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江蘇省「智能製造」再次騰飛,2020年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

江蘇省「智能製造」再次騰飛,2020年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

據新華日報報道,為加快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江蘇省最近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智能製造發展的意見》。目標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創建50家左右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試點創建10家左右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區。

文|木棉

校對|春夏

圖源|網路

集微網消息,據新華日報報道,為加快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江蘇省最近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智能製造發展的意見》。目標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創建50家左右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試點創建10家左右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區。

此外,《意見》還要求,到2020年,全省培育形成100家左右國內有影響力的本土化、品牌化智能製造領軍服務機構,推進智能製造服務平台建設。支持省內重點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資源,搭建面向特定領域的智能製造服務平台,推進智能製造產融合作。鼓勵各地探索建立智能製造發展基金,鼓勵融資擔保公司為智能製造相關企業貸款提供擔保,建立智能裝備租賃和融資租賃擔保機制。

江蘇省現在已經走上了智能發展的快車道。

早在2018年5月底,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全球智能製造發展指數報告(2017)》,報告顯示,中國位列智能製造發展「先進型」國家行列,綜合排名居全球第六。今年全球預計有232萬台工業機器人進入工廠車間。

而在這其中,江蘇省就有8個項目入圍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包括:崑山滬光汽車電器公司的汽車線束智能工廠、徐州徐工液壓件公司的高端流體控制與執行元件智能製造、南京國電南自電網自動化公司的電力裝備智能製造、恆順醋業公司的食醋釀造智能工廠、國望高科纖維公司的生物基纖維智能製造、大生集團的紡紗數字化車間、中天科技精密材料公司的特種光纖預製棒智能製造、通鼎互聯信息公司的光纜智能製造。

此外,在2018年12月,江蘇省工信廳印發《江蘇省智能製造示範區培育實施方案(試行)》。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培育建設10家左右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區,成為引領全省智能製造發展的縣區示範標杆。

另附《關於進一步加快智能製造發展的意見》附件:

關於進一步加快智能製造發展的意見

「十三五」以來,全省上下大力實施智能製造發展規劃,創建了一批智能製造示範車間和示範項目,攻克了一批智能製造裝備和關鍵技術,探索形成了一批成效明顯、可複製、可推廣的智能製造新模式,為持續推進位造強省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奠定了良好基礎,營造了良好氛圍。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精神,切實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現就進一步加快智能製造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堅持典型引路,進一步提升試點示範建設水平

(一)深入推進示範智能車間建設。進一步擴大行業覆蓋面,引導企業緊扣關鍵工序自動化、關鍵崗位工業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管理智能化等重點環節,積極應用智能製造新技術、新模式,深入開展車間智能化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對優秀示範智能車間創建企業分檔給予獎勵。

(二)加快創建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以「設施高度互聯、系統高度互通、數據高度互享、業態高度互融」為創建理念,引導企業創新應用離散型智能製造、流程型智能製造、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遠程運維服務等智能製造新模式,集成運用自主可控的各類智能製造裝備、軟體和控制系統,建設覆蓋企業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到2020年,全省試點創建50家左右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對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試點創建項目,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診斷諮詢服務,並對項目實際採購智能裝備、系統、軟體等智能工廠創建投入分檔給予補助。

(三)積極創建智能製造示範區。引導和支持產業基礎良好、產業特色明顯的縣域經濟體加快構建智能製造生態體系,建立完善政企及社會力量多方聯動、智能製造產業鏈協調發展的運行機制,創建一批發展有成效、模式可推廣的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區。到2020年,全省試點創建10家左右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區,對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區內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優先給予智能製造專項政策支持。

(四)深度參與國家各類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遴選有特色、有競爭力的項目積極申報國家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等專項支持。鼓勵各地對列入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的項目給予獎勵,對獲得國家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支持的項目給予資金配套。

二、加強領軍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提升智能製造專業服務水平

(五)培育壯大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支持省內裝備企業、軟體企業積極向優秀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支持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與產業園區、重點用戶企業開展長期戰略合作,面向特色行業提供專業解決方案服務;支持省外、國外優秀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在我省落戶開展專業服務。到2020年,全省培育形成100家左右國內有影響力的本土化、品牌化智能製造領軍服務機構。對列入省智能製造領軍服務機構培育計劃的企業,省工信廳會同各設區市政府工信部門實施菜單式跟蹤管理,對省內供應商企業針對客戶需求制定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視同為省首台套重大裝備,享受省首台套重大裝備相關支持政策。

(六)推進智能製造服務平台建設。支持省內重點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資源,搭建面向特定領域的智能製造服務平台。支持省內基礎條件較好的行業協會積極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建立面向相關行業的智能製造服務平台。支持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我省落地,建設一批專業化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支持中國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在我省成立分盟,搭建高層次的專家諮詢服務平台。鼓勵和支持各類平台與各級工信部門加強戰略合作,為政府制定戰略、規劃、政策和企業發展智能製造提供專業服務。

(七)推進智能製造產融合作。圍繞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突破、智能裝備與系統開發、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智能化改造、示範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鼓勵各地探索建立智能製造發展基金,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提供專業信貸支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鼓勵融資擔保公司為智能製造相關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緩解融資難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展智能裝備租賃和融資租賃業務,建立智能裝備租賃和融資租賃擔保機制。

三、加強基礎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智能製造基礎保障水平

(八)推進智能製造創新中心建設。圍繞人工智慧、智能裝備、智能感測器、工業互聯網等智能製造重點領域部署建設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鼓勵行業龍頭企業主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科研院所、重點客戶等資源,採取市場化運作新機制、新模式,建設跨地區、跨領域、面向行業的製造業創新中心,以應用基礎研究、產業競爭前沿技術開發及成果轉化為重點,為全行業智能製造提供關鍵共性技術服務。

(九)加強智能製造標準建設。實施標準領航工程,鼓勵智能製造領域行業重點企業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制訂高於國際、國家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並形成銷售。鼓勵和支持省內企業積极參与智能製造國家標準體系建設,搶佔智能製造領域的標準制高點。

(十)加快智能製造裝備發展。圍繞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聚焦短板技術、裝備、系統、軟體,組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高端裝備研製趕超工程和關鍵技術攻關工程,加快攻克高端數控系統、伺服系統、精密感測及測量、智能加工等智能製造核心技術基礎與關鍵部件,全面突破設計、工藝、試驗、檢測等一批關鍵共性環節,提升高精度複合型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感測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物流成套設備、增材製造裝備等高端智能裝備自主研製水平。實施首台套裝備示範應用工程,鼓勵企業採用自主可控工業機器人。

(十一)加快工業支撐軟體發展。實施「數動未來」專項行動,以大數據為核心、智能應用為方向、雲計算和互聯網為支撐,以工業APP培育工程為重點,促進工業技術軟體化,培育自主安全可控的工業軟體可替代產業生態。重點發展產品設計模擬、製造執行、車間設備控制、供應鏈管理以及智能服務等高端工業軟體,加快發展基於數據驅動的三維設計與建模軟體、數值分析與可視化模擬軟體、模塊化設計工具等設計模擬軟體,高安全高可靠的嵌入式實時工業操作系統、嵌入式組態軟體等工業控制軟體,以及嵌入式資料庫系統與實時數據智能處理系統、數據挖掘分析平台、基於大數據的智能管理服務平台等工業大數據系統,積極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製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管理軟體(ERP)、供應鏈管理軟體(SCM)、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軟體(PLM)等業務管理軟體應用,提升工業軟體支撐能力。對「數動未來」融合創新中心及工業技術軟體化創新中心給予一次性獎補,對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給予優先支持,對列入「騰雲駕數」轉型升級計劃的優秀工業軟體產品、面向製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平台、解決方案以及有助於行業智能製造水平取得重要突破的項目,給予一次性獎補。

(十二)加快工業信息基礎設施發展。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IPv6等新一代信息基礎網路建設,進一步加深覆蓋、提高帶寬、降低時延、改善體驗。實施工業互聯網「企企通」工程,大力推進企業內外網改造升級,積極推廣互聯網高帶寬專線接入服務。到2020年底,全省百兆及以上高帶寬接入企業數量達到4.5萬家。組織實施「企業上雲」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一批面向行業發展需求、支撐作用顯著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培育一批大數據分析和雲應用服務商,引導和推動企業廣泛應用工業互聯網平台。到2020年底,全省重點建設2-3個國內領先的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台,10個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20個省級示範工業互聯網平台;培育20家以上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雲應用服務商。

(十三)建設專業人才隊伍。推進實施「英才名匠」計劃,與國內外知名高校、跨國公司、智能製造研究機構合作開展智能製造專題培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戰略眼光和智能製造理念的領軍型戰略企業家。面向產業發展需求,實施智能製造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依託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大型骨幹企業、技工院校等,加快培養一批滿足智能製造發展需求、具有實際技術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鼓勵企業面向海內外引進高層次領軍型智能製造人才,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製造創新團隊。

四、加強資源整合,進一步提升智能製造協同發展水平

(十四)深化對外交流合作。高水平辦好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全球範圍集聚智能製造資源要素,促進省內企業單位深度參與和廣泛合作。圍繞智能製造技術標準、知識產權、產業應用等方面,加強與國內外智能製造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溝通交流,及時跟蹤把握世界智能製造發展趨勢,有計劃組織企業參加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加強與國內大公司、領軍企業的戰略合作,面向重點領域、重點地區精準性、系統性推進智能製造,提高合作發展水平。

(十五)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分行業組織開展各類智能製造供需對接活動,推動智能製造裝備製造商、系統集成商、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與需求企業進行對接,推動省內自主可控裝備、系統、軟體示範應用。組織面向中小微及專精特新企業的智能製造推廣活動,引導中小企業積極應用智能製造新模式提升發展競爭力。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協會組織開展智能製造經驗交流會、現場推進會等活動,引導和帶動本地區、本行業提升智能製造水平。

(十六)建立智能製造協同推進工作機制。認真組織實施智能製造發展規劃,加強與科技、財政、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工作溝通對接,協調解決智能製造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促進財政專項資金對智能製造的傾斜支持。加強工信系統工作對接,把智能製造推進工作納入工信系統目標考核體系,加強目標引導和責任考核。完善智能製造重大項目實施監管制度,落實各級工信系統監管責任,建立國家和省智能製造重大項目常態化、網路化監管機制。

更多重磅新聞:

1.TCL宣布將在CES發新阿爾卡特手機 黑莓系列暫不更新 ;

2.鄔賀銓:一半以上的人是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的 ;

3. iPad Pro機身為什麼彎曲?蘋果給出詳細說明 ;

4. 與中芯國際合作成立上海深聰 思必馳發布AI晶元 ;

5.繼華為、中興後,美國也給TCL找到了罪名 ;

6.三星申請最新的專利在消滅手機邊框的路上再近一步 ;

7.微軟申請新專利以解決語音命令無法準確傳達的尷尬 ;

8.新專利表明蘋果未來產品可能會使用智能面料 ;

9. IBM與知名醫療科技公司用AI預測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 ;

10.普林斯頓大學與谷歌開展人工智慧研發合作 ;

11. 豐田將在 CES 公布更智能的 P4 自駕測試車 ;

12.AI晶元爆火一年後,初創公司場景落地仍有挑戰 ;

13. 科創板提出滿兩月 業界判斷二季度開板概率大 ;

14.抗擊中國威脅 美議員擬立法設白宮關鍵科技與安全辦公室 ;

15.四川移動開通全國首個5G地鐵站 ;

請下載愛集微APP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投資聯盟 的精彩文章:

國產存儲器真正突破還得沉下心來多投入幾年;存儲器市場走低肯定會影響韓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出口
中文版來啦!適用於任何手機的真正無線立體聲耳機

TAG:半導體投資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