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奧斯維辛逃生,然後呢?

從奧斯維辛逃生,然後呢?

《休戰》作者:[意]普里莫·萊維譯者:楊晨光出版:中信出版社·三輝圖書定價:58元

從奧斯維辛逃生,然後呢

文/馬維

本文首發於總第883期《中國新聞周刊》

近二十年來,出版界引進過不少描寫納粹集中營的出版物,而幾乎所有這類題材的書籍,都有著類似的結尾:主人公要麼死於集中營,要麼盼來了解放。無論是哪種結局,都似乎在告訴讀者,故事到此為止。讀者大概也都默認了這一點,也就不再追問「後來呢?」

所以在普里莫·萊維的《休戰》出版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即便是有幸逃過了集中營的大屠殺,那些倖存者們的回家之路依然多有坎坷。

就拿萊維本人來說,從1945年1月初蘇聯紅軍攻陷了他所在的布納-莫諾維茨集中營,直到他當年10月19日終於回到家鄉都靈,期間經歷的飢餓、寒冷、疾病,其實並不亞於納粹集中營,唯一不同的是,在「解放後」,不用每天提心弔膽地擔心被處決了。

剛剛恢復自由的時候,萊維和他的同伴們內心「並不只是喜悅,還有痛苦的羞恥」。發生了這一切之後,傷疤和暴行將永存於他們的靈魂深處。「以為人類的正義能夠滌盪這罪行是愚蠢的」,因為發生過的就永遠也不會消失了。

這些被痛苦和麻木壓垮了的人們,並沒怎麼想到「去歡迎我們的拯救者」,以及感謝上帝。這種真實,和我們平日在影視劇里所見到的,有著多大的不同啊。

奧斯維辛被萊維稱作「奧斯維辛集中營帝國」,它由大約40座集中營組成,主營坐落在一座同名城鎮的郊區,可以容納2萬名囚犯,同時也是這幾十座集中營的總部。毒氣室和焚屍爐位於其中的比爾克瑙集中營,比爾克瑙可以關押大約6萬名囚犯。

萊維所在的莫諾維茨苦役營,距奧斯維辛主營約7公里。1943年,萊維因參與反法西斯運動被捕,被送到了這裡。

雖說已獲人身自由,但這群被解救的囚犯的前途依然渺茫。萊維自己就大病了一場。在集中營的一年裡,他目睹了五分之四的夥伴消失,但客觀地說,他自己倒是「從未直面過直接的死亡」,如今,好不容易逃脫了納粹的魔掌,可死亡的氣息卻離他只有一步之遙了,這是多麼弔詭啊

不過,他最終當然是熬過來了。他接過蘇聯人發給的五支香煙,只帶著一片麵包、一條毛毯,穿著單薄的衣衫,踏上了數千英里的回家之路。對這段艱苦的旅程,他的描述卻是輕鬆愉快的,時時令人捧腹。他筆下的同行者塞薩爾是一個精明的小販,能耍些小花招溜出蘇軍看守的難民營為自己和同伴找吃的。

在必要的時候,他也是個善於偽裝的「騙子」。他曾高價賣出一件破了洞的毛衣,然後悄悄對萊維說:「快,老兄,我們快溜,別等他的手指摸到那個洞。」於是,兩人「用緩慢而莊重的步伐繞過最近的街角,然後急忙以最快的速度逃走,繞道回到了難民營」。

事實上,正是一連串既好笑又讓人頗感辛酸的流亡故事,構成了這本書的主體。而這些故事發生的背景,無一不是飽受戰火摧殘、滿目瘡痍的歐洲村莊或城鎮。儘管歐戰已經結束,但戰爭的陰影還遠未消除,因為戰爭是「永不枯竭的罪惡之泉」。

除了詳盡、詼諧地描述後集中營時代的流浪生活,在這本書的結尾,作者還以「答客問」形式,回應了對納粹德國歷史的諸多困惑。

關於德國人對集中營的態度,萊維認為,儘管納粹德國的媒體並不是自由的,然而,向德國人民隱瞞巨大的集中營設施的存在是不可能的。而且,從納粹的角度來看,這也不是他們所期望的。

「在他們的國土之上營造並維持一種模糊的恐怖氛圍構成了納粹主義的部分目標。」大多數德國人後來宣稱他們「不知道」。而那即便是真的,也只是因為他們不想知道、不希望去了解而已。

在萊維看來,納粹集中營不過是法西斯主義在歐洲不斷累積的頂峰。事實上,「只要你開始否認人類的基本自由和人們之間的平等,你就開始向集中營體系邁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我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又可愛聰明的人
弒母男童重返校園:我孩子學校,來了個「殺人犯」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