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金銀財寶中衰落的殖民帝國

在金銀財寶中衰落的殖民帝國

16世紀的西班牙曾是歐洲各國君主羨慕的對象。由於打下了大片的美洲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者從美洲獲得了大量的黃金和白銀。據統計,從16世紀40年代至90年代,西班牙從美洲進口的黃金由每年3噸多逐年增長至25噸。這個數字還僅僅指合法繳稅的黃金進口量,非法進口量差不多有一樣的規模。

此外,通過王室聯姻等方式,西班牙的國土不僅包括了伊比利亞半島,還包括了中歐的一部分、地中海里的撒丁島、西西里島和羅馬以南的整個義大利,當然了,廣闊的美洲殖民地也是帝國的一部分。西班牙的海軍號稱無敵艦隊,震懾了全歐洲。

然而僅僅到了16世紀末,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就被英國打敗,國力也日益衰微,淪落為歐洲二流國家,一直到今天,西班牙經濟實力依然是歐洲各國中的弱者。

美洲黃金白銀滾滾而來,國土富饒遼闊,西班牙為何那麼迅速地盛極而衰呢?

有了美洲金銀,王室還是破產

因為美洲金銀湧入西班牙的時期,也正是西班牙窮的叮噹響的時期。

這怎麼可能呢?

一個人有錢還是沒錢,不僅取決於這個人賺多少錢,還取決於這個人花多少錢。西班牙從美洲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但它花掉的錢比掠奪的財富還多!

西班牙王室有很濃厚的基督教情結,有了美洲黃金做後盾,西班牙的國王都把用基督教統治全歐洲作為己任。比如當時的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在位40年,他在地中海和匈牙利向咄咄逼人的奧斯曼土耳其發動戰爭,在陸地和海洋上遏制住了土耳其人的擴張勢頭,捍衛了基督教歐洲的疆域。應該說,這筆錢花的無可厚非,畢竟當時整個歐洲都有被土耳其人吞併的危險,保衛家園,值!

但接下來,財大氣粗的查理五世就開始連出昏招,他似乎是想和所有「異教徒」作戰,他鎮壓了信奉新教的德國勢力,還與法國的瓦羅亞王朝為敵,爭奪義大利和荷蘭等地的控制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承受連年戰爭的代價,何況後來的一系列戰爭打下來,西班牙竟然連連敗退,1556年,查理五世心力交瘁,宣布退位。

當時西班牙的國王們不僅熱衷於宗教戰爭,他們對宏偉建築和奢華宮廷禮儀也有著狂熱的嗜好,花費巨資興建宮殿。結果那些年裡,西班牙王室的財政總支出過於龐大,總是比財政總收入還多。別忘了,西班牙財政收入里可是有從美洲金銀里抽的稅,這些意外之財居然都不夠王室折騰的。

為了平衡開支,西班牙國王屢屢借債,主要是向歐洲的各大銀行家集團借債。借債是以未來的收益做抵押的,利滾利的結果,使西班牙早在1544年,每年正常的財政收入就有三分之二用於還貸。8年之後,西班牙王室連債都還不起了,乾脆宣布不還了,賴賬,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國家破產」,類似於如今金融危機期間,冰島等國的賴賬行為。自從這次破產之後,西班牙在此後的近一百多年中,竟然又發生過7次王室破產!

國內農業虛弱不堪

縱然王室破產,但如果西班牙本國經濟有足夠的實力和活力,那麼這個國家還可以重新振作起來。尤其是,如果能夠好好利用美洲黃金作為資本,發展本國優勢產業,西班牙依然有躋身歐洲一流強國的實力。

可惜,西班牙王室在發展國內經濟上的政策,比對外政策還蠢。

在西班牙攻佔伊比利亞半島大片土地之前,那裡的主要居民是阿拉伯人和摩爾人,他們是優秀的園藝家和農民,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方面很有心得,並且提高了土地的灌溉水平。在公元11世紀的時候,歐洲最大的城市是科爾瓦多,位於今天的西班牙南部,人口約為45萬。當時的倫敦只有2.5萬人,巴黎則更可憐,只有2萬人口。科爾瓦多就是摩爾人建起來的,是當時重要的貿易中心。

但當西班牙人統治這些地區後,在宗教狂熱的影響下,西班牙王室先是宣布摩爾人、猶太人這些異族必須改信天主教,否則就驅逐出境,導致大批有手藝的農民逃亡。後來乾脆就頒布驅逐令,把這些異族全部驅逐出去。那座六百年來歐洲最繁華的城市科爾瓦多的人口規模銳減到從前的七分之一。

結果,城市和土地雖然落入了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手中,可是繁榮的貿易、複雜的灌溉技術以及摩爾人農業高產的技術,全都流失了。在16世紀的西班牙,大片的土地集中在貴族和教會手中,後者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但他們又都甩手給地主們,地主通過管家或其他中介者,將土地分成小塊,出租給用穀物交租的長期佃農和短期佃農。這些佃農既缺乏資金又沒有動力去改造不屬於他們的土地,因此根本無法保留摩爾人的優秀農業傳統,農業生產率很低。

更加令底層西班牙人雪上加霜的是美洲黃金的流入,導致國內各種商品價格暴漲。糧食這樣的基本必需品漲價暴漲,有時會要人命的。底層西班牙人沒有分享到美洲黃金帶來的財富,也沒有自己的土地,不能享受到糧食漲價帶來的利潤,結果許多農民淪落至靠勞役償債的地步,近似於農奴。由於糧食價格暴漲,刺激了人們把一些貧瘠的山地也開闢出來,種植穀類作物。即使如此,農業生產率這個硬傷,讓穀物的產量仍無法滿足西班牙人的需求,這個國家越來越依賴進口小麥和其他穀物來養活人口。

愚蠢萬分的殖民地政策

西班牙的殖民地有金山銀山,可是在殖民地經濟運作上,西班牙王室的做法沒有最蠢,只有更蠢。

就拿西班牙王室對自己在太平洋僅有的殖民地——菲律賓群島採取的經濟政策來說吧。

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統治下,島上的菲律賓人和其他亞洲人比如中國、日本互通貿易。但殖民地與歐洲的貿易,就受到西班牙王室的嚴格限制,凡是與歐洲的貿易,都是間接進行的,貿易渠道必須經過墨西哥和西班牙本土。此外西班牙王室規定,每年只能有一艘商船,也就是著名的馬尼拉大帆船,裝載著秘魯和墨西哥的銀器從墨西哥的太平洋港口阿卡普爾科出發,駛向菲律賓,然後船在馬尼拉過冬,裝上東南亞香料和中國絲綢、瓷器,以及東方的其他奢侈品,再返回墨西哥。貨物在墨西哥和秘魯的市場兜售,未售出的商品經由陸路,運往大西洋港口維拉克魯斯,然後再搭載商船運回西班牙。

這條貿易線路繞了大半個地球,而且中途還要走墨西哥的一段陸路,時間成本、運輸成本高的離譜。

實際上,西班牙完全可以讓馬尼拉大帆船向西航行,從印度洋方向直接駛向本土和其他歐洲國家,運輸成本將大大降低。而且可以允許大量馬尼拉大帆船開展海上貿易,利用規模效益來賺錢。但西班牙王室卻只想著如何對殖民地商品收重稅,以及對殖民地嚴格控制,不許擅自進行貿易。其結果是,許多東方商品經過一番捨近求遠地胡亂折騰後,價格奇高無比,在歐洲市場上缺乏競爭力,西班牙坐擁亞洲殖民地,卻不能通過遠洋貿易獲得利潤。

美洲金銀從天而降,歷史給了西班牙一個大大的餡餅,可惜敗家的西班牙卻不懂得珍惜,最終被歐洲其他國家迎頭趕上並超越,而西班牙逐漸淪為歐洲的二流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巨型核潛艇開採北冰洋油氣
吃素和吃肉那個更加環保?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