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大美之色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玉」與「劍」的相逢

劍是冷兵器時期的重要武器,在今人的心中,古劍似乎總是與戰火狼煙、金戈鐵馬緊密相連。但也有這樣一些劍,它們通常不具備實際的使用功能,卻僅僅作為佩戴、懸置之物,成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玉具劍便是其中的一種。

玉具劍,顧名思義,是以良玉美石裝飾的一類古劍。玉具劍由春秋戰國興起,至漢代達到極盛,漢以後逐漸衰落、消失。春秋戰國時代士人尚武,諸侯貴族和政府官員普遍佩劍。「古之君子必佩玉」,同時,士人也酷愛玉器,隨身佩玉,故《禮記·玉藻》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玉被賦予了強烈的道德色彩。玉與劍,一文一武、一柔一剛,玉劍相逢,便成就了文武相配、剛柔相濟的完美結合。

一套完整的玉具劍,通常包括四件玉飾,即玉劍首、玉劍格、玉劍璏、玉劍珌(bì)。玉劍首和玉劍格是固定於劍身之上的玉飾,體型較小;而玉劍璏和玉劍珌是裝飾在劍鞘上的玉飾,常穿繩用以懸掛、佩系,體型相對較大。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世人之主,皆以珠玉戈劍為寶

歷史上,玉具劍是一種代表貴族身份的寶物,也是一種珍貴的饋贈禮品。

《說苑·反質》曾載:「經侯過魏太子,左服玉具劍,右帶佩環,左光照左,右光照右。太子不視。經侯曰:『魏國有寶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國寶也。』經侯應聲解劍而去佩。」這則故事反映出,當時貴族階層多視玉具劍與玉佩飾為寶物。

至漢代時,此風更盛,並成為相互饋贈的禮物。西漢時,仍以戰國時流行的「世人之主,皆以珠玉戈劍為寶」(《呂氏春秋·侈樂》),以佩戴「玉具劍」為時尚,特別是加之工藝技術的不斷發展,所以漢代玉具劍上的玉質裝飾物較之戰國數量大增。雖然造型、工藝基本繼承了戰國傳統風格,而圖案紋飾則更加新穎別緻。器面除琢飾獸面、雲紋、谷紋外,尤以浮雕的蟠螭紋最具特色。其布局合理,生動巧妙,碾磨的圓潤細膩,華麗精細,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歷史上,玉具劍是一種代表貴族身份的寶物也是一種珍貴的饋贈禮品。

《說苑·反質》曾載經侯過魏太子,左服玉具劍,右帶佩環,左光照左,右光照右。太子不視。經侯曰:魏國有寶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國寶也。』經侯應聲解劍而去佩。」這則故事反映出,當時貴族階層多視玉具劍與玉佩飾為寶物。

至漢代時,此風更盛,並成為相互饋贈的禮物。西漢時,仍以戰國時流行的世人之主,皆以珠玉戈劍為寶《呂氏春秋·侈樂》,以佩戴玉具劍為時尚,特別是加之工藝技術的不斷發展,所以漢代玉具劍上的玉質裝飾物較之戰國數量大增。雖然造型、工藝基本繼承了戰國傳統風格,而圖案紋飾則更加新穎別緻。器面除琢飾獸面、雲紋、谷紋外,尤以浮雕的蟠螭紋最具特色。其布局合理,生動巧妙,碾磨的圓潤細膩,華麗精細,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劍鼻玉飾——玉劍璏

在幾種劍飾中,璏占的比例最大,玉劍璏俗稱文帶,也有稱為玉璲者。

玉劍璏是鑲嵌於劍鞘上,供穿帶佩系之用。璏嵌於劍鞘中央,正視為長方形,其上雕琢雲紋、獸面紋、螭虎紋等紋飾。底下有一方框,便於革帶穿過,可固定劍於腰帶上。目前所見最早的玉劍璏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劍璏體積較戰國加大,下面的孔高於前代,孔的上壁厚於下壁。劍璏表面用勾撤法起邊挖地雕出邊框,並琢有螭虎紋和獸面紋,製作細膩,磨製光滑。

玉劍璏在古代是地位和權利的象徵,是貴族特有的配飾,用它陪葬是古代上流社會貴族的慣例。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乳白色地,正面有紅褐色斑紋。穿部有褐色沁。通體素麵,俯視呈長方形,兩端向下彎曲,下有一高起的長方形穿孔。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青白色。穿部褐色沁。通體素麵,俯視呈長方形,兩端向下彎曲,上雕刻一龍一鳳,龍身彎曲,卷尾向上。鳳尾上翹,兩首相互對視。下有一高起的長方形穿孔。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乳白色,底部褐色沁。通體素麵,俯視呈長方形,正面較平兩端向下彎曲,上雕刻一獸紋,背有一高起的長方形穿孔。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青色,褐色沁。通體素麵,俯視呈長方形,正面較平兩端向下彎曲,上面刻谷紋以陰線勾連。背有一高起的長方形穿孔。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劍飾

乳白色,有黃色沁。通體素麵,正面呈長方形,兩端向下彎曲,上雕刻獸紋,下有一高起的長方形穿孔。

出鞘之劍,比寒於冰。劍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寒徹心底的生命掠劫。而良玉美石,則以一種全然不同的姿態,溫潤恬然地包容著萬物的性靈。「言念君子,溫其如玉」,《詩經·秦風·小戎》以美玉溫潤的特徵來形容君子儒稚謙和的品格, 《禮記·玉藻》亦載有「君子無敵,玉不去身,我國古人對玉的珍愛可見一斑一一生前以玉飾己,身後亦不忘攜其入土。故而玉石的光芒不是任何堆疊的辭藻或戲謔的思辨所能避蔽的。其稟於內而非形與外的獨特個性,悄然流溢於無可比擬的古拙圓融。

思量至此今人不僅要感嘆,我們的先人是何等的聰慧,讓一件閃著寒光的冷兵器在溫良玉石的撫慰下,收斂了殺氣,代之以君子般雍容高貴之儀。而今天,古人的榮耀已被鐫刻成歷史的碑銘,博物館玻璃櫥窗前的我們,唯有透過這些於年前的璞玉頑石,解讀時光的暗碼.指引l前進的年輪。

別忘了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有彩蛋:

物呈心凈—文房雜項專場(三)

正在進行中......

等你來!

近期熱文鏈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最老的億萬富翁:我的唯一嗜好就是那些瓷器
北方青瓷|耀州窯的絕代風華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