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有機農業讓74億人口共擔環境代價,究竟價值幾何?

有機農業讓74億人口共擔環境代價,究竟價值幾何?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崇「自然」、「原生態」、「無污染」等養生目標,有機食物逐漸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股清流。與傳統的農副產品相比,有機食品的價格往往要貴上一倍或幾倍,人們心甘情願為此支付高昂的價格,但有機食物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呢?

近日,來自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學院(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學者在著名學術期刊 Nature 上發表研究結果,從肥料轉化對比、空氣排放、糧食產量等角度進行了分析,得出了非常驚人的數據和結論:相比於常規的現代工業化農業,有機農業實際上並不環保,甚至對於某些作物,有機農業的碳排放量增幅達 70%,而和這樣的環境代價緊密關聯的,還有一個嚴峻的產量問題——有機農業的生產比傳統農業的產量低。

這讓我們想起大約 40 年前,美國農業部部長曾發表過這樣的一個言論:「誰提議發展有機農業,就叫他先決定一下要餓死美國公民中哪 5000 萬人」。

現在, Nature 的這篇文章提出的更嚴峻的「指控」。

(圖源: Getty Images)

由於有機農業產量低的缺點,往往需要開墾更多的土地進行產量彌補,因而帶來更大的碳排放。此研究一經發布,便再次引發了已持續數十年的有機與傳統農業之爭。該研究的相關細節發表在 12 月 12 日的 Nature 雜誌上。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者們提出碳收益指數(carbon benefits index)這一概念,並首次使用了一種叫做「碳機會成本」(Carbon Opportunity Cost,COC)的衡量方法,對土地利用類型對氣候的影響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土地利用類型改變、生物燃料生產以及飲食變化對環境的影響要大於我們之前的預料。

這一研究開創性地將有機農業帶來的土地利用類型改變可能對氣候造成的影響納入考量。

在如今我們腳下的這個星球上,世界人口已經超過了 74 億。在某些角落裡,仍舊有著一群人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推崇有機農業,似乎並不僅僅是個「性價比」不高的問題。

過多土地開墾正在帶來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氣溫上升、生態破壞,有機農業對於地球、對於全人類,究竟意味著什麼?

圖 | Stefan Wirsenius(圖源:查爾姆斯理工學院官網)

作為本研究的參與者之一,來自查爾姆斯理工學院的 Stefan Wirsenius 副教授介紹到,「越多的土地被用於有機農業生產,也就意味著人們需要開墾更多的森林進行產量彌補,這也間接的導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世界糧食生產受國際貿易支配,也就是說,瑞典人民生產方式的選擇可能對熱帶地區的土地開墾造成影響。如果我們選擇用更多的土地來生產一定數量的糧食,那將間接導致世界上的某處需要開墾更多的土地」。

初識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一般是指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化學合成肥料、基因改造生物、動物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非天然物質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過程。與之相對的,如今主流的農業生產方式為工業化農業。

這是一種現代的農業生產方式,利用工業化、產業化、集群化的方式,並大量使用包括農藥、化肥、激素與抗生素在內的各種化學物質,以及降低人類勞動強度的農業機械,完成農業生產加工。

在大多數人的意識里,「有機食物」等同於「零農藥」、「無污染」、「純天然」,那麼集如此多優點於一身的有機農業,為什麼這次被扣上了「不環保」的帽子呢?

圖 | 有機農業產量低,因而需要開墾更多的土地進行產量彌補 ( 圖源:查爾姆斯理工學院官網 )

有機農業的優點主要集中在消費者健康以及動物福利方面的考慮,但也因此在產量上顯得遜色。由於在有機農業生產過程中,並沒有化學合成肥料與農藥的參與,依賴的主要是土壤中本身的養分,因而有機農業意味著不同程度的減產,以及更多的勞動力成本投入。

要餵飽地球上的 74 億張嘴,世界糧食產量必須有所一定數量的保障。一塊土地上減產,也就意味著另一塊土地需要增產。當農業土地數量有限,就需要開墾更多的非農業用地進行彌補。

有機農業更環保?

但在生態系統中每塊土地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角色,土地利用變化對於氣候政策至關重要。

因為原生植被和土壤中儲存了大量的碳,農業擴張帶來的碳損失以及農業生產中帶來的碳排放,可以佔到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20-25%。

通過光合作用,樹木將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進行固定。以森林為例,雖然其面積只佔陸地總面積的 1/3,但森林植被區的碳儲量幾乎佔到了陸地碳庫總量的一半。據估計, 1850 到 1998 年間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 1/3 來自於陸地,絕大多數是由於森林毀滅。而二氧化碳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溫室氣體,可以說,森林面積直接關乎氣候的變化。

圖 | 碳循環 (圖源:Climate Change National Forum)

在今天介紹的這項研究中,來自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學院的研究學者們提出碳收益指數(carbon benefits index)這一概念,首次使用了一種叫做「碳機會成本」(Carbon Opportunity Cost,COC)的衡量方法,對土地利用類型對氣候的影響進行了評估,而這一衡量標準首次將森林中所儲存的碳量及開墾所釋放的碳量納入考慮。

結果顯示,有機農業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碳排放。

「我們的研究顯示,在瑞典,有機種植豌豆比傳統種植多出近 50% 的碳排放,而有機冬麥則高達 70%,」Wirsenius 介紹到。

「事實上,在之前關於有機與傳統農業的比較中,由於擴大土地使用面積而帶來的氣候影響並未被考慮,」Wirsenius 說到,「這是一個巨大的疏忽,正如我們的研究所示,由此帶來的影響可能是溫室氣體的數倍。實際上這一問題不容小覷,因為在瑞典,有的政客正在大力推廣有機食物。如果這些目標最終被實現,瑞典糧食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將會大幅增加。」

圖 | 有機種植豌豆比傳統種植多出近50%的碳排放,而有機冬麥則高達70% ( 圖源:查爾姆斯理工學院官網 )

傳統農業的農藥、化肥使用常帶來環境的破壞,但與碳排放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相比,可以算得上是小巫見大巫了。氣候變化因其危害的極端嚴重性,被視作全球環境危機之首。

除了開墾土地造成的氣候影響,有機農業同樣具有造成的水體酸化與富營養化的問題。

2017年,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學者發現,相比於傳統農業,有機農業在土地佔用、水體富營養化、酸化上都有更壞的作用。在有機農業中多使用糞便作為氮源,但天然肥料的部分成分難以被植物吸收,從而導致了富營養化與酸化。

有機農業更健康?

除了更環保,人們選擇有機食品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更健康」,但的確如此么?

有部分人認為,天然多樣化的生長環境及較長的周期,可以使有機食品的營養更為豐富。實際上,與常規農產品相比,有機食品在口味上基本沒有區別,而營養上的差別則是十分有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另一個錯誤的觀念是在農藥的使用上。有機農業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但並不意味著不使用農藥—在有機農業中,有機農藥是可以被使用的。目前至少有20種天然來源的有機農藥被允許使用在有機農業上,包括除蟲菊酯、魚藤酮等。由於與化學合成農藥相比,有機農藥的毒性較弱,所以使用劑量往往大於化學合成農藥。

不僅如此,為了保證產量,有機農業中常常會使用由人類或動物糞便發酵、無害化後得來的肥料。但如果無害化的過程未進行完全,就會殘留大量的有害生物,包括寄生蟲卵、致病細菌、病毒等,很有可能進入到農產品中。事實上,這種案例並不少見,近年來,西方國家多次出現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疫情。

(圖源:Recipes by Lucelle)

由此可見,有機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既不會更健康,也沒有更環保。與高昂的價格相對的,有機食品的性價比並不高。

而對於我們大眾來說,關於食品安全,相比於農業生產模式的選擇,農藥殘留與重金屬是否超標要更值得關注。而對於環境保護,節約手中的每一粒食物,不浪費才是正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只賣服務不賣車,自動駕駛商業化有望迎來新模式
甜蜜的陷阱!大量飲用含糖飲料會增加患慢性腎病的風險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