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奇事:讓唐太宗為之求情的大貪官

唐朝奇事:讓唐太宗為之求情的大貪官

【歷史劉老師原創,非授權嚴禁轉載】

俗話說得好:伴君如伴虎!

雖然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上是比較出名的一位聖君,但史書上還是記載了他多次龍顏大怒之下錯殺了數位大臣。

然而,相對於錯殺的這幾位大臣而言,唐太宗做的這件事情,卻超出了眾人的意料。

原來,在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的時候,唐太宗親自為一名涉嫌巨額貪污案的大臣,向滿朝臣子求情。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咱們先來介紹一下,這個涉嫌巨額貪污案的大臣——黨仁弘。

黨仁弘,隋末曾擔任武勇郎將,但後來在親眼目睹了隋煬帝的暴政之後,也有了隋朝統治的想法。

所以,在唐高祖李淵舉兵向隋朝都城長安進發的時候,黨仁弘主動投誠了李淵,加入到了李淵的隊伍之中。

之後,在圍攻長安的戰鬥中,黨仁弘又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戰功。

拿下長安之後,在李世民征討王世充和竇建德的長期戰鬥中,又是黨仁弘負責大軍的軍餉和糧草轉運,而且從來都沒有出過差錯(大軍東討,仁弘轉餉不絕)。

大家知道,古代戰爭之所以能夠得勝,很大一部分打得是後勤戰——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唐高祖李淵能夠建立大唐王朝,並且最終實現了大一統,和黨仁弘的盡心儘力有著緊密的關係。

所以,在此之後的多年中,包括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在內的兩位大唐皇帝,都給了黨仁弘高官厚祿,以示信任和親近。

唐朝建立之後,黨仁弘先後擔任陝州總管、南寧都督、戎州都督和廣州都督等要職。

除了卓越的戰功之外,讓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都頗為欽佩的,還有黨仁弘治理地方的才能。

也就是說,黨仁弘是一個文武全才,馬背上可以打勝仗,馬背下可以治理地方。

所以,在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眼中,黨仁弘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仁弘有才略,所至著聲跡,上甚器之)。

然而,有一點又是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頗為不放心的,那就是黨仁弘是一個非常貪財的人——哪怕是他身居要職,享受著國家高額的俸祿,他心中依舊不為滿足,經常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搞貪污、受賄的事情。

終於,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黨仁弘在調離廣州都督職位的時候,被人舉報貪污大量國家錢財。

後經查證,黨仁弘僅僅在廣州都督任職上,就貪污了一百多萬錢財,可謂是巨貪。

而根據大唐律法,貪污如此之多的錢財,是要被處死的(然性貪,罷廣州,為人所訟,贓百餘萬,罪當死)。

所以,在一天之內,負責審理案件的大理寺官員,先後五次向唐太宗上奏摺,要求處死巨貪黨仁弘,以儆效尤。

然而,面對當年對大唐王朝有著卓越功績的元老、且此時已經白髮斑斑的黨仁弘,唐太宗著實是下不了這個決心。

在和身邊的親近大臣談論此事時,唐太宗表達了自己的這一想法。

幾天後,唐太宗召集五品以上官員在太極殿前開會,親自為黨仁弘向朝廷諸位大臣求情,希望通過懲罰自己,來爭取黨仁弘活下來的機會。

而唐太宗懲罰自己的措施,則是——自己離開皇宮,到郊外空地的草席子上坐上三天,這三天之內,自己每天只吃一頓素菜,杜絕一切活動,為黨仁弘贖罪(欲席藁於南郊,日一進蔬食,以謝罪於天三日)。

見唐太宗「刀下留人」的態度如此堅決,包括房玄齡等在內的眾大臣,只好同意了唐太宗的這一心愿。

為期三天的贖罪行為結束後,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免去黨仁弘的死罪,革去他的一切官職和爵位,降為庶民,流放欽州(黜仁弘為庶人,徙欽州)。

就這樣,原本一個要掉腦袋的巨貪,因為唐太宗的仁慈,而最終保住了性命。

但是,這也在唐太宗這位聖君的歷史上,留下了一絲的斑點。

參考史料:《資治通鑒·唐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劉老師 的精彩文章:

唐朝秘史:危難時刻,薛仁貴在玄武門救了皇帝一命
他是「玄武門之變」的功臣,李世民卻為何兩次懷疑他謀反?

TAG:歷史劉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