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趙體行書的關鍵是「別太快」

趙體行書的關鍵是「別太快」

趙孟頫行書取法二王,上遡魏晉,所以整體風格雍容端莊,結體嚴謹、用筆精到,晚年汲取眾家之所長,用筆更加自如。

其行書的主要特點,是他用筆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晰,每個筆畫都交代的很清楚,其行書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此呼應十分緊密,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而且他的字結構布白方正嚴謹,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看趙孟頫行書,真是一種大美的享受。

很多書法愛好者把趙孟頫行書作品作為行書的入門法帖,進行學習臨摹,應該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許多書法愛好者尤其是初學者,在臨習時,往往只注重筆鋒的角度和著紙深度,而忽略了行筆的速度,習作看上去過於死板僵硬,沒有趙體行書的舒展流暢。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筆者認為,學習趙孟頫行書的重點在於把握與控制行筆速度。

/

徐緩是學習趙體行書的主流行筆速度

行筆速度徐緩,所書線條才顯得沉著、飽滿、圓潤、結實。書法的魅力,在於以靜的姿態表現出動的節律與美感。

徐緩的行筆速度,要求書者的控筆能力要強,觀看書法大家書法,看似輕飄飄,實則在運力,筆下不溫不火,不急不躁,但他們卻深諳書法行筆速度要訣,書作自然攝人魂魄、撼動人心。而許多書法愛好者沒有完全領悟真諦,以為行書書寫速度越快越能表現出力感效果,所書線條遠未達到應有的效果,往往給人以浮躁、蒼白乏力、基本功欠紮實等印象。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徐緩的行筆速度是個基本功,必須通過反覆訓練,才能嫻熟地掌握與控制,在臨帖過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態,堅持以靜制動、以慢制勝的原則,扎紮實實地寫好一筆一畫。

/

盡量減少疾厲行筆速度的出現

趙孟頫行書作品很少出現似烈馬脫韁、洪水奔涌、銳不可當的疾厲狀態,但是,許多書法名家行書作品在徐緩的行筆速度的總趨勢之下,還有行筆快捷的速度狀態,一般來說,書家在創作激情進入高潮,書作內容出現大起伏以及筆頭濡墨過多時,易於出現疾厲的行筆速度,但大多用於草書作品中。

對於初學者來說,在學習趙體行書時,尤其要注意適當把握疾厲的行筆速度的使用,應當盡量減少出現,以免陷於油滑、浮躁。

/

堅決杜絕使用澀滯的行筆速度

澀滯速度在一幅作品中出現的頻率不十分高,但在草書中偶爾不經意間留下些許枯筆印記,能夠成功地運用澀滯行筆速度,最易表現書法藝術的「氣韻生動」的效果,但也不能濫用,更不能隨意用,在筆鋒墨汁行將用盡時的「換氣」之處可適當使用澀滯速度。而趙孟頫行書最大的特點是每一筆畫都交代的十分清楚,所以在臨習時,每個筆畫都要把筆鋒送到位,筆鋒要運行到筆畫的末端。

這就要求絕不能出現筆畫的澀滯狀態,可保持中鋒角度,筆鋒著紙深度適當加大,徐緩而堅定地將筆鋒推出,收筆不頓不駐即可。

/

巧妙運用頓卻的行筆速度

頓卻行筆速度表現為筆鋒著紙過程中的停頓,這種速度趙孟頫行書中用的比較多。但仔細觀察他的頓卻速度,表面上是停頓,實際上則是在動,因而,學習趙體行書必須要學會運用頓卻。

一些初學者由於缺乏頓卻行筆速度的正確使用,往往容易產生內涵缺乏線條無質感等弊病。所以在學習時要加強頓卻速度的控制,增加線條的厚重感,要寓靜於動,通過較靜態的行筆速度表現出動態的效果。

總之,行筆速度是學習趙體行書的一個重要的技法要點,需要不斷地學習、探索、實踐,才能逐步掌握。以上行筆速度不是孤立的,必須將這些技法與其他書法技巧如筆鋒的角度、著紙力度以及提按使轉等筆法聯繫起來,綜合分析研究和應用,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 的精彩文章:

微小說:醒來
微小說:「山頂」的慾望

TAG:書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