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三公制度到了後期就被取消了,因為三公實在太強勢了

為何三公制度到了後期就被取消了,因為三公實在太強勢了

兩漢尤其是西漢的官制延續了秦朝官職,也就是三公九卿制,其中三公尤為突出,畢竟是地位最高的官職,就算是個掛名的也令人羨慕,即便到了權力已經轉移到尚書台,三公已經形同虛設的東漢末年,三公的地位也是眾人爭奪的對象,提到世家大族最為典型的一句就是四世三公。

為何三公制度到了後期就被取消了,因為三公實在太強勢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諸葛亮是丞相

一開始的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這三個職務到了西漢末年就不太常設,到了東漢基本已經取消,改易為司馬、司徒、司空,雖然也被稱為三公,但是此三公和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這三公的權力是根本沒辦法比的。正因為權力大,所以這三公最終被取消了。那麼三公強大到什麼程度呢?

為何三公制度到了後期就被取消了,因為三公實在太強勢了

曹操也是丞相

首先說丞相,這個位置很出名,比如三國時期,曹操是丞相,諸葛亮也是丞相,為何他們做丞相,因為從法理上,丞相的權力是最大甚至是無所不包的,丞相在設立之初便是定位為皇帝的助手,簡單的說,皇帝能管天下所有的事,而丞相呢,除了皇帝的家事不能管,其他都能管,所以丞相有外朝首領一說,甚至有些霸道的丞相連皇帝的家事都能管。

丞相的權力大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明朝有六部尚書之說,六部尚書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政務,可是呢,六部原本只是丞相府里的辦事部門而已,甚至最為重要的軍權實際上丞相也能插一手,丞相是可以帶兵出征,指揮軍隊的,司法立法丞相也能管,除了監督權丞相要避嫌讓給御史大夫,其他領域丞相都可以管。而且一旦遇到不愛管事或者年幼的皇帝,丞相那基本上可以架空皇帝了。

這麼大的權力,自然讓皇帝很是緊張,本來只是找個助手分擔政務,現在搞不好是找個爹了。雖然有御史大夫可以牽制丞相,還有什麼天象可以逼丞相辭職,遇到漢武帝這樣強勢的皇帝更是喜歡找弱勢的丞相欺負,但是最終還是把丞相這一職取消了,後來恢復丞相一職的時候做丞相大都是權傾朝野的權臣,比如曹操和諸葛亮,諸葛亮死後實際上蜀漢就沒丞相這個職務了。繼任者都是擔任大將軍。

丞相這個職務是因為權力太大取消的,那麼太尉這個職務呢?則是太重要了,秦朝設立太尉這個職務本意是全國軍隊的統帥,可是秦朝本身就沒人做過太尉,西漢雖然有周勃做太尉,但是文帝時期就廢除了太尉一職,權力交由丞相代管了。

為何三公制度到了後期就被取消了,因為三公實在太強勢了

周勃太尉

為何這樣做呢?當然是因為軍權太重要了,按秦朝制度,皇帝本人應該是最高軍事統帥,太尉應該是皇帝的軍事助手,軍隊的最高將領,但是到了後來,就發現太尉這個軍事助手權力還挺大,比如周勃誅滅諸呂,雖然藉助了劉家的權威,但是本質上要不是周勃是太尉,只怕也指揮不了北軍,所以漢文帝為了安全實際上就取消了太尉一職。不過後來的大將軍一職倒是變相的太尉,只是每一任大將軍大都是權傾朝野,可見太尉一職的取消也是必然的。

為何三公制度到了後期就被取消了,因為三公實在太強勢了

晁錯就是御史大夫

至於御史大夫一職,則是在設立上有問題,本來呢,御史大夫的設立目的很好,丞相不是權力很大嗎?那就找一個御史大夫作為副丞相分他的權,還可以監督他。但是問題就在於,每一任御史大夫都把御史大夫當成跳板,目標就是丞相,這固然讓御史大夫充滿了動力盯著丞相,但是也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盯著丞相挑毛病,搞得丞相就沒辦法做事了,第二個問題就是御史大夫把丞相搞掉之後繼任丞相的話,要是這個御史大夫勢力大,那就能同時掌握兩大重要職務了。

此外御史大夫的權力也不小,後來尚書令的職責很多都是御史大夫負責,所以御史大夫也無法繼續下去了,權力被極大的分拆,重要的權力歸於尚書令,最終只留下監察一職。

說到底,所謂權力制衡這套可不是只有現代人會玩,古人更會玩而且玩的超級熟練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