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朝廷賑災,和珅提出「一斤口糧換三斤麩糠」的建議,你如何看待?

朝廷賑災,和珅提出「一斤口糧換三斤麩糠」的建議,你如何看待?

今天,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和珅。和珅這個人,到底該如何評價呢,很難說,我們都知道他是乾隆時期你最大的貪官,而且他的財富比國庫還要多,不過和珅這個人,說實話還是有真本事的,為什麼這麼說的,仔細查閱歷史上的和珅,你會發現在當時,他是一個大帥哥,首先顏值上占很大優勢,另外呢,又十分有才,他精通多種語言,和奇台外族人交流起來也是毫無壓力。

乾隆時期,其實大清已經開始沒落,經常發生災害,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乾隆時期朝廷經常為賑災而大費腦筋,據說有一次,有一個地方出現了旱災,顆粒無收,於是呢,朝廷撥發賑災糧食,給災民們熬粥,不過卻出現了這樣一個情況,很多不是災民的「災民」賴於充數,在中間也吃朝廷的賑災粥,這樣以來,就降低了朝廷的效率,真正的災民很有可能吃不上飯,很多大臣都沒有辦法解決這個事情,和珅去了,只見他拿著一把沙子,當眾灑到了正在熬粥的鍋里,這個時候,很多排隊領飯的人,卻走了,其實走了的那些人才是偽災民,因為真正的災民是不在乎這一點的。

在《鐵齒銅牙紀曉嵐》里,還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同樣是賑災,和珅提出了一個建議「一斤口糧換三斤麩糠」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很簡單,賑災時將糧食換成廉價的麩糠,從而讓更多的人吃上飯,而官員從中也可以謀取利益。

和珅自己認為,同樣是一斤糧食,換成三斤麩糠以後,可以讓三個人吃,對於賑災,這在合適不過了,真正餓的災民是不會在乎吃的好壞的,有吃的就夠了,饅頭和牛肉差別很大,但是有饅頭也能吃飽,他是這樣認為的。那麼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其實這個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如果是大面積的災民,朝廷也一時拿不出那麼多糧食,這樣一來起碼保證他們餓不死,但是官員從中謀取利益是實在不能饒恕的,因為他們的目的不是賑濟災民,而是為了牟利,拿著災民的救命糧來謀取利益,這樣的做法要遭天譴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鵬說 的精彩文章:

鄔先生告誡他辭掉鐵帽子王,老十三卻沒有辭,為何依然安然無恙?
長安是十三朝古都,為何唐朝以後,再也沒有一個王朝定都於此

TAG:二鵬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