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最神奇的「勝仗」:被殺得橫屍遍野,卻吹噓大破敵軍

北宋最神奇的「勝仗」:被殺得橫屍遍野,卻吹噓大破敵軍

北宋王朝在對外戰爭中,往往是敗多勝少,軍隊數量雖然很多,但戰鬥力堪憂,經常被人打得落花流水。俗話勝敗乃兵家常事,打敗仗並不丟人,但是宋朝有一場勝仗卻贏得非常尷尬,因為那是他們遭到慘敗,但卻吹噓自己打了勝仗,敵人望風而逃!北宋這場慘敗的「勝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得從北宋太平興國四年說起,宋太宗為收復燕雲十六州,率軍親征遼國,結果在高粱河之戰慘敗而歸。這場戰爭引起了遼景宗耶律賢得怒火,他先後兩次派兵入侵宋朝邊界,但都無功而返。於是在太平興國五年,遼景宗親自在幽州集結軍隊,準備親征,向宋朝報復。

北宋方面一直密切關注遼國的動向,宋太宗積極部署軍隊,調派五個州的軍隊前往河北地區,同時他還準備御駕親征。十一月初十,宋太宗率軍開赴前線,幾天後抵達長垣縣,這時候前線傳來戰報,「大破契丹萬餘眾,斬首三千餘級」。二十日,宋太宗抵達大名府,此時前線又傳來消息,「契丹皆遁去」。

當時宋太宗得到消息後,既感到高興,又感到遺憾,高興的是遼軍聽說自己來了,望風而逃,遺憾的是自己的軍隊沒能上陣殺敵。於是宋太宗作詩一首,其中有兩句比較著名,「一箭未施戎馬遁,六軍空恨陣雲高」。以上是宋朝方面的記載,但是根據遼國方面的記載,則是另外一番的情況!

遼景宗率領的遼軍於十月三十抵達宋朝邊境要塞瓦橋關,開始圍攻此地。宋朝守軍兵力薄弱,因此只能固守待援。幾天後,北宋援軍抵達瓦橋關的東面,宋朝瓦橋關守將張師率軍出城,準備與援軍夾擊遼軍。結果,「遼主親督戰,(耶律)休格躍馬入陣,斬師,餘眾披靡,退入城」。

幾天後,宋朝援軍又在易水南岸布陣,遼軍大將耶律休哥率領精銳騎兵渡過易水,「渡水奮擊,南師大敗」。耶律休哥追擊宋軍,一直殺到莫州,「(宋軍)橫屍遍野,生擒數將以歸」。事後遼景宗賜給耶律休哥金盞,勉勵道:「卿勇過於名,若人人如卿,何憂不克!」

就在宋太宗抵達大名府時,遼軍在莫州大破宋軍,「諸軍及契丹大戰於莫州,敗績」。十一月十七日,大獲全勝的遼景宗下令班師回朝,要知道遼國此行的目的是報復宋朝,而不是攻城略地,況且遼國以騎兵為主,攻城並非他們的強項。回到南京(幽州)後,遼景宗對部下進行嘉獎,加封耶律休哥為于越,「大饗軍士」。

而北宋方面,宋太宗卻因此志得意滿,還想趁著遼軍撤退,準備再次北伐,結果宰相們紛紛表示,「養驍雄,廣積儲,寬諸期歲之間,用師未晚」。宋太宗表示同意,「帝深納其說,即下詔南歸」。在歷史上,瓦橋關之戰並不出名,但卻是北宋歷史上最尷尬的一場「勝仗」。

參考資料:1.《宋史》;2.《續資治通鑒長編》;3.《續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最懶惰的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引發危機,搞垮大明江山
宋朝皇室尷尬事:五位皇帝無法生育兒子,改變王朝命運

TAG:縱橫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