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詩經》里美味的五大野菜,你吃過哪幾種?

《詩經》里美味的五大野菜,你吃過哪幾種?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轉載請聯繫國學一刻

翻開《詩經》,就像登上一座山峰,沿著蜿蜒的山路,看到如畫的風景。這些風景里有纏綿的愛情,也有恢弘的戰爭,還有莊嚴的祭祀……

但有一種食物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詩經》中多次出現的野菜。

據統計,《詩經》305篇中就有43篇提到了可食用的野菜25種。其中,5種分布最為廣泛的野菜,直到今天仍出現在百姓的餐桌上。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詩經》,看看這5種野菜究竟是什麼。

薺菜

薺菜又稱地菜,是親民的野菜,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薺菜通體翠綠,葉子鮮嫩,味甘淡,是春天較早登場的野菜之一。

《詩·邶風·谷風》中寫到:「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這句詩明確地告訴我們薺菜是甘甜的。

許多愛好美食的文人都曾寫文讚美薺菜,前有蘇軾、陸遊,後有汪曾祺、周作人。

蘇軾在《與徐十二書》中寫道:「今日食薺極美。」

陸遊曾寫下《食薺十韻》,讚美薺菜味美。

汪曾祺的散文《故鄉的野菜》里提到了涼拌薺菜。

周作人在《故鄉的野菜》里提到的第一種野菜就是薺菜。

嫩綠的薺菜,無論是涼拌、調餡或者做湯,都是春天的味道。又因薺菜諧音「聚財」,寓意美好,所以吃起來會更加甘甜。

薺菜還可以煮雞蛋食用,「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是我國民間的習俗。

相傳在楚地,因為風雨,人們大都患上頭痛病。

三月初三,神農路過雲夢澤時,見百姓頭痛難忍,就找來雞蛋和薺菜,煮給人們吃。

人們吃了以後,頭突然不痛了,因此「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一年不頭疼」的說法也延續到了今天。

灰灰菜

灰灰菜,又稱藜、灰條菜、灰菜,在我國各地普遍生長,田間、路邊隨處可見它的身影。《詩經》中並未出現灰菜、藜菜字樣,但《詩經》提到了「萊」。

《詩·小雅·南山有台》寫道:「南山有台,北山有萊。」萊,又叫藜,所以這裡的萊指野菜灰灰菜。

陶淵明、杜甫、陸遊、蘇軾等很多文人都寫到過灰灰菜。

最典型的是陸遊,他一年四季吃野菜,留下的野菜詩中,有很多是關於灰灰菜的,如「一碗藜羹似蜜甜」「充饑藜糝不盈杯」。

可見,陸遊食藜,有藜羹和藜糝,一種是菜湯,一種是菜粥。

當代作家汪曾祺好美食,他對灰灰菜興趣甚濃,有時候看到長得好的灰灰菜,就指給挖野菜的人,還眉飛色舞地說如何炒、如何涼拌,才能得到好味道。

白蒿

白蒿,在民間叫做茵陳,我國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產於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

白蒿在《詩經》里叫「蘩」,《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詩·小雅·出車》:「倉庚喈喈,采蘩祁祁。」《七月》里採集白蒿,是用它煮水,滋潤蠶子,幫助蠶寶寶出生。

白蒿多記載於古代的醫書中,相傳華佗三試青蒿草發現了白蒿的藥用價值。

傳說華佗給一個黃癆病人治病,無法治癒。

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病人突然好了,得知病人是吃了一種綠草。

華佗一看是青蒿,就到地里採集,給其他病人試用,但無效果。

華佗又問痊癒的病人是幾月的蒿草,病人說三月。到第二年春天,華佗採集三月的青蒿給病人試用,病人果然好了,原來青蒿過了三月就沒有功效了。

第三年,華佗對青蒿的根莖葉分類試驗,發現只有鮮嫩的莖葉可以治病,取名「茵陳」,並編歌「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人切記牢。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

白蒿的嫩莖葉還可食用,可以和著麵粉蒸著吃,也可以涼拌。將嫩白蒿焯水後,撈出來,拌上蒜泥、食鹽、辣椒,淋上香油和醋,就是一道可口的冷盤。

車前草

車前草又稱豬耳草、車輪草、牛耳朵草等,我國多省均有分布。在《詩經》里被稱為「芣苢」。

《詩·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這是一群婦女採集芣苢時唱的歌,「采芣苢呀采芣苢,快來采呀快來采。」

古人認為,煮食芣苢籽可以有孕,所以才會有婦女採集芣苢的場面。

《詩經》里的芣苢是很高雅的稱呼,是婦女為助孕而採食的;那麼它是怎麼變成接地氣的「車前草」,成為男女皆食的野菜的呢?

其實這與漢朝大將馬武有關。

相傳漢朝大將馬武,有一次打了敗仗,他帶領人馬退守荒野。

很多人和馬都得了「尿血症」,馬夫急得不行,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三匹馬不尿血了。

馬夫很奇怪,他圍著那三匹馬轉來轉去,發現馬一直在吃一種豬耳形狀的草。

馬夫心中一動,也拔草煎湯,一連幾天,小便正常起來。

他馬上告訴將軍馬武,馬武問他草長在什麼地方。

馬夫指著大車前邊的草給馬武看。馬武大聲說:「好個車前草。」

自此,車前草的名字就傳開了。

鮮嫩的車前草也可以用來涼拌、調餡、煮湯。

蕨菜

蕨菜,也叫拳頭菜、佛手菜,我國各地普遍生長。春天長出的嫩葉,俗稱蕨菜,清香可口,有「山珍之王」的美稱。

蕨菜出現在《詩·召南·草蟲》里,「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講的是姑娘和小夥子約好去南山採摘蕨菜,姑娘先到了,卻不見小伙到來,她憂心忡忡,站立不安。

唐代許多詩人詩句中也有蕨菜的影子,如孟郊說「野策藤竹輕,山蔬薇蕨新。」李白說「昔在南陽城,唯餐獨山蕨。」白居易也說「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菜忽忘歸。」

唐代詩人雖然寫蕨菜,但遠遠比不上明代詩人羅永恭。

羅永恭簡直將蕨菜碰上了天:「堆盤炊熟紫瑪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飴,但覺餒腹回春熙。」涼拌蕨菜、腌蕨菜、肉炒蕨菜都是極美味的。

其實,《詩經》中提到的很多味道鮮美、易於栽種的野菜,經過改良栽培,最終成了「家菜」;而那些味道較差、不易大面積栽培的,在今天仍作為「野菜」被食用。

從《詩經》到《故鄉的野菜》,穿過浩渺的時空,可以發現:野菜從古至今一直是百姓餐桌上的食物。

只不過,在過去,野菜是苦日子的代言,是為了度饑荒;而現在,人們吃野菜成了一種時尚,一種養生之道。

好啦,關於《詩經》里的五大野菜介紹完了,你吃過哪些呢,歡迎在留言區互動。

國學一刻,讓文化走進生活,讓國學溫暖你心。

活動邀請

#用一句話總結你的2018#

反躬自省是通往美德的途徑!

善於總結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悟到了什麼程度,六問、三知、一關
莊子:下智困命,中智搏命,上智悟命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