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方勵志奇書」《了凡四訓》: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東方勵志奇書」《了凡四訓》: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袁了凡與《了凡四訓》

袁了凡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他博學多才,在曆數、律呂、水利、兵事等方面,皆有造詣,一生著述頗豐。其中,《了凡四訓》又名「了凡訓子書」「訓子言」「了凡誡子文」等,是袁了凡撰寫的一部具有勸善性質的家訓著作。書中袁了凡現身說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結合大量真實生動的事例,告誡子孫命運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而改變,要行善積德,勇於改過。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內涵深刻,數百年來傳誦不衰。

《了凡四訓》對後世影響深遠,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曾國藩在讀了《了凡四訓》後,對袁了凡推崇備至,並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

袁公碑刻

01、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

一定要天天發現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一定要天天改過自新。倘若一天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就會在這一天里安心於自以為是的狀態;倘若一天沒有過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沒有進步可言。天下聰明伶俐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德行未修,事業不廣,就在於 「因循」二字耽誤了一生啊。

02、但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第二,要發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吾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鑒臨之。第三,鬚髮勇心。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

凡是要改正過錯的人,第一,要生髮出羞恥之心。孟子說「羞恥心對於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羞恥心,就會成為聖賢;沒有羞恥心,就會淪為禽獸。」所以,發羞恥心是改正過錯的關鍵。第二,要生髮畏懼之心。天地在上,是不會被欺騙的。我們的過錯雖然很隱蔽,但是天地明察秋毫。第三,一定要生髮勇敢之心。人們不願意去改正錯誤,大多是因為因循守舊,得過且過的緣故;我們一定要振作精神、發奮努力,不要遲疑,不要等待。

03、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皆當自考。

人們去行善,如果有利於他人那就是為公,為公就是真的;有利於自己的就是為私,為私的就是假的。另外,發自內心的是真的,沿襲他人的就是假的。還有不求任何回報而行善的是真善,為了某種目的而行善是偽善。像這些道理,都需要自己認真的分辨、考察。

04、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苟在一身,雖多亦小。

所以立志做善事,目的在利益天下國家百姓,那麼善事縱然小,功德卻很大。假使只為了利益自己一個人,那麼善事雖然多,功德卻很小。

05、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那些滿懷傲氣的人,必定沒有遠大的氣度,縱然是發達了也沒有什麼可享受的。稍微有見識的人,必定不會忍心使自己心胸狹隘,從而拒絕自己可以得到的福報。況且,謙虛的人才有接受到教誨的機會,從而受益無窮,這尤其是修習學業的人所不可缺少的。

06、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人有志向,就像樹木有根基。立定志向之後,還必須念念不忘謙虛,處處與人方便,自然會感動天地,所以說造福全在我們自己。

07、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所有的福澤,都離不開內心;只要能夠從心出發,沒有不能通達的。從自己內心出發去求,不單單能求得道德仁義,還可以得到功名利祿,內外都可以兼得,所以求是有利於得到的。但是如果一個人只顧著追求外在,而不追求內在的話,就算不擇手段地得到了,最終也會內外都失去的,這樣是沒有用的。

08、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原來的所有,就像昨天,已經過去了,以後的所有,就像今天,剛出現。做到了如此,就相當於又重生了一次,擁有了仁義道德的新生命。

09、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即使是命中應該榮華顯貴,也要常常存落魄的念頭;即使是命中應該萬事順利,也要常常存不順的念頭;即使是現在是衣食無憂,也要常常存在貧困的念頭;即使是人們都敬愛你,也要常常存在恐懼的念頭;即使是家中德望很高,也要常常存在卑微的念頭;即使是你學問非常優秀,也要常常存在淺顯不堪的念頭。

10、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翻然舍己而從之;且為艷稱而廣述之。

不要以自己的長處去掩蓋別人,不要以自己的善事來彰顯他人的不足,不要以自己的才華與技能來困擾他人。收斂自己的才華與智慧,虛懷若谷;看到別人的過失,幫著包容掩蓋。一來,可以讓他自己反省修改過錯,一來可以讓他有所顧忌而不敢放縱。見到他人稍微有些長處可取,善事可標,就要向他們學習,並要交口稱讚,廣為他人傳播。

本文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古人的文字遊戲,你看懂了嗎
中國四大名園: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