握,長期堅持可使心火下降。

5、腳心:即湧泉穴,位於腳底中線前1/3與後2/3交界凹陷處。

最好是勞宮穴(手心)與湧泉穴(腳心)互相交叉按摩。湧泉穴是腎經的穴位,勞宮穴是心包經的穴位,互相交叉按摩可以達到心腎相交、水火相濟的效果,能治失眠。

方法:可在每晚臨睡前半小時,擦熱雙手掌,然後右掌按摩左腳湧泉,左掌按摩右腳湧泉,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促進睡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境與養生 的精彩文章:

你天天吃的這個調料,跟心臟搶壽命、跟骨頭搶鈣、還有致癌風險………
餃子餡中一勺它,立刻好吃10倍,鎖水提鮮,大廚不告訴你!

TAG:環境與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