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機器人庫晚報:人工智慧將癲癇患者的大腦言語活動轉化為語音

機器人庫晚報:人工智慧將癲癇患者的大腦言語活動轉化為語音

1.著名導演Tony Kaye正在為新片尋找機器人主演

據The Guardian報道,曾執導著名影片《美國X檔案》的導演Tony Kaye和製作人Sam Khoze計劃為他們的新電影《2nd Born》尋找一名機器人演員,這名機器人庫晚報:起亞利用 AI 識別乘客情感 量身打造車內裝飾演員需要擁有人工智慧,用不同的方法和技術訓練過,並且將在新電影中擔綱主演!《2nd Born》的前作《1st Born》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布,其內容圍繞的是一對美籍伊朗情侶遇到的各種文化衝突問題,演員當然都是人類。從《1st Born》的劇情來看,續作應該也不會有什麼科幻元素,所以人們猜測,《2nd Born》的機器人演員可能根本不是演一個機器人角色。如果這部機器人做主演的電影取得成功的話,將對電影業和機器人行業都造成巨大的影響,這些未知的影響比機器人主演電影本身更讓人期待。

2.虎牙與英特爾在技術合作上獲得兩項突破:AI智能視頻剪輯技術和超清解析度技術

1 月 5 日,虎牙直播與英特爾共同宣布雙方在技術合作上的兩項突破 : AI 智能視頻剪輯技術和超清解析度技術,同時為了提高主播創造更多創意內容的效率,雙方合作就主播電腦給出了推薦的技術標準。今後,在此前合作的基礎上,今年雙方將技術賦能的範圍再度升級,不僅在用戶觀看體驗上有新的突破,還將為直播行業的內容生產者提供更多技術解決方案,從 BC 兩端進行技術賦能。

3.人工智慧將癲癇患者的大腦言語活動轉化為語音

據Science 1月2日報道,最新研究表明,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可以將癲癇患者的大腦言語活動轉化為語音。當許多癲癇患者想說話時,他們發出的言語信號隱藏在大腦中,人們無法直接破譯這些信號。最近,三個研究小組通過手術的方式,在病人的大腦中放置電極,並把電極傳導的數據轉換成由計算機生成的語音,已經取得了初步進展。這三個小組以不同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採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得出的結論卻出奇地一致:連接患者大腦言語區域的電極能通過計算機將患者大腦內部語言轉化出來。研究人員還進一步推導出一個模型,並表示這離「言語假肢」更近了一步。

4.一項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稱,能夠教會AI滑翔機利用熱氣流在空中飛行

據The Verge 9月20日報道,本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美國和義大利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機器學習訓練一種演算法,來控制滑翔機在熱氣流中的航行。這不是人工智慧研究在該領域的首次嘗試,但卻是第一次使用真實的飛行數據來更新和提高人工智慧在該領域的性能。為了創建這個人工智慧系統,研究人員使用了強化學習。研究人員在系統里輸入包括滑翔機的俯仰、偏航、地面速度和空速等飛行信息,讓系統慢慢學習,以達到最大化的飛行上升速度。研究人員首先在模擬器中訓練他們的演算法,然後再在現實生活中訓練。他們在加利福尼亞州波威上空進行了240次飛行,每次的平均持續時間約為3分鐘。他們先用手動控制器將滑翔機控制在一個固定的位置,然後讓人工智慧接管控制,利用來自熱流(速度可達每秒幾米)的氣流升到天空。這項研究表明,未來的自動駕駛飛機可以利用熱量,而不是依噪音和能源密集型動力飛行。人工智慧可能可以幫助我們確切地了解並學習鳥類是如何飛翔的。

5.科研人員利用AI來篩選科學文獻

據Nature近日報道,你還在為閱讀大量論文發愁嗎?目前一種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文學探索工具——Iris.ai被開發出來,可以篩選成千上萬篇論文,幫助科學家選取與研究方向最匹配的論文來閱讀,大大縮短科學家們的搜索時間。Iris.ai作為眾多AI搜索工具的其中一種,提供學術知識的定向瀏覽。Iris.ai通過研究者提供的300-500字的描述,或者是現有論文的URL,就可提供與之匹配的數千個文檔的文件,並按論文的主題進行分組。研究人員稱,這項工具提供了一個快速而精確的概述,準確找出了與研究問題相關的內容。倫敦艾倫·圖靈研究所的數據研究科學家Giovanni Colavizza表示,這些工具提供了最先進的信息檢索,之前傳統的工具主要作為引文索引使用,而AI搜索工具則可以提供更深入的文獻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庫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年終展望:機器人發展的支點在哪裡?
2018年度機器人工作經驗交流會暨迎新年座談會在北京成功舉行

TAG:機器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