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朋友,聊聊關於茶的這些事兒!
喝茶?還是喝咖啡?近年來關於該問題的爭論,雙方的粉都各執一詞,通常是針尖兒對麥芒。而對有的人來說,咖啡與茶,猶如手心與手背,都是肉啊!其實說白了,茶與咖啡,只要喜歡都不分高低貴賤,而我們今天,就先暫時聊一聊關於茶的這些事兒!
茶與咖啡的碰撞,把喜歡的人迷得死去活來
有資料顯示:25歲以下人群飲茶比例較低。於不少年輕朋友來說,對喝茶說喜歡,實在有點難!但不得不承認,人們常會將「柴米油鹽醬醋茶」掛在嘴邊,幾千年的茶文化的沿襲與傳承,茶文化的地位可見一斑!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衝擊,各種文化也相互滲透、包容、傳播,咖啡的流入,確實也解決了一些人的需求,並且憑藉自身的魅力,也讓一些人愛上了它。到目前為止,咖啡可以說是茶的有力競爭對手,眼下就有人不喜歡茶,那具體是什麼原因呢?
理由一、不夠時尚
說到茶,給年輕人的印象比較厚重和高遠,大多數年輕人都認為茶是上了年紀人所喝的,不符合自己的年紀特徵,而且以電視廣告比例來說,有關於咖啡、軟飲的廣告佔據了多少?茶的廣告又佔據了多少?對於節奏快、追求時尚的年輕人來說,茶就有點「老土」了!
理由二、不夠方便
喝茶,不像喝咖啡、軟飲一樣簡單粗暴,需要看茶葉、茶具、水質以及沖泡技藝等方面,可以說茶是一種閑適的消遣,崇尚的就是一個【慢】字,需要慢慢地品。再則,一壺茶可以泡好幾泡,而且每一泡都會有不同的滋味,繁瑣的流程,常常讓沒時間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理由三、不夠平民
不少的眼中,茶是有錢人的消遣品,花高價買好茶,這對年輕群體來說是難以承受的,他們想要追求性價比高的茶,可我國茶葉的價格、評價體系較混亂,很多人對茶的了解匱乏,對喝便宜的好茶只能作罷!
理由四、不具口感
人,都講究舌尖上的美味,而茶,味帶苦澀,口感讓部分人難以接受,花高價買苦水喝,這是他們難以接受的。再則,說到茶,總會和源遠流長的歷史相掛鉤,不少年輕人卻認為,茶只是解渴的飲料而已,說的太厚重反而有點難以下咽!
茶與茶文化,究竟有必要聯繫在一起嗎?
提到中國,茶和武術都不能避開不談,葉問2中提到武術「不單單是一種形式,更體現一種內涵」,這同樣適合於中國的茶文化。事實上,茶與茶文化是不能撇清關係的,而不少年輕人面對看似厚重的茶文化,心下便會有所排斥。那麼來看看,老舍的著作《茶館》,故事圍繞老北京的茶館展開,匯聚了各種各樣的茶客,可以說是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這偌大的茶館儼然就是一個小社會,交流著各種訊息,讓人們彼此之間有了聯繫。
再往前說,我國關於茶館的最早記載在唐代開元年間,《封氏聞見記》了,其中有「自鄒、齊、滄、隸,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煮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在唐宋以後,以賣茶水為業的就日漸多了起來,直到清朝,民間曲藝進入茶館,使茶館成為文化娛樂和休息的場所。我國素來是禮儀之邦,有著「客來敬茶」的習慣,體現了待客的尊重與禮貌,更是體現了主家的素養。另外,「以茶代酒」「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等詞,是對茶的美德的頌揚,對愛茶者來說,「茶不是飲料而是禪,制茶不是技而是道」,因為茶,心靈才有了寄託!
除了高大上的茶文化,茶還有什麼?
現在我們拋開茶文化,單看茶,說到它的優點,還是覺得沒有比盧仝說的更好的了,借用一下: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
茶作為一種特殊的飲料,雖然口感沒那麼豐富,但是健康、自然、提神,可以提高抵抗力,而喝茶對年輕人來說,可以磨礪性子,慢慢品茶的背後,是慢慢的生活,而這種技能是需要經過歲月的錘鍊才會有。儘管如今隨處可見咖啡館、酒吧等,但對茶與茶文化來說,卻是貴在中和,不爭之爭!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茶葉知識:黃茶分類及品質特徵詳解
※普洱茶到底屬於六大茶中的那種茶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