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年輕人一生沒有事業不是問題;沒有事業心才是問題!

南懷瑾老師:年輕人一生沒有事業不是問題;沒有事業心才是問題!

南懷瑾老師:年輕人一生沒有事業不是問題;沒有事業心才是問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年輕人一生沒有事業不是問題;沒有事業心才是問題!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這是儒家仁的修養,一個人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剛才我們提到《孟子·盡心》篇,就是講研究孔子「仁」的學問,我們應該讀讀《孟子·盡心》上下兩篇,對於仁的涵義會有更深切的領會的。

孔子說,富與貴,每個人都喜歡,都希望有富貴功名,有前途,做事得意,有好的職位,但如果不是正規得來則不要。相反地,貧與賤,是人人討厭的,即使一個有仁道修養的人,對貧賤仍舊不喜歡的。可是要以正規的方法上進,慢慢脫離貧賤,而不應該走歪路。接著他講:「君子去仁,惡乎成名?」他說一個人去了「仁」字,就沒有中心思想。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如文學高的,不過是一個才子風流而已,知識淵博的不過是一個才人而已。所以君子沒有「仁」這個境界,就沒有中心思想,既沒有中心思想,靠什麼成名呢?所以做學問的人,「無終食之間違仁」,就是說沒有在一頓飯那樣短的時間違背了仁的境界。「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造就是創造、作為,次就是這個情況。這句話是說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靠仁;倒霉的時候不頹喪,不感覺到環境的壓迫,也靠這「仁」的修養而安然處之。換句話說,得意的時候,要依仗「仁」而成功,失敗了,也要依靠「仁」而安穩。

摘錄自《論語別裁》

一個人立身處世,要有一個立腳點。以現代的觀念來說,一個年輕人,要先建立自己的人生觀,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年輕人一生有沒有事業,不是問題;一生有沒有事業心,才是問題。雖然有事業心,不一定能夠做得成事業;但是如果沒有事業心,就如同已經被丟進字紙簍的考卷一樣,這個年輕人幾乎是報廢了。事業心的基礎在於仁心,一個人如果沒有救人救世之心,在思想上就沒有建立一個中心。即使事業做得再大,百年之後,也只是黃土一堆。宋代名臣范仲淹曾說:「不為良相,即為良醫」,他就有救人救世之心,也就是孫中山先生說的「立大志,做大事,不是做大官」,這都是同樣的道理。

摘錄自《孟子與離婁》

我們想到一位極有詩才的末代皇帝——李後主被俘後的詩:

江南江北舊家鄉,四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台殿已荒涼。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孤舟淚萬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又另一闕詞: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寫來字字是淚,句句是血。而當時那些吳苑宮闈廣陵台殿,以及鳳閣龍樓等等的昔日繁華,卻不能與民同樂,可見沒有「共有、共享」的社會福利,是不會長久的,獨樂是不可能的。

在西方國家,當時統治階層的奢靡狀況,也是如此,甚至還要更厲害。西方國家共有共享的社會福利制度、民主自由的思想,那還是十四世紀文藝復興運動以後的事,距今不過幾百年而已。

從這些歷史事實,以及李後主的詩詞中,我們可以知道,孟子所說的「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的兩句話,不但是一個國家的政權如此,即使一個家庭的興衰,每一個人的成敗,也都是如此。儘管是做了龐大的事業,擁有千萬美金,如果沒有中心思想,沒有建立起一個道德標準,作為自己立身處世的基礎,也是沒有用的。因為這些有形的財富,只是暫時屬於你的,而不是真正為你所有的。當你到了眼睛一閉,兩腿一伸的時候,一塊錢也不是你的了,這也就是孟子說的「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

再說,物質環境好,是不是就一定能夠快樂?這是一個觀念問題,並不是絕對的。固然,物質環境的好壞,可以影響到人的心情與思想。但有高度精神修養的人,同樣地能夠以自己的心,去轉變環境的。如孔子說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他自己有自己的天地,並不因為物質環境的影響而有所改變。如果沒有中心思想,沒有立身處世的道德標準和這一些精神的修養,縱然有再多的財富,再好的物質環境,而他的心理上,並不會快樂的。

摘錄自《孟子旁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脾胃就是中氣,中氣是一切脾胃病的根源!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