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享聲 SOUNDAWARE M2 Pro攜帶型音頻播放器測評報告Soomal

享聲 SOUNDAWARE M2 Pro攜帶型音頻播放器測評報告Soomal

享聲M2 Pro是2018年下半年上市的一款定位中高端HiFi音頻攜帶型播放器,型號上的前作是M1 Pro,而時間上的前作是萬元級的MR1。從整個大產品線的順序來看,M2 Pro與MR1之間,享聲還發布了A300和D300系列台式播放器。從定位來看,M2 Pro應該是M1 Pro的升級款,而從技術來看M2 Pro很可能使用了比MR1更好的技術,由從D300上下放的核心技術?早在半年多前聽到過M2 Pro的Demo版本,以及聽聞M2 Pro有6000-7000元左右的定價,最終M2 Pro上市價格為5800元左右,感謝網友提供送測樣機。

樣機來源:網友送測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

是否商業關係:否

外觀與主要功能

外觀:享聲M2 Pro的開箱體驗並不好,我們在圖集中已經小小吐槽了一把,網友將全新購買的機器送給我們評測,我們剛剛拍了幾張照片已經傷痕纍纍確實讓人高興不起來。不過,也許不少享聲的忠實粉絲應該清楚,外觀設計確實還是享聲的短板,此次相比M1的外觀已經有了挺大進步,只是一些細節表現還是不理想。

M2 Pro此次的鋁製外殼的設計沒有像M1那麼複雜,簡潔的設計和合適的尺寸,忽略細節上的不足,還是顯得非常主流。機器有黑色和紅色兩個版本,表面氧化和噴砂處理手持握感不錯,但黑色版來看這個氧化層的厚度和堅固程度可能比較堪憂,經不起摩擦,推測紅色版可能會好一些。

M2 Pro的操作其實和MR1上是基本一致的,與最老的M1 Pro相比,返回鍵被放到了屏幕下方的一個區域,這個區域是觸摸操控的,但注意屏幕不是觸摸屏。主要的操控、方向、確認等按鍵,如圖所示一目了然,操控邏輯基本保持和之前一樣,對於一款音樂播放器來說完全夠用,但顯得不夠新潮。播放器的音量調節放在左側邊,鎖屏和開關鍵也在這一側,沒什麼特別。

介面:輸出部分值得關注,對於你的選購和應用有不小的參考價值。從頂部輸出來看,最左側是耳機的2.5mm平衡輸出,中間是一個3.5mm複合的單端非平衡耳機輸出和S/Pdif同軸輸出,最右側是3.5mm的Lineout平衡輸出,注意,是平衡輸出。2.5mm耳機輸出定義和常見一致,中間3.5mm介面因為複合了S/Pdif同軸輸出,所以不兼容代麥克風輸入的耳機。右側的3.5mm平衡輸出線序說明書上有定義說明。值得一提的是,S/Pdif同軸輸出定義和3.5mm平衡XRL Lineout輸出定義與MR1定義一致,比較好的是可以使用MR1推出時的HDMIto3.5mmx2轉接線到平衡XLR輸出盒子。也可以使用MR1上定義的同軸輸出線。同軸輸出部分定義和M1系列不同。

M2 Pro的底部中間使用Type-C的USB介面,支持5V 2A的充電和USB DAC外接模式。兩個MicroSD插卡槽兼容最新的最大2TB容量標準。不過拷貝速度一般,機器隨帶的附件有一個USB讀卡器。系統設計支持exFAT、FAT32和NTFS文件格式。

主要功能:M2 Pro的主要用戶應該對它的功能不會陌生,這裡簡單介紹一下。由於屏幕、操控邏輯等方面基本沒變,所以M2 Pro的操控和之前差別不大,只是這次優化了UI字體和背景圖片主題,開機畫面等,不過如果你要是沖著這些功能,就別買享聲了。

受限於FPGA內自帶ARM的性能,所以M2 Pro播放器支持的格式比較保守,看起來不那麼高級。最高支持24bit/192kHz PCM和DSD128解碼,注意,FLAC、WAV、APE是可以支持192kHz的,而ALAC、APE、MP3等只支持到48kHz採樣率。支持DSD ISO、DSF、DFF封裝解碼,不支持DST壓縮的DSD ISO解碼。USB模式下使用XMOS方案,同樣支持24bit/192kHz和DSD128的解碼。

此次M2 Pro可能是增加了電池容量和優化了系統,續航能力達到了11-14小時,實測搭配小耳塞11小時確實沒問題。享聲設置中一直有純數字轉盤模式,這種模式下工作續航時間可以達到20小時左右,實測可以達到。

聲音相關的選項還包括耳機輸出的高中低三檔增益設計,以及純數字、全模擬和全線性輸出的三檔切換。如果要使用藍牙或者USB模式也需要在菜單中切換。藍牙模式是指M2 Pro作為藍牙播放一端,接收手機等設備投送的數據,和MR1上功能一致。M2 Pro的藍牙可支持apt-X和最普通的SBC。

由於仍然使用CS4398和傳統架構,切換模式、切換採樣率等不可避免有各種爆音存在,對於比較在意這些細節的用戶要考慮到這些小問題。

可以吐槽的細節還有挺多,考慮到關注享聲M2 Pro的用戶估計更在意音質,享聲也確實只擅長音質,下面進入聲音表現相關部分。

核心架構與客觀測試

核心架構:

開篇就談到M2 Pro是在A300/D300後推出的一款小型播放器,根據官方線路圖,號稱M2 Pro確實是新一代台式播放器便攜化的產物。當然,從大體來說,享聲沒有改變過數字播放器的主架構,即使用FPGA晶元內的ARM內核來做文件處理,用FPGA內核內的時鐘單元來做時鐘管理。這次寫測評才看到享聲其實在很多年前就談到了這個架構,這套架構的鼻祖似乎是Linn的數播,而樂之邦當年的播放器也是這套架構,只是軟體能力比享聲還弱,目前擱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復活。

在數字部分的提升可能一部分來自於FPGA的升級,估計這個升級也升不到哪去。另一部分就來自於軟體的優化,軟體的設計才是這套方案的核心。

M2 Pro主體架構肯定保持不變,FPGA晶元型號不明。在模擬輸出部分,使用了兩顆CS4398,這樣從DAC開始就構成平衡輸出。CS4398為電壓型DAC,後端LPF在M2 Pro上也重新設計。耳放部分晶元不詳,似乎MR1上也做了處理看不到晶元字樣。外部參考時鐘元件,應該也使用了高級的配置。當然,說來說去,它的核心其實還是在FPGA內軟體的設計。而對CS4398 DAC的挖掘還在繼續,實在令人敬佩。

在USB部分,享聲在MR1上就是使用XMOS的外接晶元,理論上來說XMOS的晶元雖然還會由FPGA來管理時鐘,但官方聲明表示USB XMOS下表現不如播放器。

客觀測試

在客觀測試方面,我們使用RMAA和頻率掃描的方式,無負載進行測試。M2 Pro最大輸出電壓為2.1Vrms,我們在0dBFS=-10dBV檔下對耳機非平衡輸出進行測試,並且測試了S/Pdif數字信號。USB模式下測試了耳機輸出表現。

從客觀測試來看,M2 Pro的模擬輸出表現非常好,從頻譜分析來看也是非常出色。在數字信號測試方面,表現達到理論極限值,表現穩定。另外,似乎M2 Pro的USB模式是無法支持S/Pdif輸出的,但偶爾會打開,但不穩定。如果打不開,那就一切正常。

主觀聽感

在主觀聽感測試中,耳機部分以小耳塞為主,主要對比M1 Pro播放器,參考飛傲X7M2、iBasoo DX200等播放器。M2 Pro支持平衡線性輸出,使用MR1時的HDMI套件連接到節奏的B-HP耳放和音響系統,主要對比MR1的平衡輸出。耳機平衡輸出,耳機平衡輸出同樣主要參考小耳塞,對比MR1和X7M2等播放器。數字同軸輸出部分,輸入至矩聲X-Sabre Pro解碼器,對比M1 Pro的輸出和解碼器本身XMOS的USB輸入。另外,還有M2 Pro自己的播放器模式和USB模式對比。主觀聽感部分對比其實還是內容非常多的。

參考耳機以索尼Z5、iBasoo IT04作為圈鐵參考,主要參考的是動鐵高音的表現,W60之類我們之前很多測評已經發現它真的老了,所以不做主要參考了。動圈耳機部分以Vsoinc GR09為主要參考,另外正好有榭藍圖等作為參考。頭戴耳機不是不能用,參考K701和HIFIMAN HE1000.另外,參考Audeze的LCDi4,主要考察聲音細節尤其是高頻表現。

整體印象:M1 Pro、M2 Pro和MR1三者對比,那麼M2 Pro的聲音風格是更為接近M1 Pro的,和MR1或者和A280是有很明顯不同的。記得最初試聽M2 Pro是在某音響展,使用了不記得的圈鐵耳機,感受到M2 Pro在高頻方面的乾淨和細膩。此次初聽M2 Pro使用的是榭藍圖和GR09,最大變化確實在高頻,聲音更為乾淨、寬鬆,但似乎也多了幾分雕琢修飾感。再換多條動鐵高音的耳機,發現這個味道似乎更適合動鐵,優質的動鐵高音並不會覺得它的高頻有太多修飾。動鐵高音的小耳塞越來越多,這樣的調音也算是大勢所趨。

雖然上文我們說會對比X7M2和iBasso DX200,但其實沒什麼可對比的。雖然我們說M2 Pro的高音相比M1 Pro似乎有幾分修飾,在高頻很高部分似乎稍有加強,但相比X7M2、DX200等一大票市面上幾乎所有的ESS、AKM的播放器來說,甚至包括上萬元,幾萬元的。享聲M2 Pro的高音還是要比它們柔和得多,在M2 Pro下,X7M2、DX200的高音只能用乾澀形容,沒什麼對比價值。

高音表現:M2 Pro的高音是相比M1 Pro最大變化,從我們後面分析純數字部分聲音表現和Lineout表現來看,耳機部分輸出設計可能是帶來改變的重要原因。M2 Pro的高音相比MR1要細膩鬆弛的多,聲音也更為溫和,相比M1 Pro,通透感有一定加強,聲音瞬態速度稍快一點,極高頻延伸明顯變好。搭配動圈小耳塞時,可能會覺得極高頻部分略有修飾痕迹,略顯清亮,但是相比ESS那個大家族,M2 Pro的高頻還是圓潤、溫和、鬆弛的。這種修飾痕迹,其實只出現在耳機輸出,在線性輸出和數字輸出方面時沒有的。所以這和耳機負載相關。

相對M1 Pro,M2 Pro的高音變化更適合動鐵單元,它讓Z5、或者IT04的高頻變得更為乾淨,聲音也更為開闊,密度和動態都有一定的提升,當然幅度不是特別大。對於一些大動態聲音表現,M2 Pro的控制力普遍強於M1 Pro,由於風格上相比M1 Pro更年輕化一點點,也可以從聲音風格趨勢上發現兩者不同。如果我們使用HE1000或者LCDi4去聽,還是可以明顯感覺到M2 Pro高頻的細膩程度是非常好的,而MR1則顯得太沖,偏硬。

雖然我們手裡的HUGO2已經賣掉……不過還是憑印象簡單說說差別。Chord的高頻素質很高,但它是屬於瞬態速度較快,中性風格,整個銜接很均衡。而M2 Pro還是在搭配耳機時通過輸出部分設計,稍稍讓高頻突出了一點,有修飾成分,極高頻延伸略顯不夠自然,極高頻的控制力還是弱於Chord一點。但M2 Pro的高頻要溫和的多,尤其搭配動鐵高音,美化作用大於修飾的痕迹。搭配平板耳機,同樣更能體現出聲音順滑的自然聽感。

中音表現:從中音部分開始,M2 Pro的耳機輸出功率相比M1 Pro的優勢有所體現。從大體來聽,中頻部分的風格還是很像M1 Pro的,相比市場上非常多的播放器,M2 Pro表現出了明顯偏柔偏暖的聽感,這種溫和的中音表現估計在市面上90%以上的播放器上都難以尋覓。這也許是CS4398最正確的打開方式。在M1 Pro上,有些人可能認為它的中頻尤其是靠近中低頻部分,控制力還是差了一些,聲音有點散。從現在的大多數人聽音習慣來說,確實如此。

M2 Pro相比M1 Pro,中頻的聲音變得緊湊了一些,但沒有像MR1上那麼發力,而是稍稍在靠近中低頻部分瞬態速度快了一點,聲音力度好了一點。這其實表現女聲的時候不那麼明顯,M2 Pro相比M1 Pro是中高頻、高頻部分帶來的聲音的稍顯年輕化的變化。但在男聲表現上,M2 Pro聲音結像明顯不同,中頻紮實有力,溫和自然。哪怕是搭配GR09、榭藍圖這樣的動圈耳塞,也可以明顯感受到這方面的差別。這種變化在M1 Pro和M2 Pro之間還是很容易察覺,但整體大的風格其實變化不算太大,非常典型的溫和、舒展的中頻。和ESS的偏乾澀以及AKM的偏松垮大不一樣。

低音表現:M2 Pro的低頻相比M1 Pro和中頻部分改變趨勢基本一致,中低頻部分的樂器、男聲或者一些大動態音樂表現,M2 Pro更為從容,層次更為豐富,聲音也更加飽滿紮實。而在低頻方面,M2 Pro沒有什麼特別修飾或者很突出的痕迹,相對比較均衡,聲音厚度和動態都足夠。相比M1 Pro,M2 Pro有了更為緊湊一點,更為有力度的低頻。整個幅度比較有限,還是保持了很好的M1 Pro上的偏軟的低頻風格。不過,由於加入了平衡輸出,所以如果在平衡模式下M2 Pro的低頻力度、控制力和層次就要明顯好於M1 Pro了。至於MR1的耳機平衡輸出,搭配小耳塞時還是略顯粗糙暴力了一點。

XLR線性輸出:我們手中正好有MR1時的平衡輸出套件,估計打算用這個3.5mm的平衡輸出口外接其他耳放或功放,也可以購買享聲套件。請注意,線性輸出的平衡輸出要考慮到接地的問題。3.5mm的4pin只能提供正負信號輸出,而接地是通過另外一個3.5mm介面來實現的。後端功放設備接地設計不同,對是否用真的接地要求不同。

M2 Pro的平衡輸出效果我們和MR1進行對比,可以明顯感覺得到M2 Pro和MR1聲音風格上非常大的差別。M2 Pro的中頻、低頻非常柔和溫暖,高頻則細膩甜美,而MR1聽起來雖然也是溫和的,但似乎在M2 Pro面前完全談不上甜美、也談不上柔順?MR1似乎更適合表現中頻、中低頻大動態,聲音大氣。而M2 Pro的細膩程度絕對是很大優勢,無論連接音響還是連接耳放,都可以感受到它的高頻細膩和明顯柔和的中頻。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耳放部分的設計可能會損失M2 Pro本身高音部分的細節,我們不知M2 Pro搭配自家耳放如何,但目前判斷,如果不是考慮到驅動的耳機必須上耳放,那麼M2 Pro耳機輸出本身的解析力肯定強於再加一級耳放。

從聲音動態、爆發力、中頻低頻的力度來說,MR1因為風格,因為設計相比M2 Pro來說佔優,但M2 Pro相比M1 Pro,不再是一台Lineout綿弱的便攜播放器了,它在連接音響系統時動態表現,中低頻的聲音厚度表現來說,都有很出色的表現。肯定明顯好於M1 Pro。

數字輸出表現:M2 Pro此次相比M1 Pro的升級,除了雙DAC、平衡輸出外,數字部分不管是軟體還是硬體,根據官方介紹,似乎都應該有所升級。我們用X-Sabre Pro解碼器的同軸輸入和USB輸入進行對比。M2 Pro的數字輸入部分聲音的動態、層次以及解析力各個方面確實要好於M1 Pro。主要表現在中頻、中高頻部分動態更好,聲音張力明顯更好。高頻和極高頻部分細膩、聲場、解析力更好。當然,M1 Pro的中高頻動態也很不錯,XMOS USB輸入在M2 Pro對比之下,聲音確實是比較糊的。

USB模式與播放器模式對比:官方此次明確了M2 Pro的USB模式不會比播放器模式好。原理很簡單,FPGA內部的數據傳輸,和XMOS再到FPGA的傳輸的差別。從實際試聽來說,M2 Pro播放器模式確實明顯更好一些,比較詭異了,為什麼MR1上兩種模式差別沒有這麼大呢?

耳機搭配:雖然M2 Pro的輸出功率已經不小,並且提供了平衡輸出,但想要它搭配HD800、HE1000這樣的耳機還是在低頻方面太過吃力。不過搭配K812、K701其實已經有很不錯的表現,尤其是比較甜美細膩的高頻還是很適合本身已經比較寬鬆的頭戴式耳機表現。這種開放式頭戴式耳機更能發揮M2 Pro的解析力、聲場方面寬鬆自如的優勢。

總結

享聲M2 Pro整體來說表現複合預期,在優化了數字、模擬、和軟體等各方面技術之後,雙CS4398 DAC和平衡設計讓M2 Pro相比M1 Pro的升級還是比較明顯。而在MR1面前,M2 Pro也更像是M1 Pro的延續,聲音風格明顯更為接近,柔和、溫暖的聽感之上,輕微調整了低頻和中頻的瞬態速度,聲音更為結實,而數字部分提升也讓整個聲音動態有所提升,高頻更為細膩甜美,大動態大場面表現上更為從容。而一些注重解析力的聲音表現上,不但超越M1 Pro,也超越MR1。

在享聲定位中MR1更像是一台小型化的數字播放中心,比如那幾個HDMI轉接盒。但在聲音風格設計上,似乎更想體現以小搏大的思路,MR1也確實有挑戰A280的實力。而M2 Pro的設計是更純粹的攜帶型播放器,甚至考慮到動鐵高音用戶的需求,在高頻上做了更適合動鐵的設計,動圈表現反而稍差一點。當然,如果在耳機輸出方面不做這麼一點小小修飾的話,那似乎太難體現M2 Pro和M1 Pro在搭配小耳塞時的差別了。

M2 Pro的提升從數字輸出參考來看,確實有核心架構數字信號部分的提升,能在如此定位的播放器上聽到這麼高水準的數字輸出在目前主流HiFi市場產品中幾乎絕跡。這樣的水準總比瞎傳的專業監聽音效卡的什麼飛秒時鐘強的多。如果你是骨灰級玩家,當然有享聲的D300REF,但M2 Pro的數字信號部分,也值得HIFI研究僧級玩家體驗一把。

在屏幕、操控、格式支持、外觀工藝等方面,享聲很多因為內部架構問題不可能突破,比如FPGA內的ARM核不可能有高通最新的ARM強大性能等等。但爭取更好的氧化工藝,屏幕裝配至少不要用一塊那麼軟的亞克力面板似乎努努力還是可以改進的。

但不論怎麼說,M2 Pro和享聲以往的任何一款產品一樣,估計99%的精力都是沖著高音質設計而來,音質最終表現戰勝同級別對手還是輕而易舉。條件評級:忽略外觀、操控、屏幕等細節不足,90%的分數打給音質的話,給予享聲M2 Pro播放器強烈推薦評級。

[Doc]key=享聲[/Do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oomal數碼多媒體 的精彩文章:

Xiaomi 小米 Mix3智能手機語音通話測評報告Soomal
HUAWEI 華為 Mate 20 Pro 智能手機攝像頭實拍 樣張圖集64PSoomal

TAG:Soomal數碼多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