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每個人都能當「吃瓜群眾」?甜瓜:我看未必

每個人都能當「吃瓜群眾」?甜瓜:我看未必

為什麼吃了甜瓜,嗓子里總有刺刺的感覺?這是少數人的錯覺,還是一種普遍現象?75年前的一隻甜瓜,為什麼能拯救無數人的生命?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疑問來聊一聊甜瓜。

先來看一眼甜瓜。圖片:Pixabay

形形色色的瓜,其實是一家

我們平時吃的那些羊角蜜、哈密瓜、白蘭瓜、蜜露瓜、伊麗莎白瓜......雖然果形和果肉不盡相同,但本質上講它們是同一種瓜——都是葫蘆科黃瓜屬的甜瓜Cucumis melo,難怪甜瓜的口感帶著一絲黃瓜的「神韻」。果肉中央「掛滿種子」的胎座,是甜瓜們的典型特徵。

甜瓜「掛滿種子」的胎座。 圖片:Pixabay

甜瓜原產於非洲,4000多年前在中亞和印度地區被人工栽培,公元1世紀左右傳入地中海沿岸。我國甜瓜的栽培歷史也很悠久,馬王堆漢墓女屍胃中就發現過甜瓜的種子。總之,經過一代又一代「吃瓜群眾」的廣泛關注,如今人類已經培育出了數不勝數的甜瓜品種。

形形色色的甜瓜品種。 圖片:foodtrients.com

甜瓜的分類方式有很多,譬如常分為「夏季甜瓜」和「冬季甜瓜」兩大家族。夏季甜瓜的特點是果香濃郁,一般有堅韌或帶網紋的外皮。羅馬甜瓜Cantaloupe、麝香甜瓜Muskmelon,也就是那些「哈密瓜」,基本都屬於夏季甜瓜。

長相較為奇特的麝香甜瓜。圖片:Seth Vidal / Flickr

夏季甜瓜成熟後會「自莖脫離」,所以我們看到的哈密瓜幾乎都是「帶把兒」的。夏季甜瓜屬「後熟果」,就是採摘後果肉仍可以有質的變化,譬如香蕉、芒果、木瓜、獼猴桃、牛油果都是後熟果。夏季甜瓜果肉中的活性酶,能對多種氨基酸前驅物作用,產生上百種酯類物質從而使果肉產生濃郁的芬芳。

冬季甜瓜的特點是果香清淡,一般有平滑的外皮。蜜露瓜Honeydew、卡沙巴瓜Casaba(白蘭瓜、伊麗莎白瓜)、聖可拉斯瓜Santa claus都是冬季甜瓜。冬季甜瓜屬「非後熟果」,即採摘後生果無法放熟,譬如櫻桃、蘋果、柑橘等。冬季甜瓜果肉中的生物酶活性較低,不會帶來豐富的酯類物質,因此果香味較淡。

果香清淡的白蘭瓜。 圖片:圖蟲創意

甜瓜也會「辣」嗓子?

一些甜瓜的確會給口腔和咽喉的黏膜帶來燒灼感和刺痛感,這並不是少數人的幻覺。是不是因為甜瓜太甜了呢?甜瓜的白利糖度Degrees Brix極限約為18~20°Bx,相比於蘋果的10~14°Bx和西瓜的12~18°Bx來說,甜瓜確實比較甜。但是,我們直接吃蔗糖或蜂蜜時,也並沒有產生類似的刺痛感。

對甜瓜過敏的人可能光看圖就覺得扎嗓子。圖片:圖蟲創意

這種感受的罪魁禍首其實是甜瓜果肉中的某些蛋白質,它們帶來了輕微的過敏反應。當然過敏與否因人而異,一般說來,「麻嘴唇」、「辣嗓子」是最輕微的過敏反應,並不會影響群眾吃瓜,也不需要處理;而嚴重的過敏則會引起嘔吐、皮疹、呼吸困難,甚至血壓驟降。其實,食物的過敏情況,比我們想像得要普遍得多。

「吃瓜群眾」和「吃瓜霉」

1928年,英國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細菌學教授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無意中從真菌培養液里分離出具有抑菌作用的青黴素,這個故事大家或許已經耳熟能詳了。青黴素是人類鑒別出的第一種「抗菌素」。不過,如果認為人類從此就走上了康庄大道,可以隨手干翻病菌,那就樂觀過了頭。

發現青黴素的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 圖片:Calibuon / Wikimeida Commons

並非所有的產黃青黴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以前的學名為P. notatum)都能產生青黴素,而且產量也低;此外,產出的青黴素也不穩定、易分解,以至於弗萊明後來都「頹」了。實驗室一個月生產的青黴素僅夠給一個病人使用,人們不得不從病人的尿液中回收寶貴的青黴素。那時真正能稱得上「靈丹妙藥」的抗菌類葯,是從紅色染料中分離出的磺胺,它是人類能夠合成的第一種抗菌葯,磺胺可以持續穩定的抑菌,但殺菌範圍依然非常有限。

弗萊明教授的黴菌樣本。圖片:Science Museum London

隨著二戰爆發,成千上萬的士兵死於創傷後感染,抗菌藥物需求量激增。英國科學家們準備炒一炒弗萊明的冷飯。由於歐洲戰事告急,他們帶著項目來到美國,但往後的日子裡他們失落地發現,能夠分離出青黴素的青黴菌寥寥無幾,而且最高產率還不到每毫升4個單位,他們也快和弗萊明一樣「頹」了......

那時,他們僱傭了一位女士整天去菜市場、乳酪店、麵包房搜集各種發了霉的物品,以至於這位女士被當地人尊稱為「黴菌瑪麗」(moldy Mary)。終於有一天,瑪麗帶回的一隻長滿綠毛的甜瓜改變了歷史,這些愛吃瓜的黴菌非同尋常,其中一株突變體黴菌產生的青黴素高達每毫升250個單位,經過菌種改良最終產量竟然提升到了每毫升5萬單位......在隨後的日子裡,量產的青黴素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今天,世界上所有生產青黴素的菌株,本質上都是1943年那株「吃瓜黴菌」的後代。

本文授權轉自「薩爾茨堡的魚」,來自物種日曆作者薩魚。

你可能錯過了一些瓜

南瓜家族

「吃瓜群眾」的西瓜

葫蘆娃是「瓜娃子」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那顆,就是汪星
如何成為世界頂尖自然攝影大獎總冠軍?首先,要學會觀察自然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