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不要被這些詞的字面意思迷惑了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不要被這些詞的字面意思迷惑了

我們在學習書法或者研習古人書法的時候,總會碰到幾個名詞: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很多人一看到這幾個詞,腦瓜仁兒都疼,越看越琢磨越糊塗:到底啥意思啊?其實,這幾個詞並不純是字面之意,它表達的是書法所傳達出來的某種境界。

一、屋漏痕是一種自然之美

用來形容書法用筆效果的「屋漏痕」最早見於唐人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素曰:『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破屋漏雨在牆面留下的痕迹,比喻筆墨在紙上的運行,凝重而自然。意思是作書要自然變化,不要刻意造作。作書實踐中,中鋒濃墨行筆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不要被這些詞的字面意思迷惑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懷素《自敘帖》

這是一個書法術語。比喻用筆如破屋壁間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唐代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載:顏真卿與懷素論書法,懷素稱:「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效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顏真卿謂:「何如屋漏痕?」懷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又,南宋姜夔《續書譜》稱:「屋漏痕者,欲其無起止之跡。」

這是一個 對豎畫藝術效果的絕妙比喻。屋漏,雨水順牆下流,不會一瀉而下,必將順凹凸不平的牆面蜿蜒下注,形成極為頓挫有力的痕迹。書法的豎畫,就應當追求這樣的藝術效果。這個比喻是顏真卿琢磨出來的。

二、錐畫沙是一種率意之美

錐畫沙,即用錐子在沙灘上書畫。大凡作書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用上好紙張作書,往往拘謹;而拿片舊紙隨意塗抹,多率意自然,有奇趣。書法上的錐畫沙,既有從效果上說的,也有從技法上說的。

從效果上說,是說用錐子在沙中划過,劃痕兩邊有突起的沙,其大意與屋漏痕差不多,也是講的要中鋒行筆;還有的認為,錐畫沙是指感覺,劃沙時明顯感到沙礫的阻力,這就不但要中鋒行筆,而且要逆鋒行筆了。從技法上說,就是只用筆鋒,不用筆肚,小字用小筆,大字用大筆。只用筆鋒,比較容易做到中鋒行筆,從形態上來看,也與錐畫沙最象。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不要被這些詞的字面意思迷惑了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這個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以錐子劃沙,起止無跡,具有「藏鋒」的效果,而兩側沙子勻整凸起,痕迹中正,形似「中鋒」,故用錐畫沙以比喻書跡的圓渾。唐代褚遂良《論書》稱:「用筆當如錐畫沙」。宋代黃庭堅稱:「如錐畫沙……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相傳褚遂良曾將此法傳於陸彥遠。《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載:「(陸彥遠)思而不悟,後於江島,遇見沙平地靜,令人意悅欲書。乃偶以利鋒畫而書之,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自茲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

三、折叉股是一種力度之美

叉股應為帶叉的金屬器具的分支,如鋼叉、鐵釵都有叉股。折叉股,即折斷叉股,或折斷了的叉股,分別比作書寫的狀態或書法線條的觀感效果。折叉股線條光潤圓暢;挺秀剛健,給人以秀媚勻凈的美感。筆毫在平移時,突然在一點上作方向的改變,形成一個折角,折角的頂端稱為折點,這種運筆方式稱為折筆。折筆時側鋒甚至偏鋒現象在行草書中時有出現,這是順勢率然直下的結果。若要使原來的中鋒筆畫在折點後繼續保持中鋒,必須換鋒"暗過"。朱和羹《臨池心解》說,轉折須暗過,方知折叉股之妙。

「折釵股」的出典:

馬宗霍《書林記事》載:「相傳魯公與懷素同學草書於鄔兵曹(彤),或問曰:張長史見公孫大娘舞劍器得低昂迴翔之狀,兵曹有之乎?懷素以古釵腳(折釵股)為對。魯公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捉公手曰:老賊得之矣!」

折釵股,書法上對轉折的筆劃,要求筆毫平鋪而筆鋒圓勁,如釵股彎折仍體圓理順,因以為喻。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不要被這些詞的字面意思迷惑了

顏真卿《祭侄稿》

折釵股,是對轉折處用筆要求及藝術效果的形象比喻。指筆畫在轉折時筆毫平鋪,鋒正圓而不扭曲,如釵股一樣,雖經彎曲而其體仍圓。在書法的用筆效果上,「折釵股」所提出的要求大致有如下三點:一指書法用筆在轉折處所要達到的藝術效果是中鋒渾圓;二是行筆時筆鋒雖經轉折,卻要一氣貫穿,毫無滯礙;三是寫出的線條形質,要遒勁有力。

宋代姜夔在《續書譜·用筆》中說:「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

清代朱履貞在《書學捷要》中說:「折釵股者,如釵股之折,謂轉角圓勁力均。

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釵原系古代婦女頭上的金銀飾物,質堅而韌,後被藉以形容轉折的筆畫,雖彎曲盤繞而其筆致依然圓潤飽滿。

四、印印泥是一種方式之美

「印印泥」,這裡所說的「印泥」不是今天我們所用的印泥,它是古代一種類似今天火漆的紫泥,在紫泥上面加蓋印章,即遺留至今的封泥。前人用「印印泥」來形容用筆,旨在說明藏鋒與用力深入之意,同時還暗含不走樣的意思,以形容下筆既穩且准。觀當今石開先生的書法作品,就會產生「如印印泥」的這種感受。這可能於他長期從事篆刻,以筆為刀、以刀作筆的技藝修養有關。

書法術語印印泥:是借印章印入膠泥之中呈現的狀態來說明用筆,其情形與錐畫沙相似,故常與錐畫沙連用。但印印泥除說明用筆功夫深入有力而外,還含有既穩且准之意。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不要被這些詞的字面意思迷惑了

石開書法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不要被這些詞的字面意思迷惑了

主編丨汪玉琪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祁朦 周麗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二十世紀書壇牛人,不得不看的「金陵四家」
11歲女孩的書法告訴你什麼叫「自信人生二百年」!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