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對話 CTO|喜茶也有 CTO?聽陳霈霖講講茶飲中的技術甜度

對話 CTO|喜茶也有 CTO?聽陳霈霖講講茶飲中的技術甜度

對話 CTO|喜茶也有 CTO?聽陳霈霖講講茶飲中的技術甜度

摘要:「對話 CTO」是極客公園的一檔最新專欄,以技術人的視角聊聊研發管理者的發展和成長。

我們特別邀請到了 ONES 的創始人&CEO 王穎奇作為特邀訪談者。王穎奇曾參與金山軟體 WPS、金山毒霸等大型軟體的核心開發工作;2011 年創立了正點科技,旗下產品正點鬧鐘、正點日曆在全球用戶過億;2014 年,王穎奇在知名美元基金晨興資本任 EIR,並以個人身份參與十餘家公司的管理諮詢工作;2015 年,王穎奇創立 ONES,致力於提供企業級研發管理解決方案。

喜茶還需要 CTO 么?這恐怕是大多數人認識陳霈霖後的第一反應。幾乎每一次,他的技術佈道都是從這個問題的肯定回答中開始。

這是一位從商學院畢業的 CTO,自學編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他八歲的時候。後來機緣巧合加入金山軟體,擔任遊戲架構師,是著名 Unity3D 遊戲開發框架 KSFramework 的創始人,擁有相關的專利。2017 年,陳霈霖走上喜茶 CTO 的位置。

從那一刻起,他的技術理解和技術能力,幫助這家全中國炙手可熱的新茶飲零售商解決了門店前漫長的排隊和惱人的黃牛,也給每一杯的茶飲中調配進了技術的甜度。

本期對話 CTO,我們請到了喜茶 CTO 陳霈霖來談一談他對於新零售領域的技術理解和技術人員投身產業互聯網的能力基準線。

數字管理+數字營銷

穎奇:霈霖好,感謝您接受《對話 CTO》訪談。喜茶是非常棒的一個新式茶飲品牌,很年輕和科技化。但是大家仍然很好奇喜茶為什麼會有 CTO,能否先介紹一下您是怎麼加入喜茶的呢?

陳霈霖:好的,先定義一下我在喜茶的 CTO 職位,我負責了數字化產品策劃、技術研發、網路運營、IT 管理四個方面的工作,不是大家一般了解的首席「技術」官。我之前做過社交應用,當時在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把這個產品在傳統行業落地。那時我遇到了喜茶的創始人兼 CEO 聶雲宸,一起聊了聊後發現雙方觀念很契合,就來了喜茶。當時我只知道有個概念叫「新零售」,還搞不懂是幹嘛的。宏觀來說,我堅信技術和數字化在未來是會抹平整個世界的。每一個公司其實到最後終局都是技術和數據驅動的公司,它們都是數字化公司。既然方向是對的,先出發就對了。

穎奇:喜茶也在使用 ONES 的產品。但我每次在跟其他人介紹喜茶是我們的客戶時,大家都會問,喜茶為什麼要有研發?您是否能跟大家介紹一下,在喜茶的產品研發和經營過程中,技術本身是什麼樣的位置,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陳霈霖:首先,我把企業數字化總結成一個重要的法則叫「數字化三支柱」,包括「數字營銷」、「數字管理」、「數字力量」,利用數字技術做營銷,利用數字技術做管理,利用數字技術積累數據形成公司資產。零售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有大量的管理和日常重複性事務工作,隨著門店的數量增加,工作量和邊際成本是指數級遞增的,這就需要技術研發 IT 系統去提效。國外比較大的品牌,如沃爾瑪、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在我們看來都是餐飲品牌或者零售品牌,但本質他們是強技術驅動型公司。舉個例子,亞馬遜的第一任 CTO 是原來沃爾瑪的 CTO,而沃爾瑪在 80 年代就發射過衛星。發射衛星做什麼呢?用來管理和監控全球的供應鏈。

穎奇:所以這些零售型公司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 IT 公司。

陳霈霖:對,我們去麥當勞裡面仔細看一下,會發現麥當勞其實本質也是一個 IT 驅動的公司。所有門店的店員做什麼呢?店員看屏幕幹活,門店營運的核心大腦,就是他們的 IT 系統。通過 IT 系統把整個門店給串起來,精細化管理是通過 IT 進行支撐的。

穎奇:那您覺得在中國,有哪些新零售企業在 IT 方面是標杆呢?

陳霈霖:首先像我前面所說的,IT 數字化要做好,同時要在「數字營銷」、「數字管理」、「數字力量」三個點上同時有所作為。放大來說,我們可以看看哪些產業的數字化已經是做得比較好的。例如,銀行業通過很多年完成了從銀票到完全的數字系統管理過程,是一個必須以技術驅動的產業,數字管理和數字力量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它在數字營銷上沒有做好,就給予了「互聯網銀行」一些發展空間。零售業的數字營銷是非常先進的,比如說電商的本質就是在於把零售業的數字營銷那條線做到極致,但更多零售業的數字管理程度還不夠高,所以我是挺認同新零售的常見定義,「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本質就是把數字營銷、數字管理、數字力量有機結合,從而形成了新零售業態。這個角度看來,盒馬鮮生我覺得確實能在 IT 裡面起到標杆效應。

穎奇:我的理解是「數字營銷」更多是獲客以及服務客戶,「數字管理」實際上是個內化的管理行為,讓企業內部的流程更加高效更加節省人力從而做出好的產品,是這樣理解么?

陳霈霖:對,為什麼以往的數字管理在互聯網時代沒有凸顯出來,因為互聯網時代都是數字化的世界,管理沒有那麼複雜,或者說沒有那麼多人需要被管理。但是零售行業線下各個環節都是由人組成的,地域性比較強,這時候需要很大量的數字管理的技術來支撐。

跨界理解+「弄髒雙手」

穎奇:您在做喜茶 CTO 的這麼長時間裡,有什麼是通過「數字管理」或者「數字營銷」的手段,使得喜茶得到了非常好的優化?

陳霈霖:「喜茶 GO」是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外界來看是一個小程序。其實背後我們整個體系都打通了,從用戶的營銷到門店的管理營運等等,這些都有相關性。小程序只是它的用戶端載體。通過一個小程序,讓一家公司轉變成一家數據公司,「喜茶 GO」在幾個月之內就有幾百萬的用戶了。老實說這出乎我意料,我一開始也沒有想到原來線下流量來的那麼多、那麼快。

穎奇:有了小程序,就可以像電商一樣跟蹤到用戶的購買行為來優化產品和服務?

陳霈霖:是的,在以往整個餐飲零售行業裡面有個很大的缺點是你不知道用戶是誰,也不知道復購率等等。現在我們復購率很清晰的留在那裡了,而且這幾個月翻了幾倍。因為小程序的存在把經營數據給量化呈現出來了。

穎奇:喜茶中的技術人員是如何組織分工的呢?

陳霈霖:如前所說我認為數字化三支柱,分成數字營銷、數字管理、數字力量,因此我們內部也分別對應 3 個部門,數字營銷部、IT 管理部、產品研發部,產品研發部就是大家理解的技術研發中心。

穎奇:感覺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複雜的地方就是整個的體系搭建。在喜茶的研發團隊里,您覺得什麼樣的人才會比較適合做新零售行業的研發?

陳霈霖:是的,非常大,數字化對一家數字化公司而言是一個無處不在的全量大工程。人才方面,我覺得產業互聯網核心在於產業認知,需要有對於產業的充分理解,知道整個業務如何去理解以及和不同的環節配合。從人的特質上,我最喜歡的是具有領導力、思辨力的人才,既能驅動事情前進,又能探索事物的本質。在這個行業裡面,我認為技術的深度不是最重要的,能夠跨界學習的軟性能力則是非常重要的,思辨勝於經驗。

穎奇:您之前的哪些經歷會讓您對跨界的業務能力這麼重視,並且您是怎麼一步步跨界過來的呢?

陳霈霖:最初我在大學讀商學院金融系,當年我的夢想就是要做一個職業經理人,那時候看了很多管理、品牌營銷的書籍。久而久之會發現好的營銷、創意、產品都需要技術實現,然後自學編程。當時就幫企業做網站,幫學院做一些管理系統,後面因為機緣巧合去了金山軟體,在金山裡做遊戲的技術架構。本質上我認為產業互聯網更適合我的職業規劃和過往經歷的有機整合,就進入到這個行業。

穎奇:之前的那些項目經驗或者工作經驗中,有哪些你所堅持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嗎?

陳霈霖:我 2009 年的時候看過一本書,叫做《重來》(《Rework》),對我影響非常大。那本書的作者是幾個年輕小伙,做一個項目管理軟體(Basecamp),員工分布在世界各大洲,遠程辦公,然後一年可以幾千萬美元收入。我當時一想,啊這就是未來的世界。未來世界是什麼?肯定是「工具驅動管理」。所以我是工具偏執狂,我這邊有非常多的工具,文檔的、項目管理的、溝通的、各種各樣的一些效率工具,所以也選擇了 ONES。高效的團隊一定是通過工具去實施管理的,我看到很多西方企業其實已經跑完了,但中國還在萌芽階段。

穎奇:除了工具的使用以外,您還有哪些技巧或方法,能夠使得產業和互聯網的兩類團隊在一塊融合起來往前沖?

陳霈霖:我曾經思考過,為什麼像國外諮詢公司、顧問公司很專業很成熟,但是國內的公司經常會迷惑為什麼要請一個外部的人來評估自己的業務呢,自己僱人不就好了。這就引出了一個觀點叫做「外部視角」。有一本書叫做《突破現實的困境:趨勢、稟賦與企業家的大戰略》,作者是麥肯錫的幾個合伙人,書中提到了這樣的「外部視角」觀點,我覺得很深刻。

在公司的內部作出的決策和工作方法,其實都屬於內部視角。有時候內部思想很難說明白,大家「屁股決定腦袋」嘛,其實很多事情在內部是很難推動的。然而,作為一個傳統企業在轉型中,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困境就是認知不對稱,這時候就有必要引入外部視角,因為外部視角是中立的。書中提到了「戰略的人性面」,比如業務上報了一個數字,那個「數字」就是大家會站在自己的立場會發揮的,無可避免,就算是再厲害的人也會迫於無奈做出這種戰略的人性面的一個考量。所以「外部視角」的引用,讓跟你公司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去從全局的客觀角度看待業務,從而給出一個非常客觀的數字,我覺得這也是外部諮詢公司的一個核心價值。

回到你剛剛那個問題,不同領域的人如何融合相處,或者如何讓認知平衡?我認為光靠內部的力量是無法實現的,這裡有人性的考量。想要做好融合,無非就是兩個方法,第一,引入外部視角。第二,你在外部輸出反哺局內。

穎奇:有沒有什麼對傳統行業的一些誤解和想法,但進入到行業中之後發現「噢,他們當年本質上是對的,其實這就是這種行業應該堅持去做的東西,而不是說咱們互聯網的人覺得可能改了就好了」的經歷么?

陳霈霖:你這個問題問得好。總結幾個互聯網人「下海」的一個通常經歷吧。第一個階段「帶著優越感」,覺得線下的東西特別容易;第二個階段是「對工作規划過於樂觀」,覺得一個東西特別容易搞定;第三個階段就是「信心被摧毀」,把最初的星辰大海重新收窄回一個點。一句話總結,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很多互聯網人到最後發現,我們原以為很簡單的事情,有的時候放在傳統行業里是無法行得通的,越到後面就越不敢說話了。

我總結了大家的經歷,就是產業互聯網是一個必須得「弄髒雙手」的過程。互聯網行業講究的一個叫做單點突破,這個思維其實已經貫穿了我們的行為習慣。那實際上的情況是什麼呢?在產業互聯網,在一個龐大複雜的存量產業鏈條中,你不可能單點突破。我們可以理解,產業互聯網本身就是「每一個職能部門的數字化」,這個產業裡面有非常多的職能部門,都需要把它給數字化,你要單點突破是不可能的,不僅一個點都不能落下,更要很全面很細緻的把它們全給做了,這就是產業互聯網本質。我們也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說我們針對這一個自己開發出來的產品覺得很不錯,我們做個工具在產業互聯網裡給全行業都覆蓋了,但是這不太現實。因為產業互聯網的過程必須得是一個又臟又累的過程,繁瑣且複雜,每個人只會滿足到這個行業裡面的某一個點而已。

穎奇:最後聊聊喜茶的大目標吧。CEO可能會有一個商業目標,那您作為CTO,在技術領域中怎麼樣幫助喜茶達到目標?您的大目標是什麼?

陳霈霖:我們喜茶互聯網事業部的目標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佈道數字化,可以全面覆蓋企業的經營管理,成為商業目標的一部分;第二個是要組建完整的數字化力量,可以形成企業的核心資產;第三,我希望我們能夠成為產業互聯網一個國際化的頂級標杆案例。

穎奇:喜茶算是產業互聯網裡的一個拓荒者。

陳霈霖:廣義上對於行業來說,對的,是個拓荒者,所以看到不少人在模仿也挺感慨,因為這背後我完整地經歷了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的過程。但狹義上來看,我覺得並不算是拓荒者,因為很多東西都是在借鑒國內外不同行業的不同經驗,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穎奇:喜茶現在已經是一家很棒的企業了。非常感謝您今天的分享。

本文作者:王穎奇

聯繫方式:wangyingqi@gmail.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體驗之後,我竟然覺得戴森這個 4000 塊的檯燈物有所值
華為 CFO 被捕,中使館:要求美加立即恢復孟曉舟人身自由;國行 HomePod 明年初推出,售 2799元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