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赤壁之戰誰才是忠臣?漢獻帝劉協臨死前留下一番話,讓人一目了然

赤壁之戰誰才是忠臣?漢獻帝劉協臨死前留下一番話,讓人一目了然

赤壁之戰誰才是忠臣?漢獻帝劉協臨死前留下一番話,無意中道破真相

眾所周知,漢朝末期的時候,由於宦官秉政導致了天下大亂,權臣在朝堂之上欺凌皇帝,諸侯在地方之間相互征伐。因此,就爆發了很多著名的戰爭,例如公元200年,發生在曹操和袁紹之間的「官渡之戰」;公元208年發生在曹操和劉備、孫權之間的「赤壁之戰」,以及221年,的發生在劉備和孫權之間的「夷陵之戰」等等。

在這些戰爭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場戰役就是公元208年的那場「赤壁之戰」了,我們知道對於這場戰爭,雙方都找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曹操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道義的制高點,可以說是「師出有名」;而孫權、和劉備則是以「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似乎聽起來也無可厚非。

至於「赤壁之戰」的歷史定性也是存在有很多爭議的,如果觀看了羅貫中老師的《三國演義》之後,很多人都傾向於將它說成是一場「諸侯之間的混戰」,而更多的史學家則更多的傾向於將它定義為以孫權、劉備為首的地方割據勢力對抗王朝統一的戰爭。

雖然戰爭總喜歡以「成王敗寇」來作為評價,可是「赤壁之戰」似乎並不通用,因為我們不知道這場戰爭 究竟哪一方才代表了爭議,曹操、孫權和劉備哪一個人才是「忠臣」呢?

說到這個問題,相信一定會讓很多人頭疼,不過,正所謂:「事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漢獻帝劉協在臨終前的一番話,似乎無意中揭示了這個千古謎題,看過之後孰忠孰奸便可一目了然,那麼漢獻帝劉協在臨死之前究竟說了什麼呢?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漢獻帝這位悲劇的歷史人物,漢獻帝劉協,按理說原本就不應該他當皇帝,父親漢靈帝去世之後,哥哥劉辯被大將軍何進立為了皇帝。不料在誅殺十常侍的時候,大草包何進讓董卓帶兵入京,導致自己被宦官所殺,還讓董卓這個亂臣劫持了皇帝。

董卓想要在朝廷之中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於是就想起了廢立皇帝的餿主意,就這樣漢少帝劉辯宣告退位,年僅8歲的劉協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成為了漢獻帝。由於受到董卓的脅迫和監視,慢慢長大之後的漢獻帝才明白,自己雖然是皇帝,實際上卻是董卓的傀儡和木偶。

後來,王允利用貂蟬實施「美人計」,成功誘使呂布刺殺了董卓,漢獻帝本以為自己終於可以逃脫了董卓的束縛,可以大展拳腳了。可是剛出虎口,又入狼窩,緊接著就被李傕、郭汜等叛將劫持,依舊還是傀儡。之後漢獻帝幾經碾轉回到了洛陽,卻被曹操迎回了許昌,用來「挾天子以令諸侯」。

雖然,曹操沒有想董卓那樣跋扈,可是漢獻帝最終還是想要大權獨攬,漢獻帝先後密令董承、劉備等人密謀除掉曹操,卻被曹操識破。發現漢獻帝的計謀之後,曹操並沒有廢掉漢獻帝,但卻誅殺了董承,趕走了劉備,漢獻帝成了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

然而,令所有人都不可思議的是曹操自始至終都沒有稱帝,反而是一向以「為國除賊、興復漢室」的劉備稱帝了,佔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的孫權稱帝了。劉備稱帝是在公元221年,孫權稍晚一些,是在公元229年,當時的漢獻帝劉協雖然退位,可是依舊是山陽公,並沒有死去。

劉協在聽到劉備和孫權先後稱帝之後,先是仰天長嘆,繼而則是哈哈大笑,緊接著就說了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看來此時的漢獻帝劉協已經看清了一切,在他的話語之中孰忠孰奸,已經暗示的十分清晰了。

那就是無論是曹操和孫權,亦或是劉備在利益面前皆是一丘之貉,全都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穿越歷史的迷霧 的精彩文章:

菩提趕走悟空是因為懼怕如來嗎?你錯了,他真正忌憚的人只有一個
司馬家族好不容易奪來的江山,只因漏殺一人,一度被其後代滅國

TAG:穿越歷史的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