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機和大機技術術語
1. 交換機:交換機是用來實現交換式網路的設備,在iSO的OSI模型中,它是位於第二層——數據鏈路層的設備,能對幀進行操作,是一種智能型設備。
2. IEEE 802.3:乙太網標準
3. IEEE 802.3u:快速乙太網標準
4. IEEE 802.3ab:千兆乙太網(非屏蔽雙絞線)標準
5. IEEE 802.3z:千兆乙太網(光纖、銅纜)標準
6. IEEE 802.3x:流量控制標準
7. IEEE 802.1X:基於埠的訪問控制標準
8. IEEE 802.1q:VLAN標準
9. IEEE 802.1p:流量優先權控制標準
10. IEEE 802.1d:生成樹協議
11. 數據鏈路層:位於ISO/OSI參考模型第二層,負責在節點間的線路上通過檢測、流量控制和重發等一系列手段無差錯的傳送一幀為單位的數據,使得從它的上一層(網路層)看起來是一條無差錯的鏈路。
12. 全、半雙工:在網路中,全雙工是指接收與發送採用兩個相互獨立的通道,可同時進行,互不干擾。而半雙工則是接收與發送共用一個通道,同一時刻只能發送或只能接收,所以半雙工可能會產生衝突。我們所說的交換機是個全雙工設備,而集線器是半雙工設備。
13. MAC地址:MAC地址就是在媒體接入層使用的地址,通俗點說就是網卡(區域網節點)的物理地址。在網路底層的物理傳輸過程中,是通過物理地址來識別主機(區域網節點)的,它一般也是全球唯一的。現在的MAC地址一般都採用6位元組48位。
14. IP地址:IP地址就是給每個連接在Internet上的主機分配的一個32bit地址。通過IP地址就可以訪問到每一台主機。
15. 自適應/自協商(Auto-Negotiation):Auto-Negotiation標準使交換器按照以下順序適應工作速率和工作模式:100M 全雙工,100M半雙工,10M全雙工,10M半雙工。
16. 全雙工流量控制:遵循IEEE 802.3x標準,當網路擁塞時,網路設備利用預定義的Pause幀進行流控。
17. 半雙工流量控制(背壓技術Backpressure):基於IEEE802.3x標準,當處理器發現緩衝器將要填滿時,就向源發站發出一個假衝突信號,使之延遲一個隨機時間,然後繼續發送。能夠緩解和消除擁塞。
18. 線速:交換機轉發數據的理論最大值。
19. 廣播風暴控制:網路上的廣播幀(由於被轉發)數量急劇增加而影響正常的網路通訊的反常現象,廣播風暴會佔用相當客觀的網路帶寬,造成整個網路無法正常工作。廣播風暴控制是允許埠對網路上出現的廣播風暴進行過濾。開啟廣播風暴控制後,當埠收到的廣播幀累計到預定門限值時,埠將自動丟棄收到的廣播幀。當未啟用該功能或廣播幀未累計到門限時,廣播幀將被正常廣播到交換機的其它埠。
20. TRUNK(埠匯聚):通常被用於將多個埠聚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高帶寬的數據傳輸通道。交換機把聚集在一起的所有埠看作一個邏輯埠。
21.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虛擬區域網):是由一組終端工作站組成的廣播域,處於同一VLAN的主機(交換機埠)才能互相通信,它不需要考慮具體布線結構就可以建立邏輯工作組。配置靈活,增加系統的安全性。
22. Port VLAN:基於埠的VLAN,處於同一VLAN埠之間才能相互通信。
23. Tag VLAN:基於IEEE 802.1Q,用VID來劃分不同的VLAN。
24. VID(VLAN ID):VLAN的標識符,用於表示某個Tag VLAN。
25. MTU VLAN:在交換機的VLAN設置時,將每個用戶所佔用的埠與上行埠劃分為一個單獨的VLAN。
26. MAC地址老化時間:交換機中各埠具有自動學習地址的功能,通過埠發送和接收的幀的源地址(源MAC地址、交換機埠號)將存儲到地址表中。老化時間是一個影響交換機學習進程的參數。從一個地址記錄加入地址表以後開始計時,如果在老化時間內各埠未收到源地址為該MAC地址的幀,那麼,這些地址將從動態轉發地址表(由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它們相對應的交換機的埠號)中被刪除。靜態MAC地址表不受地址老化時間影響。
27. 靜態地址表:靜態MAC地址區別與一般的由學習得到的動態MAC地址。靜態地址一旦被加入,該地址在刪除之前將一直有效,不受最大老化時間的限制。靜態地址表記錄了埠的靜態地址。靜態地址表中一個MAC地址對應一個埠,如果設置,則所有發給這個地址的數據只會轉發給該埠。也成為MAC地址綁定。
28.MAC地址過濾:MAC地址過濾是通過配置過濾地址,允許交換機對不期望轉發的數據幀進行過濾。當被限制的MAC地址接入到交換機上,交換機將自動過濾掉目的地址為這個地址的幀,以達到安全的目的。過濾地址表中的地址對所有的交換機埠都生效。已加入到過濾地址表中的地址不能被加入到靜態地址表中,也不能被埠動態綁定。
29.動態MAC地址綁定:動態地址綁定是指交換機的埠在動態地址綁定狀態下,可以動態學習MAC地址,但是可以學習地址的數目是受到限制的。當埠學習到一個MAC地址後,立即被綁定,接著學習下一個地址。被綁定的地址不受老化時間的限制,會一直生效。埠學習到一定數目的地址後,就不再學習和綁定了。被埠綁定的MAC地址在該埠地址綁定功能被禁用或交換機重啟後才會被刪除。
30.埠安全:當某個埠啟用埠安全後,該埠將不學習新的MAC地址,並且只轉發來已學習到的MAC地址的數據幀,其他的數據幀將被丟棄。判斷條件為:發往交換機的幀,如果其源地址為該埠的MAC地址表成員,則允許轉發,否則將被丟棄。當埠安全選擇「禁用」時,該埠將恢復自動學習新的MAC地址,轉發收到的幀。
31.埠帶寬控制:每一個埠(除模塊口)的輸入輸出數據傳輸速率都可以通過帶寬限制。
32.埠監控:埠監控是將被監控埠的報文複製到監控埠,在監控埠接有一台安裝了數據包分析軟體的主機,網路管理員通過對收集到的數據包進行分析,從而進行網路監控和排除網路故障。
33.線纜檢測:當交換機埠連接有合適的雙絞線時,可以通過交換機對雙絞線的狀態進行測試,確認有無問題,以及發生問題的地方。
34. 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imple NetworkManagement Protocol,簡寫為SNMP)是OSI第7層(應用層)的協議,用於遠程監視和配置網路設備。SNMP使得網管工作站能夠讀取並修改網關、路由器、交換機,以及其他網路設備的設置值。
35.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P通過使用交換機、組播路由器、支持IGMP的主機來管理組播通信。一組主機、路由器(或交換機)與屬於同一個組播組的成員交流組播數據流。並且在這個組的所有設備使用同一個組播組地址。IGMP Snooping技術針對視頻點播等應用,大幅提高網路利用率。在網路中,當為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應用進行IP組播通信時,您可以通過在交換機每個埠上設置IGMP來減少不必要的帶寬使用。
36. IEEE 802.1D/STP:IEEE 802.1D 生成樹協議(Spanning Tree Protocol)檢測到網路上存在環路時,自動斷開環路連接。當交換機間存在多條連接時,將只啟動最主要的一條連接,而將其他連接都阻塞掉,將這些連接變為備用連接。當主連接出現問題時,生成樹協議將自動起用備用連接接替主連接的工作,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預。
37. IEEE 802.1X認證協議:基於埠的訪問控制協議(Port BaseNetwork Access Control Protocol)。該協議體系結構分為三部分:客戶端、認證系統、認證伺服器。
38. 大型機介面ESCON和FICON:IBM在解決並行SCSI傳輸問題,提出了獨有的ESCON和FICON兩種介面方法,今天,之所以給大家分享這兩個老技術,主要是因為在金融等行業客戶數據中心還看到其應用。
ESCON (Enterprise Systems Connection)基於光纖介質,傳輸距離達到3~10 KM。ESCON允許外圍設備跨大園區和城域分布。與銅基並行匯流排相比,ESCON提供更高的速度並使用串列介面通訊。ESCON定向器是中心和外圍的連接裝置,提供8~16個埠(模式1)或28~60個埠(模式2)。
FICON (Fiber Connector)借鑒了FC (Fiber Channel)另一種基於光纖的主機信道,它對ESCON進行了修改,並提升了傳輸速率和距離。將ESCON的半雙工傳輸率提高到了全雙工傳輸。在傳輸速率上,每條FICON通道最高可相當於8條ESCON通道。 所以,ESCON技術已經逐漸被FICON技術所替代。
ESCON和FICON都是IBM私有的協議介面,任何廠商使用該介面互聯都必須經過IBM的嚴格測試,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ESCON和FICON的推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FC誕生的催化劑,目前很多傳統、初創存儲廠商都不再支持。
目前,ESCON和FICON介面技術主要在IBM大型機(Mainframes)被支持。例如IBM z900/z800主機和9672 G5/G6主機。在其他Mainframes系統中,也有部分支持該介面,如Hitachi Mainframes: GX 8000。
大型機相關信息,以及對ESCON和FICON介面的支持情況,可以參看下圖。
支持大型機ESCON技術和介面的存儲廠商,如下所示(信息以具體存儲產品為準):
EMC Symmetrix,DMX和VMAX系列。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XP Storage系列。
Hitachi數據系統Lightning
IBM Enterprise Storage Server(Shark)
IBM Storage DS8000
Sun StorageTek SVA
支持大型機FICON技術和介面連接的廠商和磁碟存儲產品,如下所示(信息以具體存儲產品為準):
EMC Symmetrix/DMX和VMAX系列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XP Storage系列
日立數據系統Lightning
日立數據系統VSP
日立數據系統USP
IBM Enterprise Storage Server(Shark)
IBM Storage DS6000和DS8000
INFINIDAT InfiniBox
StorageTek FlexLine V2Xf/V2X4f SVA
EMC MAS和MDL虛擬磁帶庫
IBM 3584 UltraScalable磁帶庫(TS 3500)
IBM TS 7680G ProtecTier重複數據刪除網關
IBM虛擬磁帶伺服器(VTS)
Luminex 大型機虛擬磁帶(MVT)和CGX
Oracle StorageTek SL3000和SL8500磁帶庫
Oracle StorageTek虛擬存儲管理器
博科DCX系列
博科M系列(McDATA)
Cisco MDS 9000系列
EMC Connectrix系列(Brocade或Cisco製造)
IBM i操作系統可以運行在Pure Systems,小機Power和中型機是AS400上,IBMI起初在AS/400名為OS/400,之後重命名為I5/OS,接著在Power系統上命名為IBM i。
這裡提到的Pure Systems可以允許四種操作系統(AIX、IBM i、Linux、Windows),五種伺服器虛擬化軟體(Hyper-V、KVM、PowerVM、VMware、Xen)和支持兩種硬體指令架構(Power和x86)。
這裡提到的PowerVM具體伺服器虛擬化軟體為Virtual IO Server (VIOS),他支持兩種虛擬化實現,一是Virtual SCSI Target Adapter (vSCSI),另一種是Virtual Fibre Channel Adapter (NPIV) 。
IBM i操作系統的存儲對接方式,主要包括接連/交換機連接,VIOS (vSCSI),VIOS (NPIV)和SVC Attach (通過SVC相連)。目前全支持這四種方式的廠商主要是IBM和EMC(高端存儲)。因為與IBM i 通信,需開發存儲SCSI部分私有頁以及修改LUN部分屬性,需要支持 IBM i OS 多路徑和其他高級特性。
IBM的IBM LinuxONE大型機和中型機IBM i/AS400主要支持FCP介面。IBM LinuxONE和z Systems大型機硬體裡面的OS主要是Z/Linux、Z/vm和 Z/OS(如OS390)。
LinuxONE是IBM z Systems的演進,但相比Z要開放一些, Z/OS主要用的協議是FICON協議,Z/Linux和Z/vm主要採用的是FCP協議(FICON介面一般通用,可支持FCP協議)。
說明:部分內容整理自網路,僅用於學習交流!
溫馨提示:


※Cloud Foundry架構和消息處理機制
※選擇GPU伺服器的基本原則
TAG:架構師技術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