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注意!腦癱患者患抑鬱和焦慮風險較高

注意!腦癱患者患抑鬱和焦慮風險較高

來自《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卷》的一項新研究稱,與正常同齡人相比,成年腦癱患者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更高。

由英國薩里大學的金伯利·史密斯博士和愛爾蘭皇家外科醫學院詹妮弗·瑞安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調查了腦癱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並與年齡、性別、社會經濟地位相仿的非腦癱患者進行了對比。

由於許多腦癱患者常伴有智力困難,研究人員還研究了智力困難因素是否會對腦癱患者患上抑鬱和焦慮產生影響。

研究人員對1700名18歲及以上腦癱患者和5115名成年非腦癱患者進行了研究,這些患者情況來自英國初級醫療數據,數據時間跨度最長達28年。

研究發現,與有智力困難的非腦癱患者相比,腦癱伴智力困難患者患抑鬱和焦慮的風險分別增加28%和40%;與沒有智力困難的非腦癱患者相比,腦癱不伴智力困難患者患抑鬱和焦慮的風險分別增加44%和55%。

可以看出,同樣是腦癱患者,沒有智力困難的患抑鬱和焦慮的風險更高。

史密斯博士表示,關於腦癱患者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問題,需要做進一步研究。

研究人員稱,「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癱患者面臨獨特挑戰,其中就可能與抑鬱和焦慮有關。我們通過這項研究確定了這一問題,下一步就是更好地弄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以便對這一群體有針對性地進行精神健康干涉。」

小兒腦性癱瘓,俗稱腦癱,是指嬰兒在出生前以及出生後的一個月內,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卻受到了傷害,就會引起運動障礙以及姿勢異常為主的綜合征。

腦癱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癥狀。

如果治療不及時,隨著年齡增長,腦癱也會相伴患者終生。腦癱不僅給患者帶來工作生活不便,還有可能引發一些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和焦慮症。

目前我國腦癱發病率為2.48%,14歲以下腦癱兒童約有500萬,按每年1600萬新生兒數量來算,每年可能新發生腦癱約4萬例。

國內外尚沒有治療腦癱的特效藥,通常採用長期的綜合性治療,包括運動療法、言語療法、認知療法、作業療法、中醫針刺、按摩和藥物治療等。

運動療法是緩解腦癱患兒的痙攣狀態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其主要是通過主動運動、被動運動來改善運動障礙,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醫惠葯 的精彩文章:

「呼吸」10分鐘,就能搞定癌症檢測?
讓癌細胞「休眠」?這種療法或能治療黑色素瘤

TAG:雲醫惠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