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改寫王朝命運的「看墓人」,都城失陷臨危受命,為王朝續命145年

改寫王朝命運的「看墓人」,都城失陷臨危受命,為王朝續命145年

唐朝作為史上一個文治武功都很厲害的王朝,曾經有兩個盛世,一個是「貞觀之治」,一個是「開元盛世」,第一個是李世民所創造,第二個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所創。但正是開元盛世後,唐朝就開始衰弱了。

唐玄宗是一個有能力的皇帝,但後期他沉於後宮,聽信讒言,使唐朝走了下坡路。特別是唐玄宗對安祿山不提高警惕,反而拿安祿山當小丑玩,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重創了唐朝,也影響了唐朝國運。唐玄宗雖然後悔不該重用安祿山,但為時已晚。最後唐玄宗居然放棄都城長安逃跑了,直至被太監「封」為太上皇,才回到都城。

第一,都城因何陷落?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王朝國運就一去不復返了,唐朝國力開始一路下滑,唐玄宗往後皇帝沒有一個能成為唐太宗那樣文治武功的皇帝,即使有也只是曇花一現。唐玄宗因安史之亂棄都城長安逃跑,他的孫子唐代宗也效仿他,丟過皇城逃跑過。

說起唐代宗這次捨棄都城逃跑之事,既與唐朝外部勢力有關,也與唐朝內部治理有關。歷史上唐朝與吐蕃打了近三百年。唐朝與吐蕃之爭伴隨著唐朝從盛世走向滅亡。從公元623年到公元907年,唐朝與吐蕃之戰爭,兩個王朝都有勝負,期間也有和親罷戰,但更多的是連綿不斷的戰爭,直到吐蕃分化為一個個小部落。而不久唐朝也進入各個政權割據時期。

吐蕃攻入唐朝都城長安的那次戰爭,主要還是因安史之亂引起。安史之亂時唐朝調河西、隴右、西域等地的精銳東援,致使西部地區造成空虛,吐蕃軍就乘虛而入。吐蕃佔領河西、西域等地後,繼續向東推進,唐朝不得不讓軍隊與吐蕃在陝甘寧、川西北等地作戰。後來吐蕃軍長驅直入,進入長安地區。

公元763年,吐蕃軍隊兵臨長安城,唐代宗見勢不好,也學爺爺唐玄宗棄長安城而逃。不久吐蕃軍隊攻陷長安,理論上講,一個王朝都城被攻陷了,實際上與滅亡沒什麼兩樣。

第二,皇帝為何逃跑?

唐代宗這次棄都城而逃的主要原因是沒人來勤王。唐代宗即使下令調全國的軍隊來勤王,但當時沒有一人聽從他的命令。因為唐代宗重用宦官程元振,在唐朝飛揚跋扈,濫殺無辜,使唐朝各軍將領恨透了這個宦官。而且唐代宗還想一舉削掉藩鎮勢力,甚至想把擁兵的大將權力削弱,這必然引起將領不滿。

這些將領弱接到唐代宗的旨意後,並沒當回事,可見此時唐朝皇帝在各個將領中已經失去威信。在這些按兵不動的大軍中,安史之亂頭號功臣李光弼就在其中。李光弼對唐代宗也有意見。將強帝弱,而且不聽號令,也就預示著唐朝真的已經衰弱不堪了。

據史料記載,吐蕃大軍在長安城大肆掠奪,並扶持金城公主的兄弟李承宏為皇帝。實際這個李承寵是吐蕃擁立的一個偽皇帝。而此時唐代宗還以唐朝皇帝自稱,史料上也沒承認李承寵。

但15天之後,吐蕃軍莫名其妙的從長安城撤出。

第三,吐蕃軍為何撤出?

吐蕃軍隊都扶持唐朝宗室皇帝了,他們不會無緣無故的退走。因為唐代宗一看沒有將領來勤王,他關鍵時啟用了一名「老百姓」,這個「老百姓」就是被唐代宗廢為平民的郭子儀。既然全國軍隊調不動,只能啟用這名棄將了。

郭子儀是唐朝中後期一代名將。郭子儀也因宦官程元振嫉妒,被讒言所廢,被派到唐肅宗陵墓修墓去了。唐代宗用了郭子儀,吐蕃知道了,因為郭子儀可是吐蕃軍的剋星。郭子儀接到命令後,向唐代宗保證一定收回都城。但郭子儀到任後,發現手裡並沒有多少兵力,他只好採取疑兵方式嚇唬吐蕃軍隊。而吐蕃軍之前嘗過郭子儀的苦頭,他們不知道虛實,怕郭子儀端了他們的老巢,所以只得撤軍。

唐代宗啟用郭子儀才算挽救了唐朝,否則唐朝真的就滅亡了。至於那個被吐蕃扶持的皇帝李承宏也沒坐多久皇位,後來神秘死去。吐蕃攻陷長安距唐朝滅亡還有145年時間,照這樣推算,郭子儀為大唐續命了145年。

但經此一戰,唐朝已經覆水難收了。各個節度使更是無法無天。在古代皇命難違,敢違抗者就是死罪。而唐代宗卻無人救駕,更助長了唐朝各軍隊勢力的氣焰,唐朝滅亡是遲早的事。

這麼算來,唐朝三大劫:後宮作亂、宦官掌權、藩鎮勢力。這三者都有著必然聯繫,後宮作亂自唐玄宗算是基本停止了,但宦官掌權使唐朝無法削弱藩鎮勢力,也使吐蕃勢力強大,導致了唐朝的滅亡。所以,吐蕃勢力崛起,不能怪吐蕃,是唐朝體制「養大」的。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微信公眾號:nituikank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曹操的至親,為曹魏效命40年後投奔蜀漢,但為蜀漢滅亡留下隱患
曹操最為倚重的家族,據傳是其親族,如今分布在哪?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