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十首擬人手法的古詩詞,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

十首擬人手法的古詩詞,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

自然界的風物本來是無情的,但由於詩人的觀感心情不同,便有意對它們進行人格化,加深了詩的底蘊,把情感也表現得更為豐富。擬人的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顯得更活潑、親近,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古代文人非常善於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比如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擬人的手法不能出現比喻句,也不能出現表現人物的詞語。再比如大家熟知的李煜感嘆春暮,「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還有李清照描寫梅花,「香臉半開嬌旖旎,玉人浴出新妝洗。」下面精選十首擬人手法的古詩詞,歡迎補充。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賞析: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2、絕句送巨山 宋代:劉子翚

二年寄跡閩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

賞析:詩人以虛擬筆法,想像張巨山走後,人去樓空的情景,寄託自己對他的深情與懷念。書房依舊,但是人走了,如果是直寫,便索然無味。

3、蘇台覽古 唐代:李白

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賞析:此詩興由「蘇台覽古」而起,抒發古今異變,昔非今比的感慨,苑囿台榭,楊柳青青,不僅令人想起它曾有過的繁華,更令人想起它曾經歷過的落寞。

4、石頭城 唐代: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賞析:曾幾何時,富貴風流,轉眼成空。如今只有那舊時月仍然從秦淮河東邊升起,來照著這座空城,在夜深的時候,還過女牆來,依戀不舍地西落,這真是多情了。

5、題都城南庄 唐代: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賞析: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6、山房春事 唐代: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賞析:詩人不說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卻偏說是「庭樹不知」;不說此時梁園頹敗,卻說無知花樹遵循自然規律,偏在這一片蕭條之中依然開出當年的繁花。感情極沉痛,出語卻極含蓄。

7、寄人 唐代: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賞析:花是落了,然而曾經映照過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著,似乎還沒有忘記一對愛侶在這裡結下的一段戀情呢。

8、贈別 唐代: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賞析:「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的眼裡燭芯卻變成了「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在詩人的眼裡,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的離別而傷心了。

9、無題 唐代:李商隱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牆看。

歸來展轉到五更,梁間燕子聞長嘆。

賞析:不解人意的梁燕猶「聞長嘆」,反襯東家老女的痛苦心情卻無人理解與同情,側面虛點,倍覺雋永而有餘味。

10、南鄉子 宋代:蘇軾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賞析:重陽節如何度過,只借酒消憂,打發時光而已,世間萬事都是轉眼成空的夢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陽節後菊花色香均會大減,連迷戀菊花的蝴蝶,也會感嘆發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元好問最經典的一首詞,起句破空而來,讀完令人心碎
劉長卿很深情的一首詞,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