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迅與張光宇:何以失之交臂,從未交集

魯迅與張光宇:何以失之交臂,從未交集


文/李兆忠

藝術史上,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同一時空下兩位傑出人物失之交臂,令後人感到幾許惆悵。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兆忠給「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的文章通過鉤沉往事認為,假如不是「階級性」遮蔽了魯迅博大精深的藝術視野,使他執著於左翼木刻而不及其餘,魯迅或許早經與張光宇攜手,共同開闢中國現代美術精彩紛呈的歷史。

一個是中國新文學的旗手,現代美術的守望者,左翼木刻的引領者,一個是中國現代漫畫的領軍人物,現代裝飾藝術的奠基人。他們生於人傑地靈的江南古城紹興、無錫,相距不過兩百餘公里。魯迅長張光宇十九歲。有三十六年的時光,他們同處一個世界,其中有十年,他們同住十里洋場的上海。然而,他們沒有交集。

魯迅先生與青年木刻家在一起 沙飛攝

張光宇像1935-1936年(葉淺予攝影)

沒有交集,不等於彼此不知。可以肯定,他們都知道對方。奇妙的是,魯迅的筆下,從來沒有出現過張光宇的名字。

魯迅評點過的中國畫家可謂眾矣:吳友如、沈伯塵、齊白石、陳師曾、陳半丁、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陶元慶、賴少奇、司徒喬、胡考、葉靈鳳、江小鶼、常書鴻……,形形色色,應有盡有。而且,魯迅的評騭向來犀利老辣,直言不諱,甚至峻急。在這種背景下,張光宇在魯迅語境中的空白,不能不顯得格外醒目。

有識之士知道,張光宇與留法海歸的「新月派」詩人邵洵美是好朋友,又是合伙人,為他的譯著《逃走了的公雞》作過精美的插圖——一個復活的耶穌形象,而魯迅卻與邵洵美有過摩擦,打過筆仗,譏諷他是「富家的贅婿」。從政治立場看,魯迅屬於激進的左翼,張光宇屬於自由中立的「第三種人」,從審美文化看,魯迅離經叛道,寄希望於理想的普羅大眾藝術,篳路藍縷,不遺餘力推進左翼木刻運動,張光宇唯美唯真,至情至性,迷戀活力洋溢的現代市民文化,融民間與現代為一體,構建人情豐沛的藝術世界。他們的差異,從對《潑克》雜誌創辦人兼撰稿者漫畫家沈伯塵(1889—1920年)截然不同的評價上,可見一斑。那時魯迅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隨想錄》多篇,對沈伯塵的諷刺漫畫提出嚴厲的批評,痛斥其「思想如此卑劣,人格如此頑固」,「皮毛改新,心思依舊」。張光宇卻在《黑白畫家——沈伯塵》(1928年)一文中,盛讚沈伯塵為「天才的線條的黑白畫家」,是一位面對四周環繞的惡勢力「敢說敢罵敢做」的有正義感的畫家。

民間情歌1934-1936年

民間情歌

道不同不相為謀,也許是魯迅不提張光宇的原因吧。然而,這種大而化之的解釋總給人隔靴搔癢之感。事實上,張光宇圈內的漫畫家,被魯迅修理過的不在少數,如「活剝蕗谷虹兒,生吞比亞茲萊」的葉靈鳳,「看之令人生丑感」的江小鶼。那麼,魯迅何以偏偏對張光宇網開一面?

思忖反覆,終於恍然大悟:魯迅對張光宇的沉默中,包含對這位年輕藝術家超人才華的欣賞與喜愛,就像他在自家的卧室里,掛放日本的浮世繪和西方現代頹廢派的傑作,秘不示人一樣。更何況,張光宇的繪畫不只有描繪人情人性的《民間情歌》,更有維護正義、針砭黑暗的警世之作《光宇諷刺集》。

《光宇諷刺集》

張光宇 插圖《神筆馬良》,1954年

其實,在魯迅與張光宇之間,有重要的連接,比如胡考。魯迅這樣評論他的畫:「神情生動,線條也很精練(略),《西廂》畫得很好,可以發表,因為這《尤三姐》,是正合於他的筆法的題材。不過我想他如果用這種畫法於攻打偶像,使之漫畫化,就更有意義而且路也更開闊。」(1935年3月29日致曹聚仁)

胡考也是張光宇自由派漫畫圈的人,魯迅一不小心點贊了他。其實,張光宇的漫畫完全符合魯迅對胡考的評價和審美期待,它們不僅「神情生動,線條也很精練」,而且「用這種畫法於攻打偶像,使之漫畫化」。張光宇在《十日談》、《時代》、《萬象》等雜誌封面上發表過許多這樣的漫畫,對中外的軍閥、政客、官僚諸大人物的惡行醜態,作了辛辣的諷刺,藝術性與戰鬥性達到完美統一,在當時發生了巨大影響,魯迅肯定見過這些漫畫,或許還暗暗稱道過。

張光宇創辦的《時代漫畫》

再比如張仃。張仃一生崇拜魯迅,視為自己的精神導師,生命的最後幾年,終日與《魯迅全集》為伴,喃喃自語「還是魯迅的好」。張仃同樣崇拜張光宇,用葉淺予的話說,崇拜到「五體投地,猛叩響頭的地步」。張仃認為:張光宇在《十日談》上發表的諷刺漫畫,堪與魯迅的雜文相媲美,張光宇是亞洲的驕傲。如果說張仃對魯迅有一點小小遺憾的話,那就是魯迅未能聯手張光宇。晚年張仃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反思「左」的歷史教訓,在自述中這樣說:「當初自己比較幼稚,認為只有左翼是為勞苦大眾的,自己雖然很喜歡張光宇的藝術,相信他是一位有正義感的藝術家,但又覺得他用自己的本事為資本家服務。他經營的時代圖書公司,後台老板就是新月派詩人邵洵美,邵是大買辦盛宣懷的女婿,魯迅先生諷刺過他,這對我也有影響。現在回想起來,是自己犯了左派幼稚病。」

《狂人日記》版畫

魯迅收藏的版畫《恕吼吧,中國!》

魯迅當年曾對「進步的美術家」發出過殷切的呼喚。在《隨感錄》中這樣寫道:「美術家固然須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須有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製作,表面上是一張畫或一個雕像,其實是他的思想與人格的表現。令我們看了,不但歡喜賞玩,尤能發生感動,造成精神上的影響。」時過境遷,歲月淘洗,人們可以看得更清楚:張光宇的藝術技巧,張光宇的人格思想,都符合「進步美術家」的標準。假如不是「階級性」這個歷史魔障遮蔽了魯迅博大精深的藝術視野,使他執著於左翼木刻而不及其餘,魯迅或許早經與張光宇攜手,共同開闢中國現代美術精彩紛呈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單機遊戲的沒落:是電子競技的錯嗎?
諾基亞X7安卓9.0更新:新增PureDisplay 紅包提醒功能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