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前朝書生屢落榜,入官場後一飛衝天,接連晉陞,死後皇帝親撰碑文

前朝書生屢落榜,入官場後一飛衝天,接連晉陞,死後皇帝親撰碑文

古代政府之中為官的人分工不同,皇家貴族們為了守住自己的江山年年選人才,有的官員通過科舉考試做官從事國家大計的計劃和實施,有的官員通過其他方式從底層干起,取得政績後逐漸升級到高官。

本文要說的于成龍就是後者,他生於明末,在參加科舉考試時目睹了考場黑幕,因此寫下考場攻訐文,這使得他只落得了個副榜貢生。有著拳拳報國之心,卻因官場黑暗,最後放棄報國選擇回家種地陪伴父母。

不久滿清成了中國的新主人,多年沒有考試的于成龍再次參加科考,但卻屢次落榜,加上年齡老大不小,家中事兒頗多,不能一心只讀聖賢書了,隨後就沒有再考,取而代之的是四處求生。1611年,命運之神還是把官路給於成龍鋪好了,進入國子監的他當上了七品縣令,來到了廣西羅城。原本這次上任並不被家人看好,要背井離鄉。不像科舉考試當官的人可以上任就有好職位,廣西這種經歷了動蕩破壞的偏遠地區就屬於于成龍這種人了。

于成龍毅然決然的告別了家人來到了羅城上任,在此之前已經下定決心不為名利一定要把這個縣治理出個樣子來。其實這時的于成龍早已過了風華正茂的年齡,人到中年已經44歲了,還能有這樣的心氣不容易。

羅城條件很差,沒有府邸只能住在關帝廟裡面。除了條件有限,縣裡的問題還有很多,如匪患問題,農業管理問題等,但對於想要干出點事業的于成龍來說,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對於匪徒堅決打擊,農業上他親自帶百姓一起鄉間勞動。給想要種地的人分了土地。

沒過多久當地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這下於縣令出名了,兩廣總督金光祖發現了這個人才,趕緊大力提拔。從知州到知府,分別就任於四川合州和黃州。像如今的政績考核一樣,於大人年年評優秀,當時叫「卓異」。而於大人從來沒有因此驕傲,依然奮鬥在為百姓服務的戰線上。

康熙19年,于成龍升為了從一品大員。他一步步走上來一共躍了11級,這是少有人做到的成績。他升遷迅速其實得益於康熙,因為聽聞于成龍的清廉和政績,康熙得知後非常感動和佩服,而且眾人也沒有對於大人提出任何質疑。

于成龍一生清廉,作為一位官員卻連肉都不肯吃,還讓自己的下人都跟自己一樣,一飯一蔬粗茶淡飯,他還被人送外號「於青菜」。

於大人死時,人們在他的住處只找到了一件官服,其餘再無其他財物,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國家和百姓,最後因長期勞苦的工作患病去世。受過他恩惠的百姓無不痛哭流涕為於大人送行,康熙也為他破例親筆撰寫碑文,這種待遇千古難得一見。

可以說於大人度過了他有意義和卓越的一生。有的人活著是別人更好的活,于成龍就是這句話的最真實寫照,如果這樣的清官再多一點,也許歷史上就會有更多的百姓免遭人生之苦,王朝也會興盛,強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硬氣的土匪,當上國家領袖,管控半個中國,深得國人喜愛
一名將,率三萬兵馬連滅三國,橫掃半個中國,最後全家無一人生還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