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什麼你現在應該規劃2020年,而非2019年?

為什麼你現在應該規劃2020年,而非2019年?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不要只種一棵樹,要植一片林。

譯 |達達

文章來源 |medium.com

在寫《哈利波特》的第一章之前,J·K·羅琳在霍格華茲籌划了 7 年。《哈利波特》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小說之一。

在 1970 年代創作第一部《星球大戰》電影之前,喬治·盧卡斯至少規划了 6 部電影,而且他是從第 4 部而不是第一部拍起的。差不多 40 年過去了,整個世界仍然對一部新的《星球大戰》電影的推出感到興奮不已。如果盧卡斯沒有深思熟慮並且提前很久做規劃的話,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原理很簡單:不要只種一棵樹,要植一片林。

如果J·K·羅琳在寫第一本書之前沒有任何長遠規劃話,《哈利波特》會有多大不同呢?《哈利波特》就可能成為一本「男孩去上學並殺死了一個壞人」的事故,這樣J·K·羅琳可能並不會有寫成系列的想法。

在「從想要的結果開始」的思考模式下,J·K·羅琳可以給第一部書完全不同的定位。第一部書本身雖然也非常有趣,但更重要的是它是「通往想要的結果」的重要手段,清晰地引領讀者進入下一本書。

不僅如此,因為有了長期目標,羅琳可以創作一個宏大得多的故事,甚至可以預示讀者幾年後才會出現的內容。

她深思熟慮後,把這些線索「種子」及早地播種下去,這樣系列中的每一本書都是另一本的延續,而不僅僅是一些不相關的隨機故事。

同樣的道理,如果盧卡斯在拍攝《星球大戰1》之前沒有規劃接下來的幾部,這時《星球大戰》會有多麼不同呢?

很少有人會這樣去生活

你是你自己故事的作者。然而,你每年都會根據明年或後年想要完成的計劃來做今年的計劃嗎?

如果你像羅琳一樣,你根據自己在未來1年、3年甚至5年的規劃來規劃今年,這時會怎樣呢?

目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你是否從現在開始就準備好了要在未來1年、3年或5年內取得一些了不起的成績、做一些了不起的事情?

我已經能聽到你的思維在轉動。你會想說:「你不能計劃未來,真實的世界可不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

當然,世界變化很快。你不可能計劃好每一件事。因此,托尼·羅賓斯說過:「設定目標是讓無形願望成為有形成果的第一步,堅持你的決定,但在方法上保持靈活。」

這就是區別。大多數人不會做出堅定的決定,這就是為什麼只有8%的人會繼續完成他們的新年決心。

在著名作家John Assaraf和暢銷書作者Lewis Howes的一次訪談中,Assaraf分享了他的第一位導師教給他的關於目標設定的方法:

在設定了他未來1年、3年、5年和25年內的幾個生活目標之後(例如,健康、精神、財務、人際關係、服務等方面的目標),Assaraf的導師問他:「你僅僅是有興趣實現這些目標,還是會下定決心實現這些目標?」Assaraf回答說:「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他的導師這樣回答道:「如果你只是感興趣,你就會編出各種故事、借口、理由和環境來解釋你為什麼不能或為什麼不願意實現這個目標。如果你是下定決心要實現這些目標,你不會找任何借口理由,你會全身心投入,竭盡所能去實現這些目標。

很顯然,Assaraf現在的生活可能並不完全是他在1982年19歲時所設定的目標那樣。然而,我相信是這些目標將他帶到了他今天所在的位置。

科學不會說謊

如果說心理科學在過去30年里有什麼發現的話,那就是擁有高自我效能感和內在控制點的人的表現從根本上要勝過其他人。

自我效能感=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目標。

內在控制點=相信是你自己而非外部環境決定了你的生活質量。

外部控制點=相信是外部因素決定了你生活的質量。

大多數人的自我效能感較低,且有外部控制點。根據幾項研究發現,有這兩種特質的人通常會存在以下問題:

不會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

不會擔當領導角色。

有學習性無力感。

抑鬱和焦慮的幾率更高。

缺乏動力。

對未來有悲觀的看法。

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績效低。

生活滿意度低。

工作和生活參與度低。

有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壓力更大。

......

對於高自我效能感和內部控制點的人來說,把上面清單上列所有內容都顛倒過來就行。

過一種經過有意識設計的生活

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亞伯拉罕·林肯

為此,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1)你必須相信你能控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即內部控制點)。

(2)你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使事情發生(即自我效能/自信)。

(3)你必須相信你而且只有你能對你所做的選擇負責。

(4)你必須懷有希望,希望你所尋求的東西最終會實現。

根據心理學的希望理論,希望反映了你對自己一下能力的看法:

明確的概念化目標。

制定實現這些目標的具體策略。

激發並維持使用這些策略的動機。

從精神的角度來看,希望這個東西遠遠不是一廂情願。這是一種自信,甚至是確信,相信你所尋求的東西是預料之中必然發生的事情。Tony Robbins將其稱之為決心。

決心意味著一切都會完成,它是在你的內心完成的,因此它是在現實世界中也會完成。因此,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有這樣一句名言:只要你下定決心,宇宙萬物都會來幫助你。

很少有人會真正下定決心。相反,他們會這樣表達自己的偏好:「我希望自己能健康、更快樂。」

引用Assaraf的導師的話來說:你是僅僅感興趣還是真的下定了決心?

(5)即使生活艱難,你也會動力十足。

根據動力的核心理論之一,動力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你對目標的重視。

你相信特定的行為會加快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你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執行實現目標所必須執行的行動。

如果你不真正重視你的目標,你就不會有動力。如果你不相信你有一個有效的方法來實現你的目標,你就不會有動力。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實現目標所需要做的事情,你就不會有動力。

這個理論被稱為期望理論,它強調了你期望發生的事情經常會真的發生。

有趣的是,有一個相關的概念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它表明別人對你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表現。

原理其實很簡單:期待驚人的事情發生,它們通常都會發生。和那些對你有很高期望的人在一起,你通常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

成為做有(Be Do Have)

「你必須先『成為』正確的人,然後你必須『做』正確的事,然後你才能期待『擁有』」。——著名勵志演說家Zig Ziglar

過一種有意識設計的生活是完全可能的。

也許每個人能做的最基本的決定就是這個:

你可以選擇相信那些成功的人生來就是為了成為他們所做的,比如邁克爾喬丹。

或者,你可以選擇相信,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選擇了成為他們所做的。

這是你作為一個人所能做的最基本的決定。這就是一些人所說的分水嶺問題,無論你選擇等式的哪一邊,這個決定都會將把你置於一個會影響你其它所有決定、心態和信念的人生軌跡中。

你相信你能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嗎?

或者你相信你的人生道路在你一出生時就註定了?

你是發現了自己還是創造了自己?

無論你選擇哪一種觀點,你的大腦都會去尋找能夠支撐這種偏見的所有信息。正如Dan Sullivan 所說:「你的眼睛只能看到、耳朵只能聽到你的大腦在尋找的東西。」心理學家稱之為「選擇性注意」。

你關注的東西會擴展。

你看到你所相信的是真實的,然後它在自我實現的預言中成為現實。正如Stephen Covey博士所說:「你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本來面目,而是你習慣了的樣子。」你的思想、信念、態度、行為、甚至慾望都是你所處環境的產物。

由於現在大家生活在一個信息豐富的全球化世界,接觸到其他的生活方式並不難。然而,你必須迅速意識到,網上的大多數信息都是垃圾。這就是為什麼Basecamp的創始人Jason Fried這樣說:「我對很多事情都是故意視而不見,因為我不想受那麼大的影響。」

一旦你開始升級你的心態和環境,一旦你的重點和目標明確之後,那麼你就不想被大多數低層次的信息左右或分散注意力。

實現任何跳躍的一個關鍵策略是:「假設你的願望實現了」,也就是說,你假設自己的姿勢、態度和情緒和那些處在更高層次上的人一樣。

你向自己確認你是誰,然後從這個確認開始行動。這聽起來像是「扮演」,實際上就是扮演。

但重要的是要意識到我們一直在「扮演」一個角色。生活的全部就是扮演。在任何情況下,你都在扮演一個角色。你基於你周圍其他人來扮演一個角色。在某些情況下,你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僱員,而在其他情況下,你扮演的角色可能是父母、子女或朋友。

在所有情況下,你都在扮演一個角色。

你可以改變你的角色。

你可以改變你的舞台。

你可以選擇與眾不同。但它必須從你的存在狀態開始。不要像大多數人那樣無意識地行動,你必須有意識地決定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要去向哪裡。你必須按照這個決定行事。當你從那個決定開始行動時,你就能創造你想要的結果,你就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而不是成為環境讓你成為的人。

結語:謙遜和敬畏

「我的夢想是我對未來的綵排。」——David Copperfield

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按照你的計划進行嗎?當然不是。期待一切,卻不依附任何東西!

然而,事情不完全按照計划進行並不意味著你無法控制它。決定你命運的是你的決定,而不是你的條件。

當你承擔起按照有意識地設計而不是默認的方式去生活的責任時,你會不斷地感到謙卑和敬畏。當你看著真實的生活像你腦海中想像的那樣不斷展開時,當你的物質世界與你的想法一致時,你會為之感到震撼。

你完全可以按照羅琳寫《哈利波特》和盧卡斯寫《星球大戰》那樣的方式去生活。

你可以有一個很大的夢想。

你可以過一種經過有意識設計的生活。

你的世界可以繼續擴展。

但你必須規劃得更加長遠。

2019年不應該被孤立看待,2019年顯然是2018年的延續。

那麼2020年,你的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呢?

標星36氪,每天獲取圈內最新資訊

成為進階互聯網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全城「找耳朵」背後,還有 6000 億的「聽覺」行業值得關注
gaga鮮語馮敏:要讓喝茶飲像喝咖啡一樣酷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