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贏在起跑線上的三國神童,都沒能笑到最後

贏在起跑線上的三國神童,都沒能笑到最後

三國多神童。這些神童可謂贏在起跑線上的天之驕子,可他們的結局都不怎麼好。

贏在起跑線上的三國神童,都沒能笑到最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孔融是三國前期的神童。「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是《三字經》里說的故事,傳統社會的大人、小孩都知道。現在的家長還用「孔融讓利」來教育子女。只可惜,小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讓的機會不太多而已。

孔融十歲的時候,去拜訪當時的大名士李膺。李膺在官場上的級別高,在文化界的名望高,家裡的門檻自然也就高,一般人進不了門。孔融登門,給攔住了。孔融說:「我跟你家老爺是通家之好。」一個小孩兒,這麼大的口氣,看門人自然要去稟報老爺。李膺「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瞧了半天,硬是沒有看出站在面前的這小朋友,是哪家相識的後生晚輩,便要孔融說明其中緣由?孔融不慌不忙,說:「當年我的老祖宗孔夫子曾經向你們家的老祖宗老子學過禮,互為師友,所以我們也算世交。」孔子和老子兩位大哲的交往,是古代文化史上的美談,十歲的孔融能夠即興運用,其知識面和靈活性都令人稱奇,但也有人不服氣,名士陳煒就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回敬了一句:「想君小時,必當了了。」了了是很聰明的意思。陳煒自討沒趣,滿座大笑,李膺更是笑著對孔融說:「你將來必定會成為國家棟樑。」

孔融後來進入官場,做到北海太守,在曹操控制的中央政權里做官,經常說一些曹操不中聽的話,最終被曹操殺死。

諸葛恪是東吳的神童。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諸葛瑾。孫權喜歡捉弄手下。一次宴會,孫權讓人牽了一頭驢,在驢臉上寫上「諸葛瑾」三個字,譏諷諸葛瑾的長臉。在大笑聲中,諸葛恪取來筆又加上了兩個字,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眾人由大笑變為驚嘆。

又是一次飲宴,孫權命諸葛恪把盞,酒到張昭面前,這位大權臣就是不願意喝,說這不是養老的禮節。孫權有意考驗諸葛恪,讓他勸酒。諸葛恪來到張昭面前說道:想當年,姜尚九十歲了,還帶兵出征,也不說一句老字。現在打仗時你在後面,喝酒時,你在前面,這怎麼不是養老的最好方式?張昭無言以對,只好喝下了這杯酒。

諸葛恪長大後,接替陸遜掌握兵權,後來被孫峻聯合孫亮設計殺害,被夷滅三族。

鍾會是三國晚期的神童。鍾會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政治家鍾繇。鍾繇帶著他們兩個去見皇帝曹丕,鍾毓頭一次見皇帝,嚇得全身是汗。鍾會呢,好像沒事兒一樣,從容得很。皇帝問:「鍾毓啊,你怎麼出了那麼多汗啊?」鍾毓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如雨下。」皇帝又問鍾會:「你怎麼不出汗呢?」鍾會學著他大哥的口氣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不敢出。」皇帝哈哈大笑。

鍾會後來做到鎮西大將軍,與鄧艾一起滅蜀。滅蜀後,鍾會想利用蜀地殘餘勢力割據叛亂,被亂箭射死。

除了上述神童,曹操的兒子曹沖、曹植,孫權的兒子孫亮也都是神童,但這些神童大多不是早死,就是被人家害死,結局都不太好。

神童命途多舛,原因多多。首先,第一桶金來得太快,不是好事。古人云:少年得志為人生大不幸。孔融因為讓梨成為少年兒童的道德榜樣,後來又因為幾句話得到當時的大官兒、大名士的賞識,就青雲直上,這一切太容易。諸葛恪、鍾會作為「官二代」貴族子弟,能夠有機會接觸皇帝,再因為一兩句小聰明的話得到皇帝的歡心,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這樣的人,智商高,卻缺乏生命的厚度,容易自我中心,把事情看得太簡單、太容易。造反做皇帝是天下最難的事,鍾會因為姜維幾句話,就放手一搏,最終死於非命。換了曹操、司馬懿這種老江湖,一定要思之再三,直到萬無一失才會去干,即使干,也是偷偷摸摸地干,冠冕堂皇地去干。

其次,神童得勢太早,不容易處理好與領導的關係。北海被圍,太史慈向劉備求救。劉備說:「孔北海也知道這世上還有個劉備嗎?」當時的劉備,還在事業草創初期,受寵若驚的心情溢於言表。正因為如此,孔融看不起與劉備平輩的曹操。孔融看不起曹操,老是挑曹操的刺,經常用自己的才華捉弄曹操。曹操禁酒,孔融就寫了一篇《與曹操論禁酒書》,說什麼「堯不飲千鍾,無以成其聖」。曹丕納甄夫人,這根本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孔融倒好,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不懂,又以為孔融學識淵博,便請教語出何典,孔融則不懷好意地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這不是沒事找不痛快嗎?

再次,神童往往處理不好與前輩的關係。張昭不太為孫權喜歡,但畢竟是孫策時期的大佬,也是支持東吳孫氏的江南士族領袖。「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郎」。童年時期的諸葛恪,老是戲弄張昭。前面講的喝酒是一次。還有一回,一群白頭鳥棲息在宮殿前,孫權問:「這是什麼鳥?」諸葛恪說是白頭翁。張昭認為這是諷刺他老人家,讓諸葛恪找一隻白頭母。諸葛恪說恪曰:「鳥名鸚母,未必有對,請老先生給我找一隻鸚父來。」於是,坐中皆歡笑。

孔融小時候一句話讓大家嘲笑陳煒。諸葛恪讓大家嘲笑張昭,這種大笑,很讓人不快。俗話說,童言無忌。神童長大了,變成大人物,還是這個樣子,就令人討厭。諸葛瑾就曾經評價兒子:「此子非保家之子。」諸葛亮也認為他的這位令侄鋒芒畢露,必將迎來殺身之禍。而孔融得罪曹操,滿門被斬,還連累了兩個同樣是神童的兒子。「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命運何其悲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雷國學 的精彩文章:

激將法大師諸葛亮,為何激張飛黃忠從不激關羽
雷霆與雨露,一例是春風,三國英雄的恩與威

TAG:雲雷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