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忽略這個重要環節,運動非但不能控制血糖,還會讓肌肉流失!
【范志紅註冊營養師 原創內容 歡迎轉發】
在學校的操場上,常常會遇到一位天天堅持跑步的大叔。大叔人偏瘦,看起來肌肉比較緊實。即便在初冬時節,他還是穿得很少。有時候手裡還會拿兩把沉重的鐵鎖跑。
我問:您的毅力令人敬佩。是什麼動力讓您一直堅持呢?
大叔說:我是糖尿病人,開始是為了控血糖而跑步,後來就形成習慣了。
我說:您的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吧?
大叔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其實也不太好。糖化血紅蛋白還行,但血糖水平波動比較大。有時候能高到十幾,有時候能低到3毫摩爾/升以下。跑步的時候,有好幾次出現低血糖情況,最嚴重的一次,測出來血糖低到了1.9毫摩爾/升。
我又問:您雙手拿兩個鐵鎖跑,又是為什麼呢?
大叔說:我人偏瘦,跑步能讓腿部得到鍛煉,但是上身肌肉就容易減少。我拿重物跑步,就是為了鍛煉保持雙臂的肌肉啊。
我點點頭,大致明白了問題的所在。
長時間跑步的時候,人體首先消耗血糖,然後消耗糖原,最後消耗脂肪。
這位大叔體脂率顯然是比較低的,這就是脂肪被消耗的結果。但是,對血糖控制能力較差的人來說,運動期間消耗血糖,特別容易出現低血糖現象。
千萬不要小看低血糖這件事,它對糖尿病患者危害巨大。
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因為意識模糊摔倒,造成骨折,甚至顱腦損傷,可能危及性命。即便沒有這些意外事故,長期的低血糖也容易造成大腦供血供能不足,影響到學習工作能力,甚至造成不可逆轉的認知能力損害。
即便沒有什麼疾病,自以為健康的人也可能出現低血糖情況。
哪些沒有任何疾病的「健康人」最容易出現這些麻煩呢?就是那些體質較弱、肌肉少、身體鬆軟、力量不足的女性,消化不良者,以及節食減肥、經常省略一餐的人。這些人雖然沒什麼大病,被分類為健康人,但健康狀況和營養狀況並不理想,控制血糖能力比較差。
其實我本人在大學時代就屬於這種類型,低血糖加低血壓。在大學時代,我的血壓曾經多次低達45/60毫米汞柱,低血糖癥狀也不止一次。一次在洗浴時因為低血糖加缺氧栽倒在地人事不省,還有一次因為低血糖眼前發黑意識模糊,差點從敞篷汽車上摔下來,想想都非常後怕。
怎麼知道自己低血糖了?
日常低血糖表現是:餓得發慌,腿發軟,手發抖,出虛汗,心慌氣短,思維遲鈍,注意力無法集中,煩躁易怒等。
部分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還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哪怕是飯後半小時運動,也有可能出現低血糖反應。這是因為這些人胰島素分泌時相延遲,而且分泌量過多,使血糖水平降低,再加上運動對血糖的消耗,於是出現低血糖反應。
所以,如果知道自己的血糖控制能力不穩,那麼在運動之前,甚至運動過程中,最好能適當補充一些食物,讓跑步時有更好的能量供應,這樣就不容易發生低血糖情況了。
為了防止低血糖,最好補充哪些食物呢?
- 跑步之前,最合適的食物,就是一些
慢消化的含碳水化合物食品
,如果再有少量蛋白質
就更好了。
比如一小碗牛奶燕麥粥,一杯含糖不是特別多的酸奶。哪怕吃個蘋果,吃根香蕉,也能貢獻慢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對跑步期間提升體能、預防低血糖反應,都是有所幫助的。
- 在跑步過程當中,可以攜帶一些水果乾-堅果食物。
如幾個棗加核桃仁、腰果加葡萄乾等,隨時吃一點;也可以攜帶一盒牛奶、加糖豆漿等飲料。和糖果餅乾相比,這些食物穩定血糖的效果比較好,吃起來很方便,而且營養價值要高得多。
堅持運動很好,但注意做好血糖穩定的措施。
這位大叔雖然堅持跑步,但沒有做好保持血糖穩定的措施。這樣,他在跑步當中就更容易分解肌肉,因為身體只能靠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氨基酸來異生葡萄糖。這也就是大叔感覺上肢肌肉容易減少的原因所在了。
另一方面,由於每天有跑步一小時的運動量,大叔每天的熱量消耗會比一般人多。如果他跑步而不增加熱量和蛋白質的話,就會造成熱量虧空,非常容易消耗肌肉,得到的結果就是堅持健身而肌肉力量仍然無法加強。甚至,身體習慣於血糖低下的狀況,異生葡萄糖的能力過強,在飢餓之後,稍微吃點含碳水化合物東西,就反而會刺激血糖「高企」。這就是大叔的血糖水平上下波動幅度巨大的重要原因。
所以,對體重不高、體脂不過多、有健身運動的人來說,三餐飲食一定要注意彌補運動所帶來的消耗。不能因為擔心血糖上升就不敢吃澱粉類主食,要選擇慢消化的全谷雜豆配合主食,還要適當增加富含蛋白質的肉蛋豆製品。
在運動之前主動進食少量食物,或者運動過程中攜帶食物隨時補充血糖。運動之後,還要及時用餐,吃夠慢消化碳水化合物和優質蛋白質。實在來不及很快就餐的話,至少要喝一大杯牛奶、豆漿,以便減少肌肉的消耗,並穩定血糖水平。這樣就能健身控血糖兩不誤了。
順便提醒一句,除了運動時之外,容易低血糖的開車一族,一定要在車上備點食物,避免堵車時發作「路怒症」,甚至影響到行車安全哦。
歡迎關註:頭條號【范志紅註冊營養師】
第一時間get最實用的營養乾貨,和家人一起吃出健康。
范志紅
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中國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協會理事
中國科協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不想跟食管癌沾上邊,營養專家建議:避開這十大危險因素
※男人們注意了,如果不想精子質量下降,就趕緊遠離這些飲食習慣吧
TAG:范志紅註冊營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