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坑殺降卒和劉邦誅殺功臣,都是過河拆橋,哪個性質更惡劣
「劉邦誅殺功臣」與「項羽坑殺降卒」,從對後世的影響來看,無疑是劉邦誅殺功臣的影響更大。若但從惡劣程度來考慮,誰更惡劣呢?
(劉邦)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說「劉邦誅殺功臣」的後世影響更大。
所謂的後世影響,是由兩方面產生的:一是在史書上的影響。二是在民間傳說中的影響。
史書上所記載的,都是帝王將相的事情;所評價的,也都是帝王將相的事情。老百姓是很少有人去關注的。所以,韓信、彭越、英布這些人被殺,肯定是被史書重點關注的。至於被項羽坑殺的那些降卒,就沒人在乎了。
還有,史書都是為勝利者寫的。項羽是一個失敗者,他的事迹,史書上也就是提一下而已。項羽都只是提一下,那些降卒,就更是提也沒人提了。而劉邦是成功者,劉邦的事迹,史書肯定是會大加渲染的。
再說民間傳說。有個偉人說過,在階級社會裡,統治者的思想,就是老百姓的思想。統治者怎麼說,老百姓就怎麼看。統治者對劉邦的事迹大力宣揚,對項羽的事迹不怎麼在乎。所以,劉邦誅殺功臣,在民間得到了廣為流傳。而項羽坑殺降卒的事情,後世知道的卻很少。
(項羽)
不過,若說到影響的惡劣程度的話,我認為,項羽坑殺降卒的事情,影響更惡劣一些。
劉邦雖然誅殺功臣,手段太過殘忍。但是,因為劉邦所建立的是一個皇權社會,要求中央集權,那些功臣們要造反,劉邦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保持國家統一和穩定,避免老百姓再經受戰亂,他誅殺那些挑起戰亂的人,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且,嚴格地說,在劉邦誅殺功臣過程中,手段最惡劣的,並非劉邦,而是呂后。比如呂后殺彭越,彭越向呂后求情,最後卻反被呂后殺掉,這是很不厚道的。但這畢竟不是劉邦親自動手。至於殺英布、陳豨,包括韓信(韓信也是呂后殺的),確實是他們造反了,劉邦不得不帶兵討伐他們。
但項羽就不同了。項羽坑殺降卒,降卒們非常無辜。
為什麼說降卒無辜呢?
這些降卒,他們原本是驪山刑徒。當了殘暴秦朝的刑徒,被迫去進行無休無止的勞動改造。這是無辜的第一層意思。
後來,秦朝讓刑徒們去打仗,參與鎮壓農民起義。打仗當炮灰,這是無辜的第二層意思。
(章邯)
接著,章邯沒和他們有任何商量,就帶著他們投降了。這些行為,並不是他們自願的。這是無辜的第三層意思。
接著他們抱怨項羽對他們不好。這個抱怨也是很正常的。確實項羽只是封了章邯等少數幾個人為王,對大多數士兵,並沒有當回事。在暴秦那裡,還有軍功獎勵制度。投降了項羽,卻什麼也沒有。再加上之前劉邦做過「約法三章」的好榜樣。三方面對比,士兵們抱怨,也是很正常的。士兵們的合理訴求沒有得到滿足和解釋,反而被坑殺了,這是無辜的第四層意思。
就算是抱怨議論,也是只有少數人抱怨議論,並不是所有人抱怨議論。項羽卻不管那些人是不是抱怨議論過,一併誅殺。這是無辜的第五層意思。
有這五層意思,項羽坑殺降卒這事,就是天大的冤案。
不僅僅是冤案,而且是慘案。
白起坑殺降卒,已經是讓人神共憤了。而且白起被殺的時候,他還認為他的被殺,正是當年坑殺趙國降卒的惡報。項羽卻並不吸取教訓,還要繼續這樣干,還要繼續製造這樣的大慘劇。這不是文明的進步,而是文明的倒退。是人性罪惡最集中的表現。
(參考資料:《史記》)


※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為什麼朝臣卻彈劾他納尼姑為妾
※明宣宗被稱「促織天子」,為何他統治時期,後世對他卻好評如潮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