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瀕湖脈學》的二十七種脈象
《瀕湖脈學》是明朝李時珍所編著的一本有關於中醫脈診的經典,由於書中扼要地歸納出了各種不同的脈象以及相應病症,且是以歌訣的體裁進行編寫的,因此也就成為了許多學習中醫者所必背的一本脈書,在《瀕湖脈學》一共記載了二十七種脈象,今天的我們來粗略地了解一下:
1)、「浮:
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如微風吹鳥背上毛,厭厭聶聶;如循榆英,如水漂木,如捻蔥葉。」
如果是學習文學的話,其實李時珍的文學修辭手法也是挺不錯的,至少對於浮脈的臂喻就非常地精彩:輕按覺有力,重按無力,像微風吹拂過鳥背上的毛,也像榆錢,像浮在水上的木頭,也像手捻蔥葉。浮脈常見外感於表:浮而遲或浮而緊,多為風寒;浮而數,且有力,則多見於風熱;浮而無力,多見血虛里證。
2)、「沉:
沉脈,重手按至筋骨乃得。如綿裹砂,內剛外柔;如石投水,必極其底。」
沉脈只有手指直按至筋骨間才能感覺到,猶如棉花裹砂子,外面柔軟裡面剛硬有力,原因在於沉脈位於較深的部位,要潛心潛氣摸下去,才能夠摸到水底。
3)、「遲:
遲脈,一息三至,去來極慢。」
古人常說的一息,指的就是一呼一吸的整個過程,一息之間的脈搏跳動僅有三次,所以有可能是寒邪入體,陽氣衰弱,也有可能是氣血不足的虛寒病變。如浮而遲,則寒邪於表;沉而遲,則寒邪在里。
4)、「數:
數脈,一息六至。脈流薄疾。」
「數」通「速」,意即速度極快,一息六至,說明了血氣流動急迫。
5)、「滑:
滑脈,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如珠之應指,漉漉如欲脫。」
脈搏的前後來往非常流暢,象珠子在手指下面轉動一樣,也象水在流動。
6)、「澀:
澀脈,細而遲,往來難,短且散,或一止復來。參伍不調。如輕刀刮竹。如雨沾沙。如病蠶食葉。」
澀脈的特點就是細小、短,遲滯,不勻。
7)、「虛:
虛脈,遲大而軟,按之無力,隱指豁豁然空。」
虛脈浮大且軟,無力,有種隱約蠕動的空虛感。
8)、「實:
實脈,浮沉皆得,脈大而長,應指楅楅然。」
實脈堅實,指下浮或沉都可以摸到,脈搏大、長。
9)、「長:
長脈,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揭長竿末梢,為平;如引繩,如循長竿,為病。」
長脈不大不小,有點平穩的感覺,但如果象拉直的繩索或硬直,都是病脈。
10)、「短:
短脈,不及本位。應指而回,不能滿部。」
短脈之所以為短脈,是因為不是短縮於寸部,就是縮於尺部。寸脈見短,多為陽氣虛上而頭疼;尺脈見短,多為陽氣虛下而腹痛。
11)、「洪:
洪脈,指下極大,來盛去衰,來大去長。」
洪脈來時粗大,去時緩弱,要較長時間才消失。
12)、「微:
微脈,極細而軟,按之如欲絕,若有若無。細而稍長。」
微脈的特點就是極細且軟,像快要斷掉的絲,若有若無。
13)、「緊:
緊脈,來往有力,左右彈人手。如轉索無常。數如切繩。如紉簞線。」
緊脈來去有力,給人一種左右絞扭的繩索的感覺。
14)、「緩:
緩脈,去來小駛於遲。一息四至。如絲在經,不卷其軸,應指和緩,往來甚勻。如初春楊柳舞風之象。如微風輕沾柳梢。」
緩脈緩而勻,具足神氣者為正常脈象。
15)、「芤:
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中空外實,狀如慈蔥。」
輕按浮大柔軟,重按覺脈管空虛,猶如蔥管。
16)、「弦:
弦脈,端直以長。如張弓弦。按之不移,綽綽如按琴瑟弦。狀若箏弦。從中直過,挺然指下。」
弦脈挺直而長,不輕易變換,張力也大,像繃緊的弦。
17)、「革:
革脈,弦而芤。如按鼓皮。」
弦急而中空,按鼓皮的感覺。
18)、「牢:
牢脈,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微弦。」
重按才得,實大而長,如弦急。
19)、「濡:
濡脈,極軟而浮細,如綿在水中,輕手相得,按之無有。如水上浮漚。」
濡脈細軟無力,輕按可得,重按全無。
20)、「弱:
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乃得,舉手無有。」
這個和濡脈相反,要用力重按才有,浮部摸不到。
21)、「散:
散脈,大而散,有表無里。渙散不收。無統紀,無拘束,至數不齊,或來多去少,或去多來少,渙散不收,如楊花散漫之象。」
散脈輕取黨得虛大,重按不得,來去不規律,有種散漫的感覺。
22)、「細:
細脈,小大於微而常有,細直而軟,若絲線之應指。」
這個和微脈差不多,比微脈稍大一點。
23)、「伏:
伏脈,重按著骨,指下裁動。脈行筋下。」
伏脈就好像在筋膜下面,要重按至骨才能感覺到。
24)、「動:
動乃數脈,見於關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
動脈和數脈相近,兼具緊、滑、短的脈象。
25)、「促:
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如蹶之趣,徐疾不常。」
促脈來去較快,但有間歇且不規律,像急忙趕路的人偶遇跌倒,止步不前。
26)、「結:
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
脈緩,偶爾歇止後再起,走走停停。
27)、「代:
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脈至還入尺,良久方來。」
代脈走走停停,比較有規律,停時就好像血脈突然消失,三部都侯不著。
以上就是李時珍《瀕湖脈學》中的二十七種脈象,其實每一種脈象還搭配有「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不過限於篇幅,我們就只提脈象。


※《七龍珠》,為什麼貝吉塔最後不想長生不老了?
※《七龍珠》,弗利薩和他的哥哥感情如何?
TAG:魔童兄弟的小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