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劉獻琳治心系疾病四法

劉獻琳治心系疾病四法

劉獻琳治心系疾病四法

□ 姚鵬宇 遼寧中醫藥大學 呂翠霞 山東中醫藥大學

劉獻琳(1928年~2000年),山東曹縣人,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曾任山東中醫藥大學金匱教研室主任、中醫內科教研室副主任、山東省中醫院內科副主任、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金匱要略選讀》(1979年)副主編。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併入選《山東省有重要貢獻專家名錄》。劉獻琳強調中醫不離臨床,畢生堅持臨床實踐。他提倡中西結合,衷中參西,學中不廢西。劉獻琳臨床注意總結疾病治療規律,以使治療有法可循。

心系疾病發病原因繁多,病理機制複雜,臨床表現多樣,劉獻琳將心病治療方法歸納為四個代表性治法,執簡馭繁指導臨證。

益氣養心法

益氣養心法主要用於心氣(心陽)不足證。臨床症見:心悸氣短,疲倦乏力,面白,舌淡苔白,脈虛弱。方葯:養心湯。組成:黃芪15~30g,党參15~30g,茯苓15g,五味子9g,川芎6g,當歸9~15g,柏子仁9g,酸棗仁15~30g,遠志6g,半夏9g,肉桂3~9g,甘草6~9g,水煎服。若畏寒肢冷、脈結代者,選方加減炙甘草湯,組成:炙甘草9~15g,桂枝3~15g,党參15g,酸棗仁15g,丹參15g,乾薑9g,大棗5枚,水煎服。心體陰而用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故常以陰陽並施,體用同調,這種組方思路首見於仲景,以炙甘草湯為代表,《經方實驗錄》解讀「蓋本方有七分陰葯,三分陽葯,陰葯為體,陽葯為用」,劉獻琳強調兼顧體用、陰陽、氣血,又據病所損,而方有所長。心為陽臟,其性屬陽,《內經》言「陽化氣」,張景岳謂之「陽動而散,故化氣」,補益心氣常少佐性溫之品,如黃芪、桂枝等,暗合臟性,並有助陽化氣之功。臨床益氣葯,所歸之經各有不同,欲使方中諸葯入心為用,必加引經之品,故常於方中加用桂枝、丹參、石菖蒲、黃連、茯苓、茯神、酸棗仁等品引葯入心。

養陰補心法

養陰補心法主要用於心陰(心血)虧虛證。臨床症見:心悸心煩,口乾健忘,失眠,舌尖紅少苔,脈細數。方葯:天王補心丹加減。組成:党參15g,玄參15g,丹參15g,沙參15g,茯苓12g,五味子9g,遠志6g,當歸12g,天冬9g,麥冬9g,柏子仁12g,酸棗仁15~30g,生地黃15g,桔梗9g,硃砂0.3g(沖),水煎服。朱丹溪曰「心君火也,感則動,心動則相火亦動」,君火安位,全賴心陰以涵之,陰虛則心不斂陽,火動擾心,故滋陰以涵陽,柏子仁、酸棗仁對葯系劉獻琳治療心系疾病陰虛悸動癥狀常用對葯,二葯之用取法於《未刻本葉氏醫案》。臨床見心律不齊,純以滋陰效差者,加用生龍骨、生牡蠣、苦參等鎮心寧神,或針刺內關、間使。劉獻琳針對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早搏,屬陰陽兩損,熱毒未清,陰傷為重者,立整脈飲,組成:生地黃10~30g,麥冬10~30g,桂枝10~15g,生甘草6~10g,丹參10~30g,三七粉3g(沖),黃芪10~30g,大青葉10~30g,苦參10~15g,水煎服。導致心陰虧虛證的一個重要病因就是熱毒,劉獻琳常選苦參、黃連、大青葉、丹參、竹葉、硃砂等清熱之品,熱邪在表、在肌腠可透而發之,在里、在臟腑當寒而折之。

行氣活血法

行氣活血法主要用於氣滯血瘀證。臨床症見:胸悶、胸痛、短氣,或心痛徹背,舌紫黯,苔薄白,脈細澀或弦細。方葯:瓜蔞薤白半夏湯合冠心II號方,組成:瓜蔞15~30g,薤白9g,當歸15g,紅花9~15g,赤芍15g,川芎15g,桃仁9~15g,降香15g,水煎服。朱丹溪雲「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劉獻琳亦十分重視氣血理論,常運用顛倒木金散(木香、鬱金)、丹參飲(丹參、檀香、砂仁)等小方治療氣滯血瘀型疾病,據氣血側重不同,靈活變化。單純的氣血理論有時不能完全闡釋心系疾病的複雜病機,劉獻琳在對張仲景「氣血水並調」理論繼承中,將其廣泛應用到臨床各科,如針對心系疾病,氣滯、血瘀、痰凝的複雜狀態,調氣、活血、治水(化痰飲)三法同用,調氣如枳實芍藥散、金鈴子散、木金散、梔子豉湯、逍遙散等,活血如失笑散、丹參飲、血府逐瘀湯等方,治水如苓桂術甘湯、四子降氣湯(紫蘇子10~30g,萊菔子10~15g,白芥子6~10g,葶藶子10~30g,加水紅花子名曰五子湯),根據病機側重不同,將這些方劑疊加化裁,組成連環方、合方,既適應了病情的複雜性,又保證了配伍的嚴謹性。

溫陽益心法

溫陽益心法主要用於心陽虛證。臨床症見:胸悶,氣短,肢冷,唇青,足面浮腫,舌淡苔白,脈微不顯。方葯:真武湯、麻黃細辛附子湯等方加減。陽虛欲脫者,急用獨參湯、參附湯,劉老強調急者人蔘,緩者党參。若心腎陽虛水腫者,可服金匱腎氣丸。心、腎同屬少陰,二者經絡相連、營衛相通、精血互化、君相安位、水火既濟,欲溫心陽必兼顧腎陽,劉老臨證重視臟腑聯繫性,認為臟腑之間聯繫為立體網路式結構,一臟之病當五臟同調,其組方常能兼顧整體,而主次分明。劉獻琳針對室性早搏,左束支傳導阻滯,屬陰陽俱虛,陰虧血滯者,方選強心飲(自擬),益氣溫陽,活血祛瘀,組成:黃芪15~30g,党參10~20g,丹參10~20g,益母草10~30g,附子10~20g,淫羊藿10~15g,黃精10~30g,麥冬10~15g,水煎服,或以此方合二仙湯。

劉獻琳治心四法,提示我們對於心系疾病的診療,要明晰氣血、陰陽、體用等概念,重視整體觀,強調臟腑聯繫性,以簡潔明了的辨證分型,執簡馭繁,掌握心系疾病的治療。(姚鵬宇 呂翠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鄭卓人針灸學術經驗精要
糖尿病中醫驗案舉隅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