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方省區積極布局核能供熱項目 清潔供暖成治理霧霾的現實選擇

北方省區積極布局核能供熱項目 清潔供暖成治理霧霾的現實選擇

近年來,隨著中國北方冬季頻繁出現大範圍長時間霧霾天氣,不少省區的內陸區域開始紛紛布局核能供熱項目。有意「成為國家重要新型能源產業基地」的青海,便是最近的一個例子。

2018年12月2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青海省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稱,穩步推進核能供熱及核電項目前期工作,以2019年初啟動核能供熱及核電建設項目初步可行研究報告編製為工作目標,重點完成廠址踏勘報告、確定候選廠址、啟動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

與此同時,以2020年底爭取國家核准核能供熱及核電建設項目為目標,重點完成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

除了青海之外,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目前,核能供熱產業已在中國北方地區積極推進。中核集團、中廣核和國家電投以及清華大學已經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寧夏等多個省區開展了相關廠址普選和產業推廣工作。

核電巨頭布局核能供暖

2018年,國家能源局在北方地區核能供暖專題會期間,同意國內首個核能供暖示範項目開展前期工作。而該項目是由中廣核和清華大學共同合作的,項目採用的反應堆技術名叫低溫核供熱技術。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廣核獲悉,低溫供熱堆採用先進的一體化反應堆設計理念,安全性高,應用廣泛,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可用於電、熱、水、汽等多個能源領域,包括居民供暖、工業園區供熱、偏遠地區能源綜合供應等應用場景。

與此同時,低溫供熱堆所具備的廠址適應性強、技術上可取消廠外應急等特點,決定了它可以靠近用戶,建在城市周邊、內陸偏遠地區等廠址區域,從而使電、熱、水、冷多種能源供應成為了可能。在實現批量化模塊化之後,低溫供熱堆建造、部署時間大大縮短,僅需要2~3年即可建成。而沿海的大型核電項目,建設周期至少需要5年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中廣核之外,中核集團也在布局小型核反應堆的供暖產業。2017年11月28日,中核集團發布其自主研發可用來實現區域供熱的「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第一財經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一座400MW(1MW=1000KW)的「燕龍」低溫供熱堆,供暖建築面積可達約2000萬平方米,相當於20萬戶三居室。

中核集團將泳池式低溫供熱堆型號、代號分別確定為「燕龍」和「DHR-400」。該堆研發於燕趙大地,應用於燕趙大地(延伸至北方城市),且屬於中核集團自主研發的「龍」系列反應堆型號之一,所以命名為「燕龍」。

同樣,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電投獲悉,該公司也在研發用於供暖的小型核反應堆。「我們研發的小堆核反應堆已經成熟。」國家電投一位內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它可以在陸地上用於供暖,也可以在海上用於發電。」

清潔供暖成為治理霧霾的現實選擇

核能供熱有兩種方式,一種為低溫核供熱,即單個模塊供熱能力在200MW左右,與400萬平米供熱面積、1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或縣鎮相對應。另一種是核電熱電聯產,單台1100Mwe機組供熱能力超過2000MW,供熱面積逾5000萬平米,對應125萬人口規模的城市。

值得關注的是,與常見的用於發電的國內沿海大型核反應堆不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將小型核反應堆定義為發電功率小於300兆瓦的核反應堆動力裝置,簡稱小型堆。隨著全球核電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關注小型堆的應用,原因是這些小型堆相對經濟和安全。

中國在核能供熱方面也開展了大量研發論證工作。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三大核能巨頭中核集團、中廣核和國家電投獲悉,目前,這三家企業已經開發出屬於自己的核能供熱反應堆。

利用核能開展清潔供暖成為中國調整能源結構、治理霧霾等問題的現實選擇。早在2017年,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環保部等十部門共同制定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就明確提出,研究探索核能供熱,推動現役核電機組向周邊供熱,安全發展低溫泳池堆供暖示範。

核能供熱的一大優勢是低碳清潔,效果顯著。以一座400MW的供熱堆為例,每年可替代32萬噸燃煤或1.6億立方米燃氣,而放射性物質排放僅為燃煤的2%。與煤炭相比,核能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64萬噸、二氧化硫5000噸、氮氧化物1600噸、煙塵顆粒物5000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重挫7%、多頭出逃,國際油價何時觸底?
逾期90天貸款未劃入不良卻沒被罰?監管執行標準在這裡!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