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是什麼?反映當今社會現實,卻鮮為人知

「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是什麼?反映當今社會現實,卻鮮為人知

人的一生其實很簡單,沒必要去追尋浮躁繁華的生活,平淡才是真。很多人在經歷了一生的榮華之後,都是希望能安安穩穩的享受晚年生活。不過,在安享晚年的同時,人們也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孫兒女能過得很好。經常聽老人們講話的人,可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通常都是人們在操了過多的兒女心之後,別人會這樣安慰老人,兒孫會有自己的福氣的。其實,這句話還有下一句,反映了當今的社會現實,卻鮮為人知。

說起這句話,我們還得從明朝的時候,開始說起。話說,在明朝的時候,有一位秀才,連年考試,但是連年不曾考中。大家都知道「窮秀才」一說,這位也不例外。因為他一直都不曾考中,因而家裡過得十分拮据。後來,他就遠走他鄉,找了份工作,貼補家用。而他自己的妻子,也家裡整理著一切的家務。秀才的妻子本是名門之後,當初可能是因為年少無知,才跟他結了婚。從小身為大小姐的她,是從來沒有做過家務的,因此,在一開始的時候,做的很是生疏,不過後來,慢慢的就熟練了。秀才的妻子就一邊照顧孩子,一邊操持家務,把孩子一點點養大。

後來,秀才外出歸來,自己的孩子也長大了。秀才看到自己的孩子,心中又是冒出了一股衝動,彷彿心中又升起了希望。於是,他就準備考一考自己的孩子。他問孩子幾個簡單的問題,結果,兒子都沒答對,這讓秀才心中不免失落至極。秀才心中那剛剛湧起的衝動,瞬間消失了。秀才在不久後,就有一次出門而去,杳無音訊。

秀才走後,他的妻子受了很大打擊,她不知道這一家人的生活該怎麼辦?若是只靠她一個弱女子,怎麼可能養活一家老小呢?不過呢,好在自己的孩子非常爭氣,讀書的時候很用功,慢慢的,兒子的聰明才智也開始顯露出來了。秀才的兒子最終沒有辜負秀才的妻子,甚至讓秀才的妻子大吃一驚,原來,她的孩子竟然考上了狀元。這些年來,狀元郎的母親在家裡家外的勞作,讓狀元郎心疼不已,發誓以後一定要好好孝敬母親。秀才離家之後就去出家了,他在聽聞自己的兒子中狀元之後,也是欣喜不已,回家去看了看。最後,還留下了一首詩:離別家鄉十八秋,千錢斗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這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出處,那它到底什麼意思呢?這句話,聯繫上下文的意思是,人這一生都已經夠操勞的了,在晚年的時候,要知道降服,不要再去過多的操心後輩的生活了。後輩有自己的福氣,自己不要瞎摻和了。這話有點佛性,但是確實很有道理。縱觀當今社會,父母這個角色,為了自己的子女奉獻了一生:從小撫養,長大結婚,後來的生子都要靠父母去照顧。現在的父母簡直成為了子女的牛馬,可以說,絲毫不誇張。

「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是什麼?反映當今社會現實,卻鮮為人知。你感覺父母對你做的那些都是應該做的嗎?不,那不是應不應該,那是他們自願的,不要以為那是天經地義。還有,現在的父母,都對兒女或者子孫過於寵愛,讓他們已經失去了自我,完全活在了父母的世界裡。你有什麼看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哇說故事 的精彩文章:

「寡婦門前是非多」的上半句是什麼?多數人不知道,很現實
愛因斯坦的智商多高?史上前三沒有他,第一比他高150

TAG:小哇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