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書傳聞此人是篡位當皇帝,重要史料發現,他就是欽定的接班人

史書傳聞此人是篡位當皇帝,重要史料發現,他就是欽定的接班人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句話語出唐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其中的「戍卒叫」,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起義。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大澤鄉那個雨夜,陳勝、吳廣等人決定拚死一搏。

根據《史記》中那種頗有文學色彩的描寫,陳勝等人在舉事之時,打起了已經自盡一年多的始皇長子扶蘇的旗號。陳勝曾說:「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按照《史記》的這種說法,似乎秦始皇當年原本屬意的繼承人是公子扶蘇,秦二世胡亥乃是篡位上台。這種說法從秦末到漢初,流傳很久,司馬遷在網羅舊聞傳說的時候,也將其寫進《史記》,還鋪陳出趙高、李斯等人密謀的故事。

史書傳聞此人是篡位當皇帝,重要史料發現,他就是欽定的接班人

陳勝吳廣起義

那麼,史實是否真的如此?胡亥是否真的是殺兄上位呢?

秦人起源於東夷民族,而後西遷,又與西戎民族融合。秦國也不是西周初年分封諸侯,受西周禮法制度影響較小,也不存在什麼固守什麼嫡長子繼承製之類的說法。根據林劍鳴先生的《秦史稿》統計:

(秦國)自襄公建國以後,至穆公以前,共九代國君,襄公、文公、憲公、出子、武公、德公、宣公、成公、穆公。計兄終弟及者三人(德公、成公、穆公),以次子立者一人(襄公),以孫立者二人(憲公、出子),不明嫡庶者一人(文公),以長子身份繼位者僅兩人(武公系憲公長子,宣公系德公長子)。就是到了穆公以後,秦國的君位繼承也無定製。如躁公卒,立其弟懷公,靈公卒,子獻公不得立,隨後由簡公、惠公、出子繼位,最後才立獻公。可見嫡長子繼承製在秦並未成為定製。

史書傳聞此人是篡位當皇帝,重要史料發現,他就是欽定的接班人

秦始皇

所以說,如果從扶蘇是長子的角度來論證他是始皇帝欽定的接班人,那是完全不懂秦國舊制度的。另外,始皇帝沒有立過皇后,有長子,但並無嫡長子之說。

另外,秦國久居西垂,與戎狄民族頗有融合,所以在禮儀風俗上也沾染西戎習慣。所以,秦國在選拔國君繼承人的問題上,還有「擇勇猛者而立之」的傳統,雜用夷俗的秦人,由於所處自然環境惡劣和頻繁發生各種生活生產資源的掠奪戰爭,也像夷人一樣,在對部族首領的選擇上一般都要選取那些體格強健者。可見秦國的政治文化就有軍事化的傳統。

那麼,扶蘇與胡亥二人,究竟哪個更得始皇帝歡心呢?君主挑選接班人,最重要的標準應當是政治立場一致,接班人應當成為其事業和理想的繼承者。秦國自立國以來,就形成了一種軍國主義的政治文化傳統。秦孝公時代的「商鞅變法」,更是將這種古典極權主義政治推向一個全面控制的新階段。在統治技術上,秦國崇尚「法治」,以法家制度全面控制社會和民眾。

史書傳聞此人是篡位當皇帝,重要史料發現,他就是欽定的接班人

電視劇里的公子扶蘇

在政治治理上,律令是治理的重要工具。所以在王儲的培養上,能否精通各種法律是其考慮的主要條件之一。在扶蘇與胡亥兩人之間,胡亥具有更大的優勢。《史記》中《秦始皇本紀》和《蒙恬列傳》都提到胡亥曾從趙高學習獄律法令事,關於扶蘇則沒有這一方面的記載。很明顯,扶蘇並沒有進入始皇帝培養序列。

雖然在目前已知的歷史文獻中,公子扶蘇是一個形象非常模糊的人。但是,僅從《史記》等史書的描繪上看,扶蘇與其父始皇帝的政治觀念相差甚大。秦國是一個具有軍國政治傳統的國家,秦孝公以後,更是藉助「法治」將這種古典極權政體推向極致。秦制崇尚的是國家對社會的全面無死角控制,主張用嚴刑峻法統治人民,就是所謂的「法令由一統」、「事皆決於法」。

史書傳聞此人是篡位當皇帝,重要史料發現,他就是欽定的接班人

電視劇里的秦二世

史書中記載,扶蘇其人是「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如果單純從秦人「尚武」的政治傳統看,這樣一個皇子也是符合接班人標準的。但是,從政治理念角度出發,扶蘇似乎更願意接受儒家提倡的「仁義」、「德治」、「禮樂」、「王道」這些政治主張。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發生了秦始皇坑殺方士事件,這件事在史書中又被演繹成「坑儒」。史書中並沒有記載有任何一位臣子去勸諫這次濫殺事件,只有公子扶蘇的一番諫阻見諸於史書:「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惟上察之。」很明顯,扶蘇的這種言行不會得到父皇的讚賞,於是才有了「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的結果。

相比之下,公子胡亥的確更得信任。秦始皇東巡時,唯獨允許胡亥跟隨。始皇帝的東巡,意義非凡,是對關東征服地區的權力宣示,也是對接班人的一種政治訓練。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唯獨將胡亥帶在身邊,可見用心之重。

史書傳聞此人是篡位當皇帝,重要史料發現,他就是欽定的接班人

秦朝疆域

很多史書將秦二世胡亥描繪成一個無能昏君,一個被趙高架空的傀儡皇帝。其實,這並非事實的本相。秦王政成為秦國國君之後,秦國的政治意識形態已經超越了商鞅,轉而吸收了更為專制和酷烈的韓非子之法,秦王政(也就是秦始皇)及其繼承者二世皇帝胡亥都是韓非子的信徒,胡亥長期從趙高學習律令,深得韓非子君主專制思想精髓,他認為:「明主聖王之所以能久處尊位,長執重勢,而獨擅天下之利者,非有異道也,能獨斷而審督責,必深罰,故天下不敢犯也。」胡亥即位之後,所行的嚴刑峻法正是秦始皇國策的繼承,也是秦國極權政治傳統的延續。


近年來,很多專家學者通過對北大所藏秦簡《趙正書》的研究解讀發現,秦始皇當年所屬意的接班人確實就是胡亥。秦二世並非篡位,就是正常遵從遺詔繼位。

史書傳聞此人是篡位當皇帝,重要史料發現,他就是欽定的接班人

趙正書

專制者肯定會選擇專制者作為事業的繼承者,任何扭轉政策的可能性都會被規避,扶蘇就是那種可能性!試想一下,如果扶蘇即位,大秦帝國能避免二世而亡的命運嗎?明朝張居正對此曾有一番見解:「假令扶蘇不死繼立,必取始皇之法紛更之,以求復三代之舊,至於國勢微弱,強宗復起,亦必亂亡。」

很明顯,張居正認為,如果扶蘇即位,很可能恢復周代舊制度,譬如恢復分封,也會放鬆對社會的控制,那樣很可能會導致關東貴族勢力復興,最終還是會致大秦覆亡。秦制是一種極端的戰時軍國主義,國家對社會和人民全面強力控制,對社會資源和財富竭力斂取。

史書傳聞此人是篡位當皇帝,重要史料發現,他就是欽定的接班人

《趙正書》中關於胡亥繼位的記載

秦二世的模式是延續這種政策,到了極致,自然會引起反抗,最終覆滅;公子扶蘇如果上位,可能會對秦制進行一定調整,但是這種調整又可能為反叛者孕育土壤,專制的機器稍微一鬆動,反抗的星火就會燃起。


大秦帝國從建立之時,就已經埋藏了覆滅的種子,這就是秦制的悖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言文史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能一統天下,關鍵在於秦國奪取了這塊地盤,決定成敗的關鍵
商鞅變法的重農抑商,老百姓都不能自由買賣糧食,酒肉都買不起!

TAG:朱言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