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嫦娥四號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致敬那些沉默的砥柱!
Jan.
4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這是送給全人類最好的新年禮物。
作者 | 景橋先生
來源 | 你的景和我的橋(jing6qiao)
1月3日的10時26分
,註定是一個載入人類史冊的時刻,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並首次實現月背與地球中繼通信,
傳回了一張近距離月背影像圖,
這是人類第一次實現月背軟著陸,
也是第一次揭開古老月背的面紗,
開啟了人類星辰大海征途新篇章。
毫不誇張說,
這只是「嫦娥四號」一小步,
卻是
人類的一大步,
是送給全人類最好的新年禮物。
就連美國太空探索第一人馬斯克,
都激動不已第一時間留言:
「
Congratulations!(祝賀)
」!
讓時間倒至1969年7月21日,
美國的
阿姆斯特朗
,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宇航員,
他當時說了一句名言:
這只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而那時我們的新中國,
建國還沒多久,
積貧積弱局面尚未根本扭轉,
工業和科技被西方落下挺遠,
直到第二年的4月,
我們才有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
而現在,50年過去,
不過才半個世紀,
站起來到富起來的中國,
開始強起來。
今天,創造人類偉大歷史壯舉的,
是即將70歲的新中國。
我們晝夜不息、風雨兼程,
從追趕,到並進,到超越。
70歲,對一個人是古稀之年,
對一個國家,卻是風華正茂。
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不禁想起「愛心大使」溫兆倫的自豪話:
「
中國人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古老的中華文明,
自古就有著對月球的美好嚮往,
嫦娥、吳剛、玉兔、廣寒宮、桂花酒,
一幕幕美麗的傳說,
讓人產生超越時空的無限遐想。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們中秋賞月,嘗月餅共團圓。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遊子在外,思眷故鄉。
而此刻心情,一句古詩便足表衷情: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中國探月工程——「
嫦娥工程
」,是什麼時候啟動的?2004年。
這一年,
距前蘇聯首個探測器登陸月球已45年,
距美國宇航員首次踏上月球已35年。
我們起步的確很晚,
卻以
後來居上後發趕超
的信心勇氣,一往無前,向著星辰大海進軍。
2007、2010年,
嫦娥一、二號順利完成探測任務;
2013年,
嫦娥三號成功在月球
正面軟著陸,
「玉兔號」月球車完成首次月面巡視。
與此同時,
中國載人航天和空間站不斷突破,
不由得想起,1993年12月
以美、俄、歐主導的
國際空間站
計劃,全球16個科技強國攜手參加,
唯獨,異口同聲拒絕了中國,
在浩瀚無涯的宇宙,不帶我們玩?
沒關係,我們只好自己來
從「神舟1號」一路發射到「神舟11號」
2003年,首次實現載人航天
2016年,「天宮二號」順利升空
2017年,「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
上演太空之戀、驚現甜蜜之吻
這575秒,
被世界譽為「中國時間」。
2017年,「一箭雙星」刺破長空,
我國北斗系統開啟全球組網新時代。
到2020年,祖國將成為,
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自主空間站的國家。
「
你只要一封鎖,中國就自己解決了
」
這似乎已成歷史定律。今天,
鐵的事實,再次向世界證明:
昨日你對我愛理不理,
今日我讓你高攀不起。
有一種強大,叫「被逼出的」,
有一種發展,叫「中國奇蹟」,
有一種跨越,叫「彎道超車」。
讓我們為「嫦娥工程」打Call,
讓我們向中國航天人致敬!
是他們,一代一代,
數十載嘔心瀝血風雨兼程,
是他們,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俯身為赤子,挺身為脊樑,
於無聲處干驚天動地事,
譜寫了一曲無聲的讚歌。
今天,「嫦娥四號」創造人類歷史,
我們更不應忘記他們!
他28歲便是留美博士,
世界知名的
空氣動力學家
,
36歲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新中國成立後,
意欲歸國報效的他,
長期受美國當局監視和迫害,
曾被
抄家、沒收行李和拘留
,曾因迫害一個月廋了30斤。
美國海軍十分懼怕他,
曾公開宣稱他:
「
無論走到哪裡,
都抵得上5 個師兵力
。」最後,在周恩來的關心下,
他才得以如願回國,
主持導彈和中國第一顆衛星研製,
直接領導導彈運載原子彈試驗,
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
他叫
錢學森
,被譽為:「
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
」!
他是
哈工大
高材生21歲應徵入伍,
不久被選派到蘇聯學發動機技術,
學成後歸國報效。
1968年,37歲的他,
被錢學森點將任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東方紅一號」的技術總負責人。
那時,舉步維艱,
關於衛星研究資料一片空白,
他用忘我工作克服了困難。
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在中國成長為航天大國的征途中,
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
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
無數個第一都離不開他的身影,
我國成功入軌百餘顆衛星中,
由他主持研製的
多達45顆。
他擔任了我國北斗導航系統第一代、
第二代工程總設計師。
2003年,我國啟動探月工程,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主要倡導者,
75歲高齡的他再次披掛上陣,
擔任「中國探月工程」一期總設計師。
有人勸說他,
既已功成名就,何必再冒風險?
他不假思索回答:
「
祖國需要,我就去做
」。他叫
孫家棟
,現年89歲,「
中國衛星之父
」!他是中國航天領域的高材生,
上世紀80年代被派往瑞士深造,
從不去酒吧,周末也不去看電影,
以刻苦鑽研聞名。
有人問:「為什麼要這樣下工夫?」
他回答:「
中國那麼多人,
而派我出來學習,已為我付出很多,
我知道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1995年,作為技術負責人
參加了深圳股票VSAT衛星網的設計。
成為我國衛星應用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
21世紀初,
深圳證券交易所以40萬年薪聘他,
被月薪2000多的他婉言謝絕。
領導說:「他要不是為了衛星上天,
早就是腰纏萬貫的百萬富翁了。」
而他總是心如止水接上一句:
「
我們家三個兄妹中,
我雖然收入最低,但學歷最高。
」在問到中國為何要探月,他說:
「聯合國月球公約說:月球是全人類的,
這很好,
但後面還有一句 『誰開發誰利用』。
我相信一句話,如果今天不去,
將來想去都去不了,
所以中國一定要去
。」他叫
葉培建
,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工程的總設計師兼總指揮,
被譽為「
嫦娥之父
!」
他1963年就參與地下核試驗,
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號宇航員,
從月球帶回大量月球岩石標本,
其中一塊被送到中國。
他晝夜不息花四個月解剖,
從僅僅0.5克的石頭標本中果,
發表高價值論文14篇。
自在1994年起,
向國家極力建議開展探月工程,
2003年,他的報告被送進中南海。
他叫
歐陽自遠
,同樣是「嫦娥之父」、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
他曾主持神舟飛船、天宮等設計,
曾實現我國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零的突破。
自2003年起,
一直領導探月工程X射線譜儀等研製,
曾榮獲 「
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突出貢獻者
」、「
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突出貢獻者
」稱號。2018年11月4日,
他在合肥作學術報告時突發疾病,
他的最後一句話是:
「
對不起,我今天的身體不舒服,
項目取得的成果還沒有講完
!」說完,便再也沒有站起來。
國家部門給他的唁電評價:
是中國高能物理、
空間探測領域的巨大損失!
他叫
王煥玉
,中國粒子天體物理、空間探測領域傑出專家!
他們,都曾是青澀少年,
歷經砥礪終成攬月大師,
從地球到月宮的探索跋涉,
每一個腳印凝聚著同一個詞
——報國心。
歷經深重劫難的中國,
已經徹底清醒過來,
大國命運必須自己掌控,
大國重器必須自己打造,
我們曾錯失很多寶貴機會,
但今天,我們都是追夢人,
將在偉大征途上一往無前,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這是中國人的星辰大海!
今天的中國,是全人類的驕傲!
而歷史和人民,
將永遠銘記那沉默的砥柱和脊樑!
—THE END—
?
作者:景橋,左手戎馬文,右手走心字,全網近億閱讀量爆文《清明為什麼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雙10萬+爆文《她憑什麼成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實至名歸林鄭月娥》作者,多篇文章被人民日報等轉載。個人公眾號:你的景和我的橋,願世間所有溫暖的人,都能在景橋相遇,就像久別重逢!灼見經授權發布
。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灼見熱文
??
知乎7萬贊回答:你思考問題的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
??1989年,已是30年前了
??台灣,回家!
??再見,2018!你好,2019!
??超好聽!2018年歲末,清華師生用快閃表白祖國,小提琴聲一響就讓人熱淚盈眶!
??第一次有人把 5G 講得這麼簡單明了


※入行30年零差評,蔡康永終於道出真相:每個年輕人都必須要小心這個高情商陷阱
※我老公985博、我985碩,我們兒子是學渣,但我為他感到驕傲
TAG:灼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