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民藏得以發展,首先文物專家要承認民藏藏品

民藏得以發展,首先文物專家要承認民藏藏品

國家支持鼓勵民間收藏,2019年將成民間文物翻身之年.

種種跡象,都在印證一個問題,鬆開文物藝術品的枷鎖,讓他自由的飛十年。

解決當前經濟發展的瓶頸,也許給了藝術品一個機會,在這房地產哀鴻遍野的時候,沉澱了五千年的中華財富,會爆發出地震山搖的吼聲,我才是財富,我才是寶藏,只不過泥沙裹身。

藝術品的金融特性和黃金金融特性有些相似,都是珍貴而稀少。黃金如果不是強加給他的金融功能, 除了小部分工業用途,只能充當裝飾品而已。

當畢加索、莫奈的油畫過億元時,世界都很平靜,因為它的確稀少。

當中國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拍賣成交2.5億元人民幣時,世界嘩然了,一件瓷器,可以等值2噸多黃金。

全世界能有多少瓷器,中國可以買下全世界。中國人坐不住了,書畫作品不斷的過億,讓書畫家買下全世界。看起來很美,他就是彩虹,虛無縹緲。

三十多年的大開發,地下的文物被掃蕩的,連個毛都沒留下。這些藝術品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積累而沉澱的財富,不需再創造,業已存在。我們只是自然而然的繼承人。

這些財富龐大而且保值。未能流通,並不能否認它的存在。不流通便流失,這就是殘酷的事實。所以,收藏和保護是中華民族文化延續最好的手段。保護了大量珍貴的藝術瑰寶,就展示中華強大的文化魅力,解讀了中華文化潛在的軟實力。

中國被侵略的歷史,也是同化異族的歷史,這就是中華文明軟實力的強大之處。可是我們至今做到了什麼?

可以將國之重器,說成了贗品而摧毀之,也可以花巨資從海外買回贗品而竊竊自喜之,也可以花天酒地的揮霍之。就不能建立良性的金融機制加以保護之。

低迷沉睡的雄獅快快蘇醒吧,拿出你那雄性的胸懷,大聲怒吼吧。讓我們這些頹廢大眾為之精神一抖吧。

如今國家和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各類的藝術品發展基金都在設立,雖然規模還不大,但是發展規模潛力巨大,連美國的投資銀行都斷言了要六萬億的規模才可以匹配。

所以,藝術品的春天就要來到了。但是要合法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讓它合理合法的成為金融產品,還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1、藝術品的價值認證

藝術品價值的認定一定要有權威性和擔保性,一旦確認,就要終身負責。當然這需要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和藝術品發展基金共同認定的藝術品評估機構才能進行,這是一個全新的金融模式需要探索,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新路。

金縷玉衣貸款就是很好的例子,幾位知名的專家,寫個鑒定意見,做個24億的價值認定,就可以銀行貸款7個億,百分之百的黑箱作業。

一個藝術品的真正價值認定是很難的,除了製作成本以外,它的廣義的藝

術性是難以評定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文化、歷史、藝術的綜合體。

狹義的價格標準可以制定。書畫作品相對容易,各地都有標準。珠寶玉器也多有市場衡量標準。瓷器藝術品可以分為三六九等,分別制定標準。

2、全民登記,就要大赦文物

文物普查是一個解決藝術品身份認證的機遇,國有博物館的文物普查可圈可點,可是普羅大眾手中的文物如何普查哪?工作量巨大,棄之不用,失去了普查的意義。

全民登記,就要權威機構認定真贗品,並大赦文物。通過建立各地區的藝術品發展協會,通過協會組織的方式,解決藝術品真贗品的認定和價值評估不失為事半功倍的方案。

我們的投資同仁和金融界正在運作此方案,希望能得到積極的推進。如今,國家開始進行文物普查,進行文物登記,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只有文物登記後,文物才能有了身份證明。才能從地下走到地上。

有專家提議,如果文物登記,就要實行文物大赦,英雄不問出處,誰擁有,誰就是它的主人。

有了身份,自然就有了價值,就有了金融品性,就會成為新的金融衍生品。文物就變成了良性循環的資本模式,在世界上可以成為文物資本規則的制定者和話語權的掌握者。

這只是理想主義者,面臨現實更加困難。光靠政府的支持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強力資本介入,國家只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我想靈活的金融政策,可以使其變得暢通。如何變得暢通。

藝術品拍賣在西方世界是個公平的理財手段,到了中國僅僅20年,就面貌全非了。人類創造的不同領域的先進理念,到了中國這個神奇的土地,都會變得異樣、變得扭曲。

究其本質,歸根結底是中國缺少真正的收藏家,缺少真正的實業家,缺少真正的藝術品金融功能。就像當今的股市、樓市都在擊鼓傳花,沒有真正的良性循環。美麗的鮮花最終成了罌粟之花。

今天,國家終於開始重視藝術品的發展和未來,建立了國家藝術品發展基金。鼓勵民間、企業創立各類的藝術品基金。這是非常好的開端。如何使其走的更遠,更加有效,就給與我們廣大的藏家帶來了機遇和探索。

多麼迷人的古代藝術品,這就是我們的財富。

近期,許多投資界和金融界的朋友在一起交流,都談到了當前的金融形勢,如何運作出一個令人向上的金融衍生品來增值保值哪?

本人多傾向於藝術品增值保值方向,但是藝術品基金近年來雨後春筍般冒出了許多,對於收藏者們並沒有看到希望和利益。實質上它的潛規則運作和實際資金規模實在不敢恭維。水土不服的運作模式更是不敢恭維。大多數基金沒有收益率或低於承諾的收益率,所以發展自然沒有前途。

可是如何讓實際價值幾十萬億的藝術寶藏來匹配相應的資金流動哪?讓它增值保值並如何受益哪?歡迎大家踴躍參與和討論,提出寶貴意見。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與平台立場無關。

我常常在想,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是沉浸在與日俱增的各種藏品中獨自把玩,從中獲得愉悅?還是坐擁奇藏,獨自陶醉?又或是想成為聞名遐邇的大鑒賞家,贏得眾星捧月般的榮耀?

這些也許都是,亦或許都不是。

但有可以肯定的是,收藏之路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順暢,只要你走上了這條路,便註定了歡樂與痛苦並存,興奮與焦慮常伴,得意與懊惱的反覆中。

在收藏圈中,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圈內沒有身份高低貴賤之分,只有「眼力」才是重中之重。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文人墨客,昔日的種種情緒,都會被藏品所洗滌、融合,變成地道的「淘寶者」、普通人。

他們會有著常人一樣的亢奮、懊惱、悔恨不已,討價還價,面紅耳赤。有位記者曾經這樣描述在北京潘家園的情景:「一網撒下去,一定能夠網住一二個部省級官員,三四個教授,七八個大款,還有一個小偷或盜墓者。」

有些資深專家,對民間收藏十分不屑,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對民間收藏的蔑視。

收藏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歷史文化的一種延續,就從實際出發,全國幾千萬收藏隊伍對於解決社會就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且對經濟、文化、社會效益的發展,也是不言而喻的。

況且,像故宮等一些國家級大博物館的許多藏品中,也不乏民間藏家的無私捐獻。不知那些所謂的專家,優越感從何而來?

的確,收藏家也並非人人皆是君子,收藏圈也並不是凈土,其魚龍混雜,存在各種負面東西,勢利、詐騙、貪婪、利益高於一切的商人。

曾有一位古玩鋪店主,以百餘元的價格撿漏得到一件石濤的尺幅,隨後以8000元倒手給了廣東商人,當知道此幅石濤之真跡賣了30萬時,頓時後悔不已嚎啕大哭。這便是偏離了收藏的本質,陷入了利益的怪圈。

在古物面前,我們每個人只不過是歷史的匆匆過客,渺小且短暫。以平淡、自然、虔誠的心態重新思考收藏,便會得到全新的收穫。

熱熱鬧鬧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從全民經商,到全民建房,都是一股腦的事情。我們中國人的隨風而變的能力,絕對是世間少見,要不是有政府的這條細線,失控的風箏越飛越高,最後只能一頭栽倒臭水溝里。五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就是我們中國偉大的特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收藏 的精彩文章:

不屑民間收藏的,優越感從何而來?
佛說:一切都是天意 值得一看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