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養身,養心,養生!

養身,養心,養生!

中醫文化是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傑出代表,中醫「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陰陽互補」「人命至貴」等優秀理念,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對中國人的生命觀及養生修身觀念影響深遠。

養 身

1、飽食即卧,乃生百病。(《備急千金要方》)

解讀:飽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積而淤滯,氣滯不行,脾胃受傷,氣血痰食積聚而致百病叢生。

2、食畢,飲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臍。(《昨非庵日纂》)

解讀:古人自古講究飯後養生,這裡提到用餐後要做三件事情,即飲茶、散步、揉腹,如能長期堅持做下去,必有益身體健康。

3、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太平御覽》)

解讀:中醫認為人們的作息應該符合生理作息規律,清代養生專家曹庭棟認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晝動夜靜,乃陰陽一定之理。」他還指出:「早起不在雞鳴前。蓋寅時初到(晨3時)為肺生氣之始,正宜酣睡。至卯時(晨5時)入大腸,方可起身」, 辰時(晨7時)日出陽氣升騰,應起身晨操,進食,不宜再卧床。晨起應在這兩個時代中間。

4、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解讀:四時陰陽之氣是萬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會根據此而在春夏養陽,秋冬補陰,以便服從於其四時陰陽這個根本,才能與萬物一起生活並且生長。如果一旦違反了這個根本,就會損傷其本源,破壞其真氣,以上這些就是四時調攝的宗旨。

養 心

1、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並皆損性傷神。(《急千金要方》)

解讀:孫思邈認為,修心之法,貴在靜怡中和,切忌過度和猛烈。有深愛的事物,切忌過分投入,同樣,心有很厭惡的事物,也不要厭惡久恨,這樣都是有損心性和心神的。

2、養心莫善於寡慾。欲不可縱,欲縱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衰。(《養生四要》)

解讀:歷代醫家首列寡慾養神為養生學之第一要義,認為清心寡欲才是養生之道,凡事適度。過度縱慾就會引發身體有災害,過度追求享樂,則會讓肌體產生衰退。

3、大喜盪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稍忍即歇。(《退庵隨筆》)

解讀:大喜使人心神激蕩時,略微抑制便可安定;暴怒使人性情煩躁時,稍加忍耐就可平息。指情緒不穩時要自我剋制,這樣有益於你的健康。

養 生

1、養生之道,莫先於飲食。(《嘉業堂叢書》)

解讀:指養生應該首先從合理飲食開始,「葯食同源」、「葯補不如食補」,吃對食物比仙丹靈藥更有用。

2、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鑒·心腎論》)

解讀:中醫認為,精、氣、神為人身三寶,精足、氣盈、神全是養生延年益壽之根本。固本生精,精生而化氣,氣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

3、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在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解讀:我國的養生學特彆強調「天人合一」。先人們認為,人活於天地之間,與自然界是和諧統一的,當自然界發生變化時,人體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只有順應自然,人們才會長壽。養生不僅要順應一年四季的變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時的變化。

前期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道妙方 的精彩文章:

眾道妙方教你如何喝茶,喝熱茶還是涼茶?
春季長高黃金期,孩子「躥個兒」有妙招!

TAG:眾道妙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