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闖王來了不納糧,那闖王的軍隊吃什麼?

闖王來了不納糧,那闖王的軍隊吃什麼?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呈燎原之勢。其中勢力最為龐大的當屬「闖王」李自成所率領的大順軍。當時在中原地區有一首流傳很廣的民謠是這樣唱的:「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從這首民謠中可以看出,闖王李自成在當時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不過這裡也存在著一個問題,闖王來了不納糧,那闖王的軍隊吃什麼呢?

闖王來了不納糧,那闖王的軍隊吃什麼?

自古以來,行軍打仗都非常燒錢。雖然李自成的軍隊大多都是自願加入的貧苦農民,但給大家一口吃食,偶爾發點軍餉鼓勵一下,這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李自成為了爭取得到更多農民的支持,曾宣布三年免賦的政策。這樣一來,李自成就失去了穩定的財政收入,那他如何應付巨額的軍費支出呢?答案只有四個字:追贓助餉。說得更直白點那就是搶。

明末時期,大多數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但明朝那些藩王、宗室、功臣貴戚們的生活卻是越來越滋潤。他們利用手頭的權勢,巧取豪奪農民手中的田地。在他們的帶頭作用影響下,許多官紳也紛紛效仿。結果就是天下大部分財富都聚集到了極少數權貴階層手中,絕大多數的明朝百姓日子越來越窮。

闖王來了不納糧,那闖王的軍隊吃什麼?

正是鑒於這樣一種情況,李自成和他的軍隊每攻下一個地方後,首要目標就是以追贓助餉的名義,沒收這個地區的藩王和官紳們的家產。此種做法對於絕大多數貧苦百姓來說,自然拍手稱快。而對於李自成來說,藩王和官紳們世代積累的巨額財富又足以應付當下的軍費支出,所以就能對普通百姓實施三年免賦了。正是這個極獲民心的政策,讓李自成的勢力從眾多農民起義軍中脫穎而出。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李自成靠三年免賦的政策迅速贏得了民心,使得他在很短時間內就佔據了包括京師在內的明朝半壁江山。但是,追贓助餉的辦法也最終導致李自成丟掉了本已到手的江山。

闖王來了不納糧,那闖王的軍隊吃什麼?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城,明朝崇禎皇帝自縊殉國,大明王朝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他已經準備順理成章的接替皇位了。所以他命令全體官兵要做到秋毫無犯,違者立即處死。一切有損他這個未來皇帝威嚴的事情,都在禁止之列。不過,李自成很快就遇到了一個天大的難題。他原本以為崇禎皇帝藏在宮中的財富跟各地藩王相比,肯定不是一個量級。以往沒收一個普通藩王的家產就足夠應付軍隊很長一段時間的軍費開支,如今沒收皇帝的家產,那肯定可以應付好幾年的開支了。可當李自成指揮手下在皇宮裡來回翻了好幾遍後他才發現,原來崇禎皇帝是個徹底的窮光蛋,李自成將宮裡的金銀酒器、餐具、大門上的門環、裝飾用的金銀絲線都給拆下了,可加起來總價值還不到十萬兩銀子。這就把李自成給愁壞了,他率領大軍一路浩浩蕩蕩殺入京城,除了推翻明朝腐朽統治的崇高目標外,大家都有個更現實的目標,那就是發一筆橫財。可眼下別說是發財,從宮裡搜出的這點前給將士們當軍餉都應付不了多少時間。

闖王來了不納糧,那闖王的軍隊吃什麼?

原本李自成打算坐穩江山,要儘快收買人心,因此盡量不觸及到各方利益。尤其是官紳階層,將是幫助他統治新國家的左膀右臂,所以不能像過去那樣直接將他們搶個一窮二白了。可是眼下的現實情況卻徹底碾碎了他的理想。待到李自成的軍隊在紫禁城中搜尋了一個星期都沒什麼收穫後,手下的將士們開始出現了明顯的不滿情緒。李自成深知一旦這種情緒蔓延開來,將會造成什麼樣的嚴重後果。因此他最終決定還是讓大家走老路:追贓助餉。不過,讓大家主動把銀子交出來顯然不現實。於是,李自成的手下趕製了五千副夾棍,用殘酷的拷問手法,逼迫官紳們交錢,在索餉的過程中,不少官紳都因用刑過度或是實在交不出銀子而當場喪命。在把官紳們都徹底榨乾之後,李自成手下的將士們又把目標盯上了北京的商家、富戶。一些士兵甚至直接進入普通老百姓家裡搶東西。一時間,整個京城都籠罩在一片恐懼的氛圍之中。

最終,李自成的軍隊共獲銀七千萬兩,這在當時算得上是一筆天文數字了。但李自成在京城各界人士心目中,從一個未來的新皇帝,變成為了徹底的「闖賊」。三年免賦的政策,讓李自成沒有穩定的財政來源。追贓助餉這種竭澤而漁的做法不僅不具備持續性,而且徹底失去了士大夫階層的支持。「闖王來了不納糧」,最終害慘了闖王。

參考文獻:毛奇齡《後鑒錄》、彭孫貽《平寇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如果清軍沒有入關,明末的中國會變成什麼樣?
為什麼說明朝活該滅亡?看看朱元璋定下的這一祖制就知道了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