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婆婆遭虐待,常年飽受媳婦辱罵,隱忍不敢求助的原因是……
孩子移民美國,常常會帶上父母,為了彼此有更好的照顧。
但是,華人社區不時傳出家暴案,除了婦女兒童受虐外,來美投靠兒女的耆老也常成家暴受害者。
近日,在布魯克林一名華裔老婦長年飽受媳婦辱罵,但因語言不通長期不敢求助,更怕讓子女留下犯罪紀錄。
在美國,華裔耆老受虐案時有所聞,以子女未盡贍養義務,甚至辱罵、傷害都是最常見。
家暴受害者鄭秀芬
華裔老婦多年隱忍受媳婦欺負
家住布魯克林的耆老鄭秀芬(化名)是典型的家暴受害者。
她一家來自福州,兒子於1998年來美後做起了餐館生意,2006年也把她接來美國照顧,之後原以為可以安享晚年。但2009年兒子結婚,一家人的日子卻變了味。
由於自己因為不會英文,很少出門,生活範圍局限在華人社區,每天買菜做飯,操持家務。
兒子婚後繼續經營餐館,兒媳則在曼哈頓從事會計工作,有時會非常忙碌;但後來兒媳下班後常常會因小事與她爭吵,用言語辱罵甚至動手推她。
之後兒媳辱罵她愈來愈頻繁,華婦鄭秀芬表示:這讓我總覺得,她工作上遇到了什麼不順心的事,回家就會拿我出氣。
孫子出生,情況更加惡化
2011年孫子降生,讓以為原本可以鬆口氣的鄭秀芬,反而情況進一步惡化。
她說,兒媳先是嫌她在月子期間照顧不周,經常大聲向婆家打電話聲淚俱下抱怨。
後來孫子漸漸長大,不會英語的鄭秀芬照顧孫子時只能講普通話,兒媳見狀幾次指著她說:別和我兒子說中文,他要說英語,不然在學校怎麼跟得上?
鄭秀芬的鄰居表示,鄭家婆媳的爭吵聲常常大到周邊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摔門聲震耳欲聾,兒媳辱罵中有時甚至會出現惡毒語言,比如:你為什麽還沒死之類的激烈言語。
鄭秀芬表示,兒子做餐館非常辛苦,一年也不能休息兩天,所以很少和他提及這些矛盾瑣事,現在尤其讓自己心寒的是,七歲的孫子因為經常看到兒媳的態度,開始也有意無意的仿效,對她很不尊重。
鄭秀芬邊說邊摸著眼淚說著:有時我真的不想活了。但表示害怕給兒子找麻煩,也認為家醜不可外揚,能忍則忍,一家人鬧得不可開交,誰也不好看。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家暴與性別歧視高級專員表示,通過言語、經濟控制、肢體衝突等方式對家庭成員進行虐待的行為均屬家暴。
在華裔耆老的家暴案中,最常見的就是子女不能盡到贍養父母義務,甚至對父母辱罵,甚至造成父母身體傷害。
而很多華裔耆老面對次困境時選擇沉默,因為口頭的爭執即使選擇報警,警方也無法定罪,但殊不知語言的殺傷力有時甚至比肢體衝突傷的更深。
有的耆老害怕鬧上法庭會對子女的產生不好的影響,留有案底,但其實家事法庭(Family Court)不會留有任何犯罪紀錄,皆用盡量柔和的方式解決,且所有的流程都會保密。
結束家暴和性別暴力行為辦公室提供雙語服務,民眾撥打311即可聯絡上該辦公室,所有幫助均為免費,華裔耆老無須擔心語言障礙或經濟負擔。
表現愛的方式不是一味的隱忍,隱忍只會讓對方變本加厲,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能知道我們的職責以及提供的服務,讓更多人免於家暴的憂懼。
1
租房,求租,短租
2
招聘,求職,兼職
3
店鋪轉讓,買店,投資合作
4
機場接送,順風車
5
搬家出售,物品交易,閑置二手
6
買車賣車,二手車大市場
7
赴美生子,月子中心一條龍
8
聚會,活動,演出
9
各種分類信息 免費發布


※已批准!美對984宗中國貨免加關稅,貿易篇章重新改寫
※戀愛中做不到這一點的男生,遲早被分手!
TAG:華人生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