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願你有個隨時能打擾的朋友」

「願你有個隨時能打擾的朋友」

一到逢年過節,我送出和收到的祝福里,必然會有句萬年不變的話:祝你天天開心。但其實仔細想想,長大後能夠「天天開心」還真挺難的。

據我觀察,即便是再堅強的人類平均每月至少也會經歷五次不開心,三次自我懷疑,一次大型崩潰,雖然外人從表面上可能壓根兒看不出什麼端倪。

小時候屁大點的事兒都要發個QQ說說,失個戀恨不得昭告天下,現在朋友圈放眼望去基本全是跟工作相關的動態,轉發推送暗戳戳地表露心情已經算底線了。

在朋友圈裡直接表達心事,對當代人來講可能比發裸照還羞恥。

成長就是個逐漸喪失表達欲的過程。當年話比頭髮還密的小喇叭們,如今一個個都變成了三腳踹不出個屁的穩重成年人,大家活著活著就變成了不怎麼會抱怨的大人了。

可情緒還得需要出口,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微博小號的夜晚更新頻率卻遠不輸當年QQ空間。

也有單口相聲說不下去的時候,打開微信通訊錄,點開朋友的微信頭像,看著游標落在對話框里又猶猶豫豫,可能字兒還沒打到一半就一點點刪掉了。

覺得自己矯情是一方面,這點破事兒可以說,但沒必要。另一方面還是怕打擾到別人。

網上不是說了嘛,「成年人要學會自己消化情緒,別人沒有義務做你的情緒垃圾桶」,算了算了,把糟心事嚼碎吞肚子里爛掉得了,大家都挺忙的,說不定正愁著自己的爛攤子呢,就別去給人添堵了吧。

不愛麻煩人,自己躲起來消化壞情緒,遇到問題單槍匹馬解決。不妄想通過他人隻言片語的安慰就擺脫困擾,也不把期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是不是聽起來特颯特酷。

大家越來越獨立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是當負面情緒成堆積攢,靠自己一個人真的能消化得掉嗎?

我曾經有段時間身陷一場糾結的關係中,跟當時的男友「大吵、分手、複合」折騰了三個回合。心情特糟的時候連續四天不出門,窩在家裡不分黑白的混日子。不和身邊朋友聯繫,甚至連微信都懶得打開。

主要覺得這點破事兒拿出來跟人說,自己都嫌丟人,也不太想讓朋友們跟著操心。關著門自己喪著就得了,朋友之間好像更適合嘻嘻哈哈的氛圍吧。

直到一個周三的早晨,我還在家睡覺,迷迷糊糊地聽見有人砸門。聯繫不上我的發小來進來看著滿屋狼藉也沒多問,挽起袖子客串了一上午保潔阿姨,拽著人不人鬼不鬼的我洗頭化妝,買了當天的票帶我出門散心。

兩天之後的我在和她喝醉的夜晚,看著玻璃杯反光處模糊的自己,忽然心裡有一塊地方啪地一下亮了起來:狗男人算什麼,一聲姐妹大過天。

適當的傾訴是十分有必要的。媽媽也會跟她的好友約下午茶,聊聊近況,喜事講出來同樂,糟心事也不藏著獨自排解。

同事跟閨蜜每月會固定空出來一天當作「姐妹互助日」,相約喝酒互訴心事,碰見心情不好的時候甚至還會一起抱著哭一哭,痛快地大醉一場,醒來再像個鬥士一樣解決問題。

大概真正的朋友之前,不光能逗悶子分享快樂,也可以分擔痛苦。

以前總是覺得,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不該要求別人以我的悲喜為自己的悲喜,同樣我也無法對他人的困境真正感同身受。

現在不太好過的時候我會在選擇自閉前,先去擁抱我的朋友們。也並非需要他幫我做什麼,支持和陪伴就足以讓我更有勇氣。

同樣我也願意做他的保密聽眾,對父母可以報喜不報憂,但面對我,我更希望把朋友的憂也拿過來共同分擔。

我們都是彼此需要著的。

長大沒那麼想像中那麼自由和快樂,委屈的時刻越來越多,而能說出口的卻所剩無幾,不動聲色的成年人只能選擇自我修復,或者把求救信號寫成摩斯編碼。

新年裡除了「祝你天天快樂」,我還想跟好朋友們說:撐不住了也別硬抗,還有我。

插圖 / 網路

頭圖/阿仁Aaren

「今晚22:22的報時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語 的精彩文章:

誰認真了,誰就輸了
最怕的莫過於突然聽到你的消息

TAG:聽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