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嘉說過一番話,道出孫策英年早逝的原因,可謂一針見血

郭嘉說過一番話,道出孫策英年早逝的原因,可謂一針見血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發生在孫策被許貢門客射傷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孫策張紘和陳震。原文如下:

郭嘉說過一番話,道出孫策英年早逝的原因,可謂一針見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卻說孫策受傷而回,使人尋請華倫醫治。不想華佗已往中原去了,止有徒弟在吳,命其治療。其徒曰:「箭頭有葯,毒已入骨。須靜養百日,方可無虞。若怒氣衝激,其瘡難治。」孫策為人最是性急,恨不得即日便愈。將息到二十餘日,忽聞張紘有使者自許昌回,策喚問之。使者曰:「曹操甚懼主公;其帳下謀士,亦俱敬服;惟有郭嘉不服。」策曰:「郭嘉曾有何說?」使者不敢言。

郭嘉說過一番話,道出孫策英年早逝的原因,可謂一針見血

策怒,固問之。使者只得從實告曰:「郭嘉曾對曹操言主公不足懼也: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策聞言,大怒曰:「匹夫安敢料吾!吾誓取許昌!」遂不待瘡愈,便欲商議出兵。張昭諫曰:「醫者戒主公百日休動,今何因一時之忿,自輕萬金之軀?」正話間,忽報袁紹遣使陳震至。策喚入問之。震具言袁紹欲結東吳為外應,共攻曹操。策大喜,即日會諸將於城樓上,設宴款待陳震。

郭嘉說過一番話,道出孫策英年早逝的原因,可謂一針見血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孫策被許貢門客射傷,不得不回到吳會療傷。華佗的弟子告訴孫策,由於箭毒入骨,需要孫策靜養百日,且不得動怒。二十多天後,張紘派來的使者回到吳會,說是曹操的謀士郭嘉貶低孫策,令孫策大怒不已。

郭嘉說過一番話,道出孫策英年早逝的原因,可謂一針見血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使者轉述郭嘉說的「匹夫之勇」,意為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力,有勇無謀,單槍匹馬。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國語·越語上》中的「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

郭嘉說過一番話,道出孫策英年早逝的原因,可謂一針見血

小說中提到的孫策被許貢門客射傷的情節,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載:「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但小說中提到的張紘派使者回到江東轉告郭嘉之語卻並非歷史的真實,不過郭嘉的確在曹操面前對孫策有過一番評價。

郭嘉說過一番話,道出孫策英年早逝的原因,可謂一針見血

郭嘉的這段話出現在《三國志·郭嘉傳》中。據該傳記載:「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小說中張紘使者之言的出處就是出自於此。

郭嘉說過一番話,道出孫策英年早逝的原因,可謂一針見血

從孫策短暫而輝煌的人生歷程來看,郭嘉的這番話非常中肯,既指出了孫策的成功之道,也說出了孫策的致命缺陷。小說作者將歷史上郭嘉的這番話作了精簡,僅用了四個字就道出了孫策英年早逝的根本原因:匹夫之勇,真可謂是一針見血。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祝融夫人武藝高強,曾活捉張嶷馬忠,諸葛亮北伐時為何棄之不用
漢中之戰期間,魏延曾立下一大功,最終卻被龐德攪局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