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宋高宗對岳飛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宋高宗對岳飛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這,朕的天下也在這。」這是《精忠岳飛》里的一句話,雖說只是台詞,但也較為準確地概括了趙構冤殺民族英雄岳飛的全部根源。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宋高宗對岳飛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岳飛劇照)

岳飛是忠臣,這不容置疑。面對大宋江山的半壁淪喪,面對大宋皇上徽、欽二帝及大量皇族的屈辱,面對大宋子民慘遭金軍鐵蹄的蹂躪,面對家國危難之際,岳飛懷揣「盡忠報國」之志,手提十萬虎狼之師,力抗金軍十數年,以「還我河山」「直搗黃龍」的蓋世豪情,歷經大小戰役100多場而鮮有敗績,打得金軍抱頭鼠竄,聞之色變,贏得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至高榮譽。

宣和四年,19歲的岳飛投身軍營,開啟了自己金戈鐵馬的一生。

靖康元年,23歲的岳飛受母親激勵,胸懷民族大義,毅然參加了抗金鬥爭。

建炎三年,26歲的的岳飛在趙構流亡海上後,堅持在金軍背後作戰,創下了6戰6捷的奇蹟。

建炎四年,27歲的岳飛歷時半月鏖戰,斬殺金兵數千,收復建康,取得了抗金的首次大捷。

紹興四年,32歲的岳飛揮師北伐,收復襄陽6郡。

紹興五年,33歲的岳飛大破農民叛軍楊么,名揚洞庭,擁兵10萬。

紹興六年,34歲的岳飛兩度北伐,沉重打擊劉豫偽齊政權。

紹興十年,38歲的岳飛率軍抗擊擅毀和約的金人完顏兀朮,打得他落荒而逃。

正是由於岳飛的拚死抵抗,才為南宋贏得了難能可貴的喘息之機,讓苟延殘喘的南宋政權,依託僅有的半壁江山休養生息。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宋高宗對岳飛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趙構劇照)

這些戰功,趙構心知肚明,如數家珍,所以,趙構由衷地說:「非卿不忠,你的公道在這。」

但是,縱然你岳飛功高蓋世,受萬民敬仰,我趙構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自毀長城,向你舉起手中的屠刀。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宋朝的江山是如何到手的,趙構可比誰都清楚。

沒有宋太祖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怎會輪到趙家天下?

此時的岳飛擁兵自重,軍隊都不是朝廷的了,改姓「岳」,叫做「岳家軍」。既有軍權,又兼人望,而且和宋太祖當年的情景極為相似,30多歲做到了節度使,「三十二歲建節,自古少有」,這是岳飛對張憲說的原話。

雖然在特定情形下,岳飛純為自詡,絕對沒有叛變之心。但保不定岳飛在部下的擁戴下,也來一個「黃袍加身」,那天下還不得改姓,歷史不得改寫?趙構可不想做後周恭帝柴宗訓,將大宋江山拱手相讓。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宋高宗對岳飛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柴宗訓劇照)

其二,自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力行重文輕武、壓制武將的措施,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全國軍權收歸朝廷,從根本上剪除了武將專權的現象,大大減弱了對皇權的威脅。

雖然面對金兵的入侵,擁兵自重的大將日益增多,趙構也默認了這種情況,但也不過只是權宜之計。一旦金人對南宋朝廷的威脅不再嚴峻,趙構肯定是會迫不及待效仿趙匡胤,再來一次「杯酒釋兵權」。

因為「懷黃袍加身之疑,以痛抑武夫」是宋朝一代的家法和祖宗規矩。

果不其然,紹興十一年,趙構就收了「中興四將」的兵權,岳飛被賜封為樞密副使。

但拔了牙的老虎餘威尚在,岳飛的威名太盛,影響力太大,趙構不得不痛下殺手,斬草除根。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宋高宗對岳飛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宋金交戰)

其三,岳飛是軍人,在戰場上殺敵建功是他的責任和榮耀,他一生追求的目標都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原」。而且在宋金對抗的後期,南宋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狼狽逃竄的朝廷,有足夠的實力收復河山,一雪前恥。

但這個志向和理想,跟趙構的主張,產生了嚴重的衝突。趙構只想著偏安一隅,滿腦子委曲求全地和金人議和。即便在抗金的初期,他重用岳飛、韓世忠等人,也是為了以戰促和,力爭掌握和談的主動,根本無心收復失地。

趙構在意的是自己的皇位,是趙家的家天下。即便金人擄走他的皇父皇兄,肆意踐踏皇室尊嚴,燒殺姦淫大宋子民。但對於他來說,只要通過議和保住皇位,他不會在乎氣節,不會在乎國土和財物。

在主戰派中,岳飛是主心骨,是頂樑柱。拿下岳飛,自然就瓦解了整個主戰派。所以,趙構明白,岳飛非殺不可。

由此,趙構說:「非朕不明,朕的天下也在這。」

(參考資料:《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有人說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秦檜很快就能成功翻案,此話對嗎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