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芬迪設計這 10 座噴泉雕塑, 又美又有創意

芬迪設計這 10 座噴泉雕塑, 又美又有創意


發現世界的美好,點擊

藍字

關我們吧!


對於奢侈品牌而言,「設計」就是生命力。

芬迪(Fendi)與全球設計論壇「邁阿密設計」一直都有合作,到了如今也有了 10 個年頭。

就在剛剛過去的 2018 年,芬迪特地找來來自鹿特丹的設計師 Sabine Marcelis,設計出了 10 座噴泉雕塑,慶祝合作十周年。


△Sabine Marcelis

這 10 座噴泉雕塑組成的系列作品,被命名為「水的形狀 The Shapes of Water」。

這個系列跟 1977 年前芬迪製作的歷史上第一部時尚電影《Sabine Marcelis》一樣,都是從羅馬的噴泉中得到靈感。


△《Histoire d"Eau》由雅克·德·巴舍爾執導,講述了一位穿著芬迪的年輕女子,在羅馬度假、在城市噴泉中沐浴

設計師 Sabine Marcelis 向來都擅長操控由色彩和光線。

她利用這兩個元素,以一系列可以描述芬迪身份的雕塑,再加上「水」,創作了下面這 10 個讓人驚嘆的美麗設計。


 01. 


芬迪總部


Palazzo della CiviltàItaliana

這個雕塑的靈感來源於「義大利文化宮」,這個高達的石材建築在建築史上佔有一席之地。2015 年,這裡成為了芬迪的總部。

Marcelis 製作出與之同樣巧妙地結構,並讓水從這個微型但同樣原始宏偉的建築物緩緩流下。





 02. 

芬迪經典標誌 N.1


FENDI FF Logo N.1

芬迪最經典的 LOGO,恐怕就是「時尚老佛爺」卡爾·拉格斐在 1965 年,花了 5 秒時間繪製的 FF LOGO 了吧。

這座噴泉雕塑,就是以這個 LOGO 為靈感。實心的鑄造樹脂塊體中央有一處淺水池。


 03. 


芬迪經典標誌 N.2


FENDI FF Logo N.2

同樣以 FF LOGO 為靈感來源,這座噴泉雕塑則縱向、高聳,使用相同的樹脂塊雕刻出 FF 的字樣,能看到水從中涓涓而流。



 04. 


芬迪的皮草圖案


Astuccio

這個雕塑名為「Astuccio」,是卡爾·拉格斐在 20 世紀 70 年代設計的最著名的皮草圖案之一。

Marcelis 用大膽的垂直和對角線,創造了一個幾何形狀,分別是垂直豎立的透明面板和略微傾斜的橙色面板。

在面板中有著鏤空的條文,能看到水在其間的流動,以及汩汩湧出的氣泡。



 05. 


魚鱗紋


Tegole

這個雕塑名為「Tegole」,同樣是芬迪另一經典設計,魚鱗紋的表面還暗示了羅馬的屋頂瓦片。



 06. 


反映皮毛剪裁工藝


Intarsi

「Intarsi」反映的是皮毛剪裁過程中涉及到的高難度工藝。

它由三個焦糖色的堆積塊組成,有著相對複雜的路徑,水從頂部向下流動,反映的也是創建多麵皮毛或皮革圖案的複雜過程。




 07. 


反映縫紉技術


Selleria

「Selleria」以芬迪標誌性的 Selleria 手提包系列命名, 這個手提包以古羅馬人用於製作馬鞍的縫紉技術為基礎。

不難看出這個雕塑是在讚美芬迪出色的工藝。



 08. 


經典紋路


Labirinto




 09. 


羅馬落日


Rome Sunset

這個雕塑是十座噴泉里高度最高的一座,採取了三角形平行六面體的極簡設計風格,表面的顏色從淺黃色變味大膽又溫暖的成色,讓人回想起夏日台伯河上日落時,光線變化的美麗模樣。


 10. 


芬迪招牌包款


Peekaboo Bag

這個噴泉雕塑以芬迪的招牌包款「Peekaboo Bag」為原型,利用鑄塑樹脂重現了其經典的外形。

這個柔和發光的手提包,安靜的位於展覽入口處的水床上,其細緻的皮革包面也被表現出來。永恆而且優雅。




「水的形狀 The Shapes of Water」系列,每一個雕塑都是芬迪最具標誌性的符號。

同時還融合了芬迪主張的「Clean」、「Soft lines」、「Contrasting material」三大重點,創造出精緻細膩、充滿創意與美感的光學反應。


撰文/拾壹


本文系設計有物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圖片來源於設計師官網。


藝術與設計(理論)歡迎您的來稿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紙坊東街2號


電話:010-68583578


郵編:100054


E-mail: lihongfei@vip.163.com


官網:www.artdesign.org.cn


投稿平台:http://ysll.cbpt.cnki.net/EditorEN/Quit.aspx

在微信中回復「投稿」可獲得投稿須知



藝術與設計


微信|微博|APP|抖音|頭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埃雷茲·內維·帕納:來自死海的素食主義設計
突破與重生:丹麥新銳設計與未來圖景漫談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