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國畫清風雅集:齊白石的四幅立軸作品

國畫清風雅集:齊白石的四幅立軸作品

《桃花圖》

鈐印:阿芝

款識:要識好枝是仙物,開花結實六千年。白石並句。

齊白石平生多畫桃,但桃花之作則極為罕見;而此幅更是齊白石桃花題材中的上上之選。此幅最大特色是造勢。構圖上,略取反K式,勢大力沉,淡赭的桃枝皆一筆呵成,一無猶豫。

其次,枝、葉、花多個層次的繁富的變化。在齊白石的諸多作品裡,以繁富取勝的似不多見。而此幅的變化錯落有致,或疏或密,或稠或稀,或瓣或蕊,或向或背,或大朵,或小顆,極盡變化,別具風采。

第三,設色明快清麗,錯綜淡赭、洋紅、花青等顏色,或濃或淡,點染成趣,又和諧生動。

此外,頗見匠心的是,齊白石故意以桃花繽紛累積變化而使之產生動勢的梗塞和迂堵,又四兩撥千斤般地以流暢的題款在效果上疏瀹了這種梗塞和迂鈍,而使之豁然暢通,勢行無礙。以書勢自然的流暢通達化解畫勢有意的局促迂頓而達如此高妙境界的,中國藝術史上,能與齊白石並駕齊驅的,曾不數人。

從風格、設色和書法上看,此幅當為齊白石晚年精心構撰之作。畫面不題贈者,顯見應為老人自祝之制,故集繁富之變化與清麗之設色於一幅,而寓以濃厚的祝福之意。

齊白石的桃實題材作品在市場上頗受各家青睞,其作於1943年的《壽桃》最終以528萬天價成交。可以預期,齊白石平生少見的桃花題材作品尤其是晚年作品將會是齊白石藝術市場新的潛力增長點。

《白梅》

展覽著錄:此作於1958年1月由榮寶齋提供參加在蘇聯展覽館(即北京展覽館)舉辦的齊白石遺作展覽會,並出版於該展覽紀念畫冊。題識:白石老民。

題籤:齊白石畫白梅,一兵題。

鈐印:頻生、九硯樓、星塘老屋

收藏印:墨林深意(包首)、積翠園珍存(包首)、我家歡喜說明考:「我家歡喜」長方朱文印為著名藏家姚仲康先生收藏章。姚仲康(1919—2006)山西省永濟市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2月入伍。歷任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主任、副局長、局長、總參某部副部長等職。因病於2006年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從1958年齊白石遺作展紀念冊上看這幅《白梅》,畫面還沒有「我家歡喜」的收藏印。可見姚仲康先生是在該展覽之後從榮寶齋購得此畫,並將「我家歡喜」鈐於畫面右下角。

按:新中國建立之後,一批有較高文化修養和藝術賞鑒力的高級幹部形成頗具規模的收藏群體,成為半個世紀來書畫文物的收藏重鎮。他們在政務之餘,節衣縮食購藏自己偏好的文物,如專收清代學者書法的田家英、專收齊白石作品的羅隆基。另有鄧拓、李一氓、夏衍、陳英、孫大光、姚仲康等人皆是以富藏書畫著稱。他們相互之間頗具交誼,閑暇之時三五雅聚,出示自己的收藏供老友賞鑒,更有以藏品互相交換以豐富各自的收藏品目,一時蔚為雅事。此幅齊白石《白梅》就是原為姚仲康收藏而後入藏積翠園的佳品。本幅作兩株古梅,布局繁密,枝椏盤郁交錯如銅枝鐵柯。更以白描圈點作梅花,通篇鋪天蓋地而來,筆墨厚重,著意高古,境界古艷冷逸,是白石山翁法乳冬心家數所成。款署白石老民亦作冬心體楷書,雖未標明年款,從風格考察,當為白石老人半百之後定居北京之前的難得力作。

《紫藤》

鈐印:老白、阿芝、木人

款識:[一] 杏子隝老民居京師第十一年畫。

[二] 老夫昨夜夢思家,屋後藤蘿景物花。花落春寒飛紫雪,藤垂日影亞成蛇。野風十里蜂應覺,山色當年蠧未加。草木傳聞都遜舊,故園南望淚如麻。三百石印富翁又題新句。說明齊白石盛期作品的選材,更具經驗性,即大多取自他所熟悉的鄉村景物和童年記憶。齊白石是一個著眼於現實,不耽於幻想、不近虛妄的人。他喜歡畫他直接經歷過、感覺過的對象,而不願像同時代的許多畫家那樣,靠臨仿古人過日子。不過,他也不是一個現代的寫生畫家,他靠的是視覺記憶和生活經驗,有能力把這些記憶和經驗轉化為生動的畫面——這是他的天才之處,是超越同代畫家、獲得偉大成就的原因之一。文人畫家畫藤,常常表達「繁英垂紫玉」或「筆底明珠無處賣」一類的自嘆,齊白石完全沒有這樣的感慨。他在《題畫藤》寫道:「春園初暖鬧蜂衙,天半重藤散紫霞。雷電不行笳鼓震,好花時節上京華。」畫藤,讓他想起了1917年春暖花開時候避難離家的情景。這樣的例子是不勝枚舉的。本幅亦是這樣,自題雲「老夫昨夜夢思家,屋後藤蘿景物花。花落春寒飛紫雪,藤垂日影亞成蛇。野風十里蜂應覺,山色當年螫未加。草木傳聞都遜舊,故園南望淚如麻。」表達了畫家的思鄉情懷。

《松鷹圖》

出版:1.《古萃今承---近現代名家精選(解說篇)》P14,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2.《國粹四大家---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P68-69,商務印書館,2010年。款識:白石山翁齊璜。

鈐印:老白、白石說明百感交集處 借力挽狂瀾

讀齊白石《松鷹圖》

沈瑋

齊白石的《松鷹圖》大都作於定居北平時期,分布在二十至四十年代。鷹的形象並非犀利兇猛,而更像一位運籌帷幄、浩然正氣的君王。在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永久陳列的一幅1935年作《松鷹圖》上,白石老人借用杜句描繪鷹的形象:「掇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蒼鷹喻示著一位迴腸盪氣的蓋世英雄,既有矯敏精壯的身形體魄,又有憂國愛民的心緒神態,充滿「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的大無畏氣概。這一層意義在庚寅(1941年)贈毛澤東主席的《鷹》中表達得更加明晰。

細觀款識風格,判斷本幅應在1936年左右完成。彼時應四川軍閥王贊緒之邀攜胡寶珠和最小的兩個孩子一起到四川遍游青城峨眉。以藝術生命里程計,完成衰年變法,開始步入其一生最富創造力的時期。他的詩集、畫集、印集在此時相繼出版,全面開花,最飽滿。筆底的鷹剛健有力,真實生動,有如踱步後站定的君子,突然下定決心,精氣活現,有雄視蒼茫大地之概。松枝本身具有挺拔不凋、不懼風雨的品質,與蒼鷹並置一處,甚為契合。

胡佩衡在《齊白石畫法與欣賞》中說:「老人畫鷹特別拿手。鷹嘴、爪是最難畫的,但他能將嘴長有鉤、特別堅硬,爪強健而銳利的特點,充分地表現出來。鷹眼也難畫,要畫出鷹眼的特別敏感和敏銳。畫羽毛翅膀也與一般鳥類不同。畫翅膀尖端和尾巴,要中鋒干筆,要蒼勁有力,畫羽毛也要有力並且還要把硬毛洶湧的質感畫出來。」常人畫鷹,得其面貌而難得神情,容易失之輕飄,缺乏份量。老人為了表現鷹的重量感,還要配上蒼勁的松桿和巨石,用大羊毫筆揮就,「大筆淡墨,痛快淋淳,氣勢無比雄偉。」

早在鄉間幽居時期,齊白石便曾長期觀察一隻在門前樹上築巢的雄鷹。《白石詩草二集》有一首題《鷹》詩:「連年看汝立,嘴爪世應稀。殺氣層霄上,飛搏眾嶺低……」標題之下注曰:「余親眼看立於大楓之枝,常數年不去」。北京畫院藏的齊白石畫鷹小稿,題「尾毛九數」、「後腿宜長三分」、「爪上橫紋極細」等作畫心得,畫鷹已是駕輕就熟。這隻側立在松樹上下的蒼鷹真實生動,身體和羽翼用沒骨法,濃濃淡淡見筆見墨,細看每筆都有韻味,整體看又神完氣足。鷹喙及爪、眼睛以勁健的墨線勾出,神采飛揚。筆調也不一味強悍,而是在強悍中含有清峻、颯爽,關注天下蒼生的領袖氣質。

此外,蒼鷹還體現出剛健有力的美。白石老人好作工細花鳥與閑適寫意,松鷹蒼勁的筆墨,真似生動的表情,精氣活現,別具一番風味,讀之不難從中能獲得一種「固根本」、「實腠理」的精神享受,生髮雄壯勇猛,蒼茫大地之慨。

本幅舊藏於台北羲之堂。羲之堂所藏以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及畫集、篆刻、碑帖、考古文獻為主,是海峽兩岸書畫交流的橋樑。於台北舉辦的《中國前輩畫家精品展》、《張大千、溥心畲、李可染、江兆申---精品收藏展》、《南張北溥藏珍集萃》等展覽產生較大反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收藏 的精彩文章:

世界油畫經典:荷蘭畫家亞伯拉罕.米尼翁 作品選
國畫清風雅集:郭慕熙 作品選

TAG:書畫藝術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