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三屆語言文化與軍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防科技大學舉行

「第三屆語言文化與軍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防科技大學舉行

「第三屆語言文化與軍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防科技大學舉行

本網記者明海英/攝

1月4日—5日,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主辦,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軍事外語系承辦的「第三屆語言文化與軍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防科技大學舉行。

研討會分為大會發言和小組討論。來自信息工程大學、同濟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海軍軍醫大學、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國防大學、中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雲南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近百位學者與會,圍繞語言政策與規劃、語言與傳播、文化與安全、翻譯與衝突、軍事外語教育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語言與文化日益成為國家和軍隊安全體系重要組成部分

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曾華鋒教授,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世舉,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陳春華教授等出席開幕式發言。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副院長梁曉波教授主持開幕式。

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曾華鋒教授出席開幕式並發言

本網記者明海英/攝

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曾華鋒在開幕式發言中表示,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國家利益的拓展以及非傳統領域安全威脅的增多,中國軍隊越來越頻繁地參與國際性軍事行動,語言與文化日益成為國家和軍隊安全體系的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下,語言文化能力也是我軍戰鬥カ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深入探討語言文化與軍事的關係,對於認清文化安全形勢和挑戰、提出有效應對策略、促進國際軍事交往、提升軍隊跨語言與文化能力、增強綜合國力和軍隊軟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副院長梁曉波教授主持開幕

本網記者明海英/攝

梁曉波教授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以中美軍人詩歌為語料,分析了軍人話語中生死價值觀念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他表示,研究指出,生死觀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倫理性,文化性,繼承性,認同性,政治性,時代性,職業性和矛盾性。生死觀的根本在於對生存的嚮往珍惜與熱愛和對於死亡的迴避恐懼與尊敬。軍人生死觀更多地體現出對生存生活的呵護守護和守衛以及對死亡犧牲的超然超脫和超越。軍人詩歌中大量體現出對生死的超乎尋常的認知和理解:壯美宏大、普通尋常、神聖偉大、循環無止、家國情懷、忠誠盡忠、氣節氣度、英名載冊等。中國軍人歷史經典詩歌多體現了強烈的為國捐軀精忠報國的追求;美國軍人的詩歌體現了鮮明的上帝之子呵護自由的意識。總之,軍人詩歌體現了軍人生死觀話語的獨特魅力。

建立國防語言戰略政策機制 加大國防語言能力建設力度

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陳春華教授出席開幕式並發言

本網記者明海英/攝

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陳春華表示,隨著國際戰略深刻演變,我國總體安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我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反恐維穩、非戰爭軍事行動、軍事外交等,迫切需要大力提升我軍國防語言能力,建設一支覆蓋全球、經略周邊、資源聚合、水平精湛的國防語言力量。但目前,我軍語言人才培養方面有待提高。陳春華認為,應確立國防語言戰略的地位作用;建立國防語言戰略政策機制;加大國防語言能力建設力度;學歷教育方面,加大外語專業人才培養;任職教育方面,大力開展國防語言短訓輪訓復訓;軍事職業教育方面,建立國防語言、區域國別、跨文化知識慕課微課平台;建立國防語言支援保障基地,統籌軍地力量,提供語言支援保障。

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世舉出席開幕式並發言

本網記者明海英/攝

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趙世舉說,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威脅與日俱增,新的軍事變革悄然發生,軍事職能及任務更加多樣化和複雜化,隨之,對軍人的語言素質和軍隊的語言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因此,改革和優化軍事語言教育,構建形式多樣、功能健全、系統完整、運行高效的軍事語言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趙世舉建議,轉變教育理念,重視頂層設計,從單純的外語教學轉向全面的語言教育(包括母語),從語言技能訓練轉向語言素質及相關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從軍地同質轉向彰顯軍事品質,提升軍事語言人才培養規格;擴大教育口徑和對象,軍事院校學生、現役軍人、軍事協作者、友軍人員、儲備人才;優化教育方式和培養體系,長線教育與短期培訓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包括境外)教育相結合、語言知識教學與語言技能訓練和語言戰術演練相結合、語言教育與軍事教育相結合;豐富教育內容,語言以及理解語言和使用語言需要的相關知識——相關文化、軍事意識和基本軍事知識、相關區域國別知識、語言信息技術、崗位任務知識、跨文化交際能力、綜合人文素養等;完善語種布局,通用語與非通用語結合,常設語種(包括漢語、國內重要少數民族語言)與非常設特需語種結合;實施類別化教育,語言專業教育、語言普及教育、其他專業的專業外語教育、其他15 專業的輔修外語教育;培養專門語言人才、複合型語言人才、普通多語軍人、儲備語言人才。

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立完善的語言安全規劃價值定位體系

同濟大學沈騎在作大會發言

本網記者明海英/攝

「語言規劃的價值範式是語言政策與規劃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它關乎到語言政策與規劃中的目的和動機問題,是語言規劃的核心和驅動要素。」同濟大學教授沈騎闡釋,語言安全規劃的價值定位分為規範性價值和描述性價值兩個維度。其中,語言安全的規範性價值觀包括語言問題安全觀、語言權利安全觀和語言資源安全觀,三者在語言規劃的歷史進程中相互交錯,共存共生。語言安全規劃的描述性價值觀有四個分類,即語言能力、文化危機、話語安全和國際話語權。總體來說,雖然我國的國家外語能力處於提升狀態,但在學術話語權、國際話語權方面仍然非常欠缺影響力和話題權。他表示,語言安全規劃的價值範式處於語言安全規劃的核心和領導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頂層設計」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討論建立一套完善的語言安全規劃價值定位體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有利於推動我國制定全方位、多層次的國家語言安全規劃,提升我國的語言能力建設,最終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主導國際話語權。

《當代外語研究》主編楊楓教授在作大會發言

本網記者明海英/攝

「英語專業為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語教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目前英語專業也面臨許多危機和挑戰,主要是專業規模巨大、嚴重低質化和同質化,滿足不了國家全球化戰略的高端人才培養需求,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英語專業的專業屬性錯位。」《當代外語研究》主編楊楓表示,英語專業的本質屬性在於鮮明的學科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依據國務院外語五大學科群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設置課程內容,嚴格區別於大學英語和社會培訓英語,走國際大人文的專業道路。他認為,唯有破除其工具論和無用論,英語專業才能堅持英語專業的學科性和人文性,強化專業意識,增強大文科意識和跨學科意識,擴大和深化英語專業的內涵建設,充分彰顯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社會價值和學術價值。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高校英語專業應當承擔培養服務對外話語傳播的國際化人才這一責任。」同濟大學英語系副主任黃立鶴表示,對外話語能力是中國持續深入參與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的重要國家能力。中國的對外話語能力需由一大批秉持堅定的中國立場、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了解國際話語體系,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合作與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加以實現。因此,國際化人才儲備是我國提升對外話語傳播能力、構建對外話語體系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一帶一路」相應的語言保障服務必須跟進

「一帶一路」沿線涉及65個國家,總人口約44億,佔世界人口的63%,開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廣闊。關於「一帶一路」語言保障問題也引起與會學者的思考。

國防科技大學青年學者王忠奎表示,「一帶一路」的核心內容是與沿線沿路國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為達此目的,首先應當實現「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我國目前對「一帶一路」的規劃與討論多集中於經濟、文化、政治、安全等領域,特別是在金融、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已有大手筆舉措,但「一帶一路」所有願景與規劃的實現必須首先以語言溝通為基礎。因為,沒有語言互通,政策難以溝通,更談不上「民心相通」,也會影響「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因此,與「一帶一路」相應的語言保障服務必須跟進,這為我國語言能力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制定並完善相應的語言政策,顯得尤為重要。

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軍事留學生、寮國國防學院上尉教官方雲忠表示,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兩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正迎來新的發展前景。隨著老中兩國全方位合作的開展,語言交流問題成了重中之重。一些教育機構對老語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與此相同,寮國更是形成了「漢語熱」,學習漢語的人數逐年增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第八屆「胡繩青年學術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
孫岩:重思《共產黨宣言》的歷史原象及當代價值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