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小寒,100幅名家葫蘆圖,祝您福祿雙收!

小寒,100幅名家葫蘆圖,祝您福祿雙收!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藝術——

葫蘆,

愛生長、能蔓延、多果實,

於是人們賦予它豐富的文化內涵。

它也成為大家心目中

增壽、降瑞、除邪、保福的吉祥物。

吳昌碩 葫蘆圖

不僅普通百姓喜歡葫蘆,

還有許多畫家也偏愛它,

畫葫蘆就是畫如意、畫平安。

葫蘆是非常適宜表現意趣的題材,

不僅長得恣肆爛漫,還寓意美好,

所以葫蘆題材雖傳統,

但也足以表現個人意趣。

吳昌碩 葫蘆圖

今天,

和大家一起欣賞100幅

名家畫筆下的葫蘆圖,

祝各位福祿雙收!

【吳昌碩】

吳昌碩 1914年作 葫蘆

藤本植物是吳昌碩最為擅長的題材,尤其以葫蘆令人印象深刻,吳昌碩作畫重氣勢,繪葫蘆更是憑藉那一手極具金石意味的草篆筆法寫藤蔓,盤紆繚繞,氣機暢旺,畫到興緻上,所繪更是得意忘形,最為傳神。他常常給自己所畫葫蘆取名「依樣」,舊諺謂「依樣畫葫蘆」。

吳昌碩 1914年作 葫蘆萬代

吳昌碩葫蘆畫設色古樸,用筆豪放,充分表現了吳昌碩古拙、渾重、豪邁的畫風。吳昌碩的葫蘆畫不僅精彩在葫蘆上,有時題款更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吳昌碩《葫蘆》

上面這幅葫蘆,構圖呈半弧形,花葉藤蔓依勢而下,上密下疏,幾欲撐滿全紙,五隻葫蘆各擇其位,畫幅下端那隻垂枝往下,勃勃生機也。藤蔓於此處彎環向上,為全圖形成俯仰顧盼態勢,既合物理,又合畫理。不經意間已為題款留出位置,十四個字分列三行,筆墨濃淡、字體大小、經營位置,恰到好處。吳昌碩作此畫時已七十八歲,滿腹畫稿,信手揮寫即可,可謂妙哉!

吳昌碩 葫蘆圖 1915年作

在上面這幅《葫蘆圖》中,主體物在畫面的上端和中部抱團集中,末了,象徵性的掃了兩筆藤須,避免了集中而帶來的凝滯感受,為靈動之氣製造了一個出口;整體呈倒三角之勢中心線與對角線重合,自上而下噴薄而出,邊幅不修卻處處透露了璞玉渾金的藝術才情。畫中的五言詩款識,更使《葫蘆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深遠。

吳昌碩 葫蘆圖

此幅《葫蘆圖》用鵝黃色沒骨畫法,顏色艷麗明快,在墨色厚重的大片葉子的襯托下,形成對比,畫面十分鮮亮。整幅畫以淡墨枯筆將藤蔓肆意纏繞,使畫面氣韻生動,墨趣橫生。

吳昌碩 葫蘆

此圖寫葫蘆大藤,盡顯以草隸之筆入畫的氣勢。吳昌碩以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淡墨寫葫蘆。而盤旋往複、貫通全畫的則是以書入畫的大藤,它是此畫的血脈,畫因它的流動而生意盎然。在疏密虛實的處理上,畫家尤具苦心,實處密不透風,虛處中疏通透,如此才使疏密得當、虛實相生。

吳昌碩 葫蘆圖

題識:老圃尋秋趁早涼,垂垂滿架半青黃。此中所賣知何葯,莫問江東柄短長。苦鐵道人。

吳昌碩 1922年作 葫蘆秋菊

款識:久與凡卉伍,光華亦灼灼;鞠花能傲霜,胡廬賣何。壬戌秋。吳昌碩年七十九。

吳昌碩 丙辰(1916年)作 葫蘆

題識:千金一壺,中以漢書。丙辰春,吳昌碩。

吳昌碩 葫蘆 鏡框 設色紙本

吳昌碩 葫蘆

吳昌碩 葫蘆

吳昌碩 葫蘆

吳昌碩 葫蘆

吳昌碩 葫蘆圖

吳昌碩 葫蘆圖

吳昌碩 南瓜葫蘆

吳昌碩 戊午(1918年)作 葫蘆圖 行書七言詩

吳昌碩 辛酉(1921年)作 依樣寶葫蘆

吳昌碩喜歡以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淡墨寫葫蘆,使得整幅畫顯得生意盎然。

吳昌碩 依樣葫蘆

吳昌碩葫蘆圖

【齊白石】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對吳昌碩極為推崇,而他也喜歡畫葫蘆,一生畫葫蘆幾十年,一直畫到生命的最後階段,並且越至晚年筆墨越率性。有時畫長在架上的葫蘆,有時畫摘下來的葫蘆,全用沒骨法——以水墨畫葉,以藤黃畫果,不論怎樣畫,齊老的葫蘆都滿溢著生活情趣。

齊白石 葫蘆

白石老人曾有詩言:劫後殘軀心膽寒,無聊更變卻非難。一心要學葫蘆訣,無故哈哈笑世間。可以說,葫蘆寄託了白石老人獨特的情思,也是老人最喜畫的題材,他曾說:「因喜葫蘆能解笑」。

齊白石 葫蘆

上面這幅齊老93歲所作葫蘆小幅,兩隻青、黃葫蘆正方置於畫中,色墨淋漓,燦爛而熱烈。

齊白石 葫蘆圖

《葫蘆圖》為齊白石大寫意繪畫之精品,不論是構圖、行筆、著色,皆傳神高妙。此圖以潑墨寫出瓜葉,不著墨線勾筋寫脈,筆法簡潔傳神,墨色酣暢淋漓。葫蘆與「福祿」諧音,正合「福祿雙全」的吉祥寓意。葫蘆之黃色艷彩與濃淡墨色交相輝映,以焦墨渴筆寫藤,宛轉如飛,似游龍入江,揮灑自如,氣韻充盈筆端,完全看不出是位九十七歲高齡老人所作。

齊白石 《葫蘆》 題識:九十八歲白石。

這幅畫是九十八歲高齡時畫的,齊老到這個歲數,人也胡塗了,連字都不會寫了。」當時寫這個「九」字,就問李可染:「這個九字是往這邊拐還是往那邊拐啊?」等到寫「歲」字,怎麼也記不起來,就寫成了現在這個錯字。字雖不會寫了,但畫了幾十年的葫蘆,對畫葫蘆,自然是信手拈來。

這幅葫蘆,最絕的是藤蔓,用筆用墨已經是天籟,是神在走,而不是手在走,筆墨中包孕的精氣神完全超越了白石老人的身體健康的狀態,是修養在完全自由、自然、自在、自為的狀態下的釋放。

齊白石 依樣葫蘆

齊白石 葫蘆秋蟲

齊白石 農家好樣

齊老的葫蘆看著並不像別人那般怪,因為他認為,葫蘆和葫蘆藤本身就有個「好樣」,所以「萬事不如依樣好」,創作中不必求奇求怪。這不但是齊白石的藝術心得,更是其獨特的人生感悟。

齊白石1938年作 葫蘆蚱蜢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畫葫蘆以黃葫蘆、墨葉的組合方式為多,上面這幅《葫蘆圖》正體現出他典型的藝術特色。濃艷的檸檬黃和厚重的墨葉形成強烈反差,畫面氣氛十分熱烈。

齊白石 竹籬葫蘆

齊白石以流暢的用筆和沒骨法表現葫蘆,不加任何皴染,以優美的曲線和鮮艷的色彩取勝。葫蘆的闊葉純以墨筆寫出,葉片的向背、深淺甚至葉脈都在墨色的濃淡里活脫脫的表現出來,體現出其獨特的墨法特點。

齊白石 葫蘆

畫草蟲是齊老的又一絕,在上面這幅葫蘆畫中,齊白石在葫蘆上畫了一隻活靈活現的蚱蜢,為畫面平添了幾分靈動與生機。草蟲以粗筆寫出,筆端遊走處絲絲入扣,蚱蜢的神態性情呼之欲出,白石老人自言要「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傳神」,由此可見一斑。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乙酉(1945年)作 葫蘆

齊白石 螳螂葫蘆圖

齊白石 三顆葫蘆

齊白石 葫蘆萬代

齊白石 葫蘆絲瓜

齊白石 葫蘆秋蟲

齊白石 葫蘆青蠅 水墨紙本

齊白石 葫蘆瓢蟲

齊白石 葫蘆草蟲圖

齊白石 葫蘆草蟲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葫蘆

齊白石 癸亥(1923)年作 葫蘆

齊白石 庚申(1920年)作 葫蘆萬代

齊白石 丁亥(1947年)作 葫蘆

齊白石 1957年作 葫蘆·書法

齊白石 1953年作 寶葫蘆

齊白石 1949年作 葫蘆

齊白石 1943年作 蜻蜓葫蘆

齊白石 1924年作 葫蘆

【陳半丁】

陳半丁 菊花葫蘆

陳半丁(1876-1970年),原名陳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畫家。擅長花卉、山水,兼及書法、篆刻。寫意花卉師承任伯年、吳昌碩,又師法陳淳、徐渭、石濤、李復堂、趙之謙諸家。

【陳師曾】

陳師曾 葫蘆

陳師曾(1876.3.12-1923.9.17),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著名美術家、藝術教育家。陳師曾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其寫意花鳥畫近學吳昌碩,遠宗明人徐渭、陳淳等大寫意筆法,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

陳師曾 葫蘆葡萄

【朱屺瞻】

朱屺瞻 1973年作 葫蘆

朱屺瞻(1892-1996),名增鈞,號起哉、二瞻老民。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江蘇太倉人,擅山水,花卉,尤精蘭、竹、石。創作繼承傳統,融會中西,致力創新,所作筆墨雄勁,氣勢磅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個人風格。

朱屺瞻 葫蘆

朱屺瞻先生也善於畫葫蘆,啟功先生曾做過一首詩《朱屺瞻先生畫葫蘆》,其中這樣寫道:「造化隨人筆仗,到處天機奔放。誰雲依樣葫蘆,未有葫蘆一樣。」

朱屺瞻 1977年作 葫蘆圖

朱屺瞻 1979年作 葫蘆圖

朱屺瞻1980年作 葫蘆

朱屺瞻 1981年作 葫蘆

朱屺瞻 1984年作 葫蘆

朱屺瞻 1986年作 葫蘆

朱屺瞻 葫蘆

朱屺瞻 葫蘆

朱屺瞻 葫蘆

朱屺瞻 葫蘆

朱屺瞻 葫蘆

朱屺瞻 甲子(1984年)作 葫蘆萬代

朱屺瞻 三顆葫蘆

朱屺瞻 辛酉(1981年)作 葫蘆

朱屺瞻1979年作 葫蘆圖

【劉海粟】

劉海粟 葫蘆

劉海粟(1896-1994),名盤,字季芳,號海翁。現代傑出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習油畫,蒼古沉雄。兼作國畫,線條有鋼筋鐵骨之力。後潛心於潑墨法,筆飛墨舞,氣魄過人。晚年運用潑彩法,色彩絢麗,氣格雄渾。

【李苦禪】

李苦禪1934年作 葫蘆

李苦禪(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生於山東省高唐縣,原名李英傑、李英,字超三、勵公。擅畫花鳥,闊筆寫意,筆墨雄闊,酣暢淋漓,畫風以質樸、雄渾、豪放著稱。

【謝之光】

謝之光

謝之光,初名廷川,署東山後裔,後易名之光,室名栩栩,1899年2月25日出生於浙江餘姚,後居上海,14歲時師從周慕橋學習國畫、油畫,繼後又師從於張聿光、劉海粟。擅長人物、鳥獸、花卉等,尤擅仕女畫,筆法采中西之長,別具一格。

謝之光 葫蘆游魚

晚年,謝之光患肺癌,在生病期間,劉海粟等畫家都去看望。臨去世前一個月他仍在作畫,畫得特別多,人們排隊索取,子女們勸他,他說,我沒病,一定要畫,實際他已經知道病情了。直到1976年9月12日晨,謝之光逝世,在此之前他一直沒放棄畫畫。

謝之光 葫蘆

【趙少昂】

趙少昂 葫蘆草蟲

趙少昂(1905~1998 )字叔儀,男,漢族,原籍廣東番禺。中國畫家。1905年3月6日生於廣東廣州,1998年逝世於香港。少喪父,家貧,以做工謀生,業餘自學繪畫。趙少昂擅花鳥、走獸, 繼承嶺南畫派的傳統,主張革新中國畫。他的畫能融匯古今,並汲取外國繪畫的表現形式,同時又注重師法造化。作品筆墨簡練、生動,形神兼備,深受人們的歡迎。

趙少昂 葫蘆蟲趣圖

趙少昂 葫蘆甲蟲

趙少昂 葫蘆天牛

【婁師白】

婁師白 葫蘆

婁師白(1918年6月2日-2010年12月13日),原名婁紹懷,曾用名婁少懷,字亦鳴,齋號老安館;湖南瀏陽人,1918年生於北京。婁師白擅長花卉、翎毛、草蟲和走獸,全面繼承齊白石藝術技法特色,並有所創新,畫作簡練中有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尤以畫小鴨子著稱;在藝術界有這樣的說法: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婁師白的小鴨子。而婁師白筆下的葫蘆也與齊白石一般極富趣味。

婁師白 葫蘆

婁師白 葫蘆壽

婁師白 花卉葫蘆

婁師白 依樣葫蘆

【程十發】

程十發 1987年作 葫蘆

程十發(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中國海派書畫畫匠,有「上海書畫三傑」之譽。名潼,齋名曾用步鯨樓、不教一日閑過齋,後稱三釜書屋、修竹遠山樓。程十發在人物、花鳥方面獨樹一幟。在連環畫、年畫、插畫、插圖等方面均有造詣。工書法,得力於秦漢木簡及懷素狂草,善將草、篆、隸結為一體。

程十發 葫蘆雙雞

【劉旦宅】

劉旦宅 葫蘆

劉旦宅(1931-2011),原名渾,又名小粟,後改名旦宅,別名海雲生,曾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任職。擅人物,兼花鳥,取法漢唐人物、宋元山水及陳老蓮和八大之花鳥,廣泛吸取古人之長而融會貫通,工寫兼長。

讀點書吧

愛讀書,愛美文!

收藏攻略

收藏,養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與藝術 的精彩文章:

中書協蘇主席手書春聯大賞!

TAG:生活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