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他強搶民女劣跡斑斑?恨他的人卻為他平反,還稱他為書畫大師

他強搶民女劣跡斑斑?恨他的人卻為他平反,還稱他為書畫大師

有畫說

本期導讀:在2015年嘉德秋拍現場,一幅尺寸約為26.3×146cm的書畫手捲成為抗鼎壓軸之作,以六千九百萬人民幣的天價成交成為了全場的焦點。這幅山水畫作,林木疏秀,輕勾淡皴崗巒迂迴,平江淺嶼水波不興,題跋書法筆墨老辣,曾是清代皇家珍藏之精品。這幅畫就是《疏林茅屋圖》,而畫作的作者,卻是一個充滿爭議、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臭名昭著的人。

疏林茅屋圖

《疏林茅屋圖》的作者就是一代書畫大師董其昌。董其昌可以說是近代書畫藝術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個藝術家,他的書法被康熙乾隆推崇備至,他的繪畫作品被視為絕世佳作,自清代到當代,董其昌都在藝術界佔有極高的聲譽和地位,被後人仰慕崇拜,更是傳統藝術愛好者學習和研究的對象。

范曾

董其昌在後人的心目中有多高的地位?據考證,康熙皇帝臨習董其昌的書法多達三十多件,並在全國範圍搜羅董其昌的作品以供其欣賞研究,自康熙痴迷董其昌其,幾乎整個清代的書法都受到了董其昌的影響。到了當代,董其昌也被當代書畫藝術界奉為公認的藝術大師,幾乎所有學習書法和國畫的人都多少有研究過董其昌的作品,比如你就能從當代書畫大師範曾的某些畫作章法中看到董其昌的影子,連號稱是國寶藝術家的范曾大師都曾師法董其昌,可以看出董其昌的藝術也對當代藝術也是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因此直到今天,董其昌也是受到藝術家們崇拜和景仰的。

董其昌

這樣一個被公認的古代書畫大家,當然就是藝術品市場最熱衷炒作的對象了,因此,董其昌的《疏林茅屋圖》被拍出近七千萬人民幣的高價也就不足為奇了,他的畫作一般市場價位都在千萬級別,幾乎是古書畫藏品當中的硬通貨,而且經過眾多商人的炒作其價格一直穩步上升居高不下。因此,當代人對董其昌的印象幾乎都集中在兩點:大名家、天價書畫。但鮮有人知的是,董其昌在歷史上的名聲卻備受爭議,甚至在很多史料中所描述的董其昌是一個魚肉鄉民驕奢如董卓臭名昭著的惡人。

董其昌作品

董其昌在明光宗及崇禎兩朝歷任太常少卿、陪都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等職,可以說是一個紅頂藝術家,而且在當任的時候口碑頗佳人緣也處理得很不錯。但之所以有「晚節不保」整個詞出現,大概人老了就行糊塗事,關於對董其昌的惡評,也主要集中在他晚年。無論是在野史還是在正史,都記載過一件事情,就是董其昌在六十歲時因為一個民女而最終導致了「民抄董宦」這一著名的歷史事件。

董其昌作品

「民抄董宦」,僅從字面意思上你就可以看出董其昌當時有多麼招人恨,作為一個曾當過禮部尚書的重臣而言,如果不是做了引起滔天大怒萬夫所指的惡行,是很難讓平民百姓對他群起而攻之的,而其中最招恨的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強搶民女,二是殺人滅口。有了這兩個最惹眾怒的主題,董其昌家被抄顯然就在情理之中了,能夠逃出生天苟且偷生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了。但事情具體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前因後果呢?

董其昌作品

據野史和民間流傳下來的記載,董其昌六十歸隱之後,老不正經看上了一個民間女子,其子為了討老爺子歡心竟然帶著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將這個女子帶走,而董其昌不但沒有制止反而欣然納為自己的妾侍。此事被周邊民眾議論紛紛,但懾於董家威勢沒有人敢出面理論,流言最後被人寫成了故事並搬上了舞台天天搞演出,而這個劇本實在太精彩竟然在全國成了收視率最高的狗血劇。董其昌坐不住了,便下令追查,誓要查出那個未經自己授權就寫劇本的人來,很快就查到了一個姓范的書生身上。

董其昌作品

隨後董家對姓范的書生百般折磨施以私刑,結果卻導致這個弱不禁風的苦命書生一命嗚呼,於是外面又傳這是殺人滅口。隨後范家的親人便來到董家扯起大橫幅堵門要找董大人討一個說法,但卻被董家請來的臨時工拳腳招呼,無奈之下范家親人只得到縣衙鳴鼓伸冤,但董其昌雖已歸隱但餘威還在,當地的九品芝麻官只得玩起那套太極和拖延戰術。不過這也沒能拖太久,因為此事已經激起吃瓜鄉鄰的不滿,越來越多的人趕到縣太爺家門口聲援,最終縣太爺只得抓了董家請的一個臨時工打了幾十板算是給個交待,哪知卻招來了更大的不滿。

董其昌作品

最後,董家就被圍了,幾百個攻擊和防禦力滿血的家奴都沒能守好最後一道防線,最終董家被付之一炬,董其昌在幾個壯漢的保護下突圍了出去逃出生天,此後就如喪家之犬四處逃竄以避其禍。

以上就是民間流傳最廣、野史書籍中言之鑿鑿的版本。而正史雖然也確認了有「民抄董宦」一事,但事情的說法卻截然不同。《明史》裡面說董其昌之所以被抄家,是因為他在任時非常清廉,同僚走他的後門拉關係要他關照一個考生,但董其昌鐵面無私斷然不行那不堪之事,便得罪了同事,那同事便教唆那姓范之人編造了董其昌「搶民女」的劇本搞全國巡演,而董其昌自然愛惜自己的名聲急火攻心之下也的確找到了范姓書生,但並沒有對那書生怎樣,結果那書生卻自己主動對神明發毒誓自己沒幹過,結果顯靈了,那書生莫名其妙就去往了西天極樂世界,而范家之人竟然還來董家碰瓷,因此董家也就武力相對,最終釀成了大禍。在這個版本當中,董其昌無疑就是一個有正義感的君子、無辜的被害者,是被惡毒的小人在背後構陷所致。

那麼到底哪個版本才是真呢?那就要說說《明史》是誰寫的了。如果是維護董其昌的人所書,自然可信度就要大打折扣,如果是不喜歡董其昌的人寫的,那就可信度就很高。《明史》恰恰是對董其昌恨之入骨的清廷所寫。為什麼清廷恨董其昌?因為董其昌曾留下有「奴酋好殺,遼之怨恨上通於天」的話,還寫過很多洋洋洒洒「詆斥滿洲語句」的長篇論文,所以清廷是絕對不會維護他的。而在寫《明史》的時候,很多當事人還在世,考證起來也不難,主修《明史》的萬斯同和王鴻緒這兩個人又都是那種治學嚴謹從來不講假話飽讀聖賢書的君子,因此,後人判定,還是《明史》所記載的版本比較符合歷史的真相,因此,董其昌的「惡名」極大概率上是被冤枉了。

因此,後來董其昌的書畫藝術,才被康熙推崇,並影響了清幾百年的藝術發展,由此可見,康熙也同樣是認同董其昌是被黑了,否則作為帝王絕對不會推崇一個有著如此污點的人。

(文:路過)

有畫說|擴展閱讀

近年來,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署名董其昌的作品成交價格逾千萬的至少有三十餘件,尚不包括海外市場的拍賣記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畫說 的精彩文章:

六小齡童喊話:黑我的請適可而止!網友:我就看看您書法

TAG:有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