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密我軍史上五支「紅六軍」

解密我軍史上五支「紅六軍」

來源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載《紅廣角》

原題《部隊番號為何重複使用?解密我軍史上五支「紅六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主要創始人段德昌

湖北南平鎮紅四、六軍會師舊址。後兩軍合編為紅二軍團。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武裝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隨後,我黨在各地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創建了農村革命根據地。但因各根據地之間缺乏聯繫,以至於部隊的番號出現了重複使用的現象。其中,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就先後組建了五支,即:東江地區的紅六軍、鄂西長陽紅六軍、贛西南蘇區的紅六軍、湘鄂西洪湖蘇區的紅六軍以及洪湖新紅六軍。現將各支部隊的發展歷程按時間先後作一介紹。

東江地區兩次成立紅六軍(1929年6月-1930年5月; 1930年12月-1931年5月)

東江地區第一次成立紅六軍:

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後,中共東江特委與海陸惠紫特委根據廣東省委的指示,在東江地區創建了紅六軍兩個師、五個團。

6月,東江特委在大埔縣桃源將五華、豐順、梅縣和大埔的赤衛模範隊整編為紅六軍第十六師四十六團。李明光任團長,丘宗海任政委, 楊崇哲任參謀長。下轄三個營約370人。該團成立後,拔除了大埔縣銀江龍市反動據點,鞏固了銅鼓嶂根據地。1930年春,又在梅縣丙村、揭陽縣青溪消滅反動團防及國民黨軍數百人,開創了梅埔豐蘇區的新局面。

7月,東江特委以潮陽、普寧、惠來的常備赤衛模範隊為基礎,在潮陽縣林招成立了紅六軍第十六師四十七團,何石(後洪楚才)任團長,陳開芹任政委。下轄三個連約200多人。部隊成立後,襲擊了普寧縣什石洋村、塘塔埔等反動民團據點,繳獲了一批槍支彈藥。1930年5 月又攻佔了普寧縣流沙鎮。

9月,東江特委在福建詔安縣上官陂將國民黨軍第六十一師教導團起義部隊與饒平、大埔、福建平和的農民武裝合編為紅六軍第十六師四十八團。羅時元任團長,溫仰春任政委,連半天任政治部主任,羅紹環任參謀長。部隊成立後,消滅了大埔縣白土、饒平縣上善、下善、平和縣小蘆溪等地的地主武裝,打退了國民黨軍對上善的進犯,並進軍福建龍岩、永定、上杭,使饒和埔詔蘇區與閩西蘇區連成一片。

10月,海陸惠紫特委以海豐、陸豐、惠來、紫金赤衛模範隊為基礎,在海豐縣大路下村成立了紅六軍第十七師四十九團。彭桂任團長,黃強任政委。下轄三個營400多人。該團成立後,迅速收復了紫金縣洋頭、海豐縣公平等多個鄉村重鎮,在進攻海豐縣城的戰鬥中,斃傷國民黨軍百餘人。1930年初,又克複了惠陽縣高潭、陸豐縣新田、河口、陂溝等地,使四縣蘇區連成一片。

1930年2月,東江特委將興寧、平遠、龍川縣的赤衛模範隊與贛南紅二十一縱隊合編為紅六軍第十六師五十二團(後改稱第五十團)。劉光夏任團長,陳俊任政委,袁榮任政治部主任,鄺才誠任參謀長。兵力約500餘人。部隊成立後,在平遠縣石正、八尺打敗了反動團防軍500餘人。3 月下旬,紅五十團在攻打尋烏縣澄江圩據點時, 由於對敵情估計錯誤,導致團以上領導全部犧牲。

1929年10月,為策應贛南紅四軍進軍東江地區,紅六軍第十六師四十六團與四十七團共同襲擊了潮安縣官塘鎮,斃敵200餘名,牽制了國民黨軍對九龍嶂根據地的「進剿」。但在進軍五華縣坪上時,第四十七團團長何石不幸犧牲。1930 年4月,第四十七團與第四十九團在普寧縣排金山擊退了國民黨軍第六十一師2000餘人對林招的進犯,斃敵200多人。

東江地區紅六軍各團成立後,基本處於分散活動狀態,以至於師部、軍部未能建立起來。

1930年5月19日,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中共東江特委將東江紅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團改編為紅十一軍(軍長古大存, 政委吳炳泰,參謀長龔楷,政治部主任羅欣然)。

東江地區第二次成立紅六軍:

1930年12月,由於「左」傾路線的錯誤指導及國民黨廣東軍閥的瘋狂「圍剿」,東江地區的紅十一軍遭受重大損失。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部長、中央軍委南方辦事處主任李富春在大南山組織召開了閩粵贛邊區第一次黨代會,決定將東江紅軍和閩西紅軍改編為第六軍,以閩西紅軍為第一師(但一直未能編成);東江地區的紅十一軍整編為第二師,彭桂任師長,黃強任政委, 吳祖榮任政治部主任。下轄兩個團和一個獨立營,第一團團長林軍傑(後彭桂兼),政委黃強(兼),政治部主任吳祖榮(兼);第二團團長陳伯虎,政委陳開芹。總兵力約700餘人。

紅六軍第二師改編成立後,活動在海(豐) 陸(豐)惠(來)紫(金)一帶。其中,第二團攻下了紫金縣洋頭鄉公所,擊斃了敵警衛隊隊長。1931年2月,第一團在陸豐縣北溪與敵激戰時,團長林軍傑犧牲。

5月,因東江地區紅六軍軍部一直沒有組建起來,紅六軍第二師改編為東江獨立第二師(師長彭桂,政委黃強,參謀長顏雲,政治部主任符錦惠)。

鄂西長陽紅六軍(1929年7月-12月)

1929年初,當賀龍率領紅四軍進入長陽縣境後,中共長陽縣委立即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建立農民協會和赤衛隊,準備發動武裝起義。7月9日,在中共湘鄂西前委和鄂西特委的指導下, 長陽縣委領導的人民自衛團、長陽縣游擊大隊, 以及我黨掌握的國民黨長陽縣保衛團一部在西灣舉行起義。而後,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大沙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李勛任軍長,陳壽山任副軍長,李子俊任參謀長,並組成由羅正品任書記,李勛、陳壽山、陳澤南、李子俊等為委員的紅六軍前敵委員會。全軍編為一個師、三個團,向泉山任師長,塗龍、姜夢雄(又名呂鎮華)、向高龍分任團長。全軍共1100餘人。該軍是中國工農紅軍史上第一支以少數民族為主體、以軍為建制的正規紅軍武裝(李勛、李子俊等近52%的官兵均為土家族)。

長陽紅六軍成立後,立即進行整訓,以提高部隊的軍政素質。同時,分兵在資丘、麻池、馬連、城五河、卜嶺、水竹園一帶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府。部隊迅速發展到1400餘人,編成兩個師、四個團和一個直屬特務營,第十六師師長李步雲,第十七師師長向泉山,團長分別為塗龍、向高龍、姜夢雄、田玉龍。

7月底,當長陽縣反動勢力伺機進攻時,紅六軍根據前敵委員會主動出擊、先發制人的指示,兵分三路突襲沿頭溪,打敗了土豪首領鄧甲山部,擊潰團丁100餘人。而後東進攻打任金聲反動團防,但在王家棚遭到國民黨軍第四師張發奎部的截擊。面對強敵,8月3日,紅六軍前敵委員會在二岩子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避敵鋒芒,撤離長陽,到鶴峰蘇區會合賀龍領導的紅四軍,待機重返長陽。8月5日,紅六軍在資丘籌措給養時,因交通偵察員潛逃,被敵第四師三路包圍。由於敵眾我寡,我軍裝備低劣,地形不利,紅六軍遭受巨大損失,軍參謀長李子俊、第十七師師長向泉山、副軍長陳壽山等壯烈犧牲。

紅六軍在資丘作戰失利後,軍長李勛率部轉移到鶴峰縣鄔陽關,與當地神兵會合成立了紅六軍第三十八團。9月底,他們返回長陽開展活動時,不幸被榔坪反動團防誘殺。原紅十六師師長李步雲與團長姜夢雄在長陽縣茅坪、楊柘坪等地召集紅六軍余部繼續開展游擊戰。11月18 日,由中共湘鄂西前委整編為紅六軍第一師,黃超群任師長,姜夢雄任副師長,李步雲任黨代表。下轄三個營500餘人。11月22日,他們在長陽茅坪起義,處決惡霸地主20餘人,擊潰了都鎮灣的團防武裝,在清江以南、長陽中部建立了根據地。12月,根據中共鄂西特委的指示,紅六軍第一師改編為洪湖中央獨立師第三縱隊(司令黃超群,政委李步雲)。至此,鄂西長陽紅六軍的歷史結束。

贛西南地區的紅六軍(1930年1月-7月)

1930年1月18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贛西、湘贛邊特委和紅五軍軍委在遂川縣于田召開聯席會議,決定將江西紅軍獨立第二、三、四、五團與贛西南工農游擊第二大隊、湘贛邊部分赤衛隊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並從紅五軍選調黃公略、李聚奎、王如痴、陳振亞等43名骨幹參加紅六軍的領導工作。會後,紅六軍在吉安縣東固正式成立。黃公略任軍長,中共贛西南特委書記劉士奇任政委兼軍委書記,曾昭漢任參謀長,毛澤覃任政治部主任。全軍下轄兩個旅、一個縱隊,第一旅旅長柯武東,黨代表李文林;第二旅旅長羅炳輝,黨代表曾炳春; 第三縱隊縱隊長徐彥剛,黨代表劉作述。

贛西南紅六軍成立後,部隊領導針對官兵成分複雜,農民意識、地方觀念、游擊習氣較重,戰鬥力較弱等問題,積極開展政治教育和軍事整訓。並根據紅四、紅五、紅六軍「共同前委」的指示,將部隊改編為三個縱隊:第一縱隊縱隊長柯武東,政委李韶九,參謀長陳伯鈞,下轄第二、第三支隊。第二縱隊縱隊長羅炳輝,政委曾炳春(後王如痴),下轄第四、第五支隊。第三縱隊縱隊長徐彥剛,政委劉作述,下轄第七、第八、第九支隊。全軍達到2600餘人。

2月24日,為了發展贛西南根據地,紅六軍與紅四軍遵照共同前委「以三個月為期分路進行游擊戰爭」的決定,依託東固山,兵分三路直插吉安縣值夏、水南、富灘地區,反擊國民黨軍獨立第十五旅唐雲山部的進犯。紅六軍第一縱隊作為前衛,在水南火燒橋殲敵一個營;第三縱隊配合紅四軍攻佔富灘、值夏。而後,兩支紅軍部隊直插赤家山,擊潰頑敵。此役,共斃俘敵1600餘名,粉碎了敵人的「進剿」計劃,擴大了紅六軍的影響。接著,部隊轉移到興國、於都、寧都等縣發動群眾,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游擊戰爭,建立蘇維埃政權,使分散的游擊區連成一片。5月,紅六軍又挺進到湘贛邊醴陵和萍鄉地區, 攻佔了安源,全殲國民黨守軍一個團,幫助安源煤礦工人組建了工人武裝糾察隊。6月,在瀏陽赤衛隊的配合下,攻克了瀏陽縣城。

6月19日,根據中央軍委統一各戰略區域紅軍編製的指示,紅六軍劃歸新成立的紅一軍團,毛澤覃代理軍政委,郭一清繼任軍政治部主任,陳奇涵繼任軍參謀長,李濤、戴奇分別繼任第一、第二縱隊政委。7月1日,在贛西紅軍的配合下,紅六軍向吉安發起了第七次進攻,殲敵400餘人。而後,根據中央軍委的統一命令,贛西南紅六軍改稱紅三軍(黃公略任軍長,毛澤覃任代政委,郭一清任政治部主任,陳奇涵任參謀長)。

湘鄂西洪湖蘇區的紅六軍(1930年2 月-1931年3月)

1930年2月5日(春節),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鄂西特委在監利縣汪家橋將鄂西紅軍中央獨立第一師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孫德清任軍長(不久因病離職,中共中央派鄺繼勛繼任),段德昌任副軍長,周逸群任政委(兼),許光達任參謀長。下轄三個縱隊:第一縱隊司令員段德昌(兼),政委王鶴,參謀長王一鳴;第二縱隊司令員段玉林,政委周容光(後許光達);第三縱隊由長陽縣游擊隊改編而成,司令員由特委選派。全軍共6000餘人。同時,組成了中共紅六軍前敵委員會,孫德清、段玉林、段德昌、徐昌賢、張傳賢、王鶴等任委員,許光達、李子揚、王一鳴等任候補委員。

2月7日,紅六軍在汪家橋新觀召開誓師大會。接著,北上攻佔了江陵縣龍灣寺、熊口、老新口、張金河(今均屬潛江縣)、新溝嘴、漁陽鎮等集鎮。18日,紅六軍第一縱隊攻克了監利縣南部重鎮朱河,全殲守敵一個團;22日攻克潛江縣城,俘虜了大批國民黨軍政官員及藏在城內的土豪劣紳。3月8日,紅六軍南下攻克洪湖蘇區的西大門——江陵縣郝穴,殲滅國民黨獨立十四旅兩個營。而後,全軍南渡長江,先後攻佔了公安縣藕池口、石首縣城及調弦口等城鎮。

5月,根據中共湖北省委「配合鄂豫皖蘇區紅一軍攻打武漢」的指示,紅六軍迅速向漢陽推進,連克長江以北的沔陽城、仙桃鎮、漢川系馬口、漢川城等30多座縣城和集鎮,前鋒直抵漢陽縣蔡甸鎮。後因武漢敵軍防守嚴密,紅六軍轉而向西攻克了峰口、郝穴,使監利、沔陽(今仙桃市)、石首、江陵、潛江等蘇區連成一片,部隊發展到萬餘人,在沔陽縣沙湖整編為兩個師,第十六師師長王一鳴,政委王鶴,第十七師師長許光達,政委李劍如。6月底至7月初,紅六軍在監利縣尺八口南渡長江,殲滅了數股反動團防,攻克了華容、南縣縣城、公安縣閘口及公安縣城南平鎮。

7月4日,紅六軍與賀龍率領的紅四軍(隨後改稱紅二軍)在南平鎮會師。三天後,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全國紅軍代表會議的決定,兩軍合編為紅二軍團。此時紅六軍的編製如下:軍長曠繼勛,政委柳克明,參謀長劉仁載。下轄兩個師、一個警衛團,第十六師師長王一鳴,政委王鶴;第十七師師長段德昌,政委許光達,政治部主任李劍如;警衛團團長秦桂林,政委吳協中。

紅六軍編入紅二軍團後,根據軍團前敵委員會的指示,北渡長江,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鎮壓了監利、沔陽縣的白極會叛亂,消滅會匪1000多人,並爭取了一萬多名會徒。9月22 日, 紅六軍在10萬農軍的配合下圍攻監利縣城。經過一天的激戰,攻克監利縣城,使湘西、鄂西融為一體,形成了以監利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段德昌繼任紅六軍軍長。

10月18日,為配合紅一、紅三軍團進攻長沙,紅六軍從監利縣楊坡疃、復洲南渡長江,先後在石首縣調關、公安縣閘口、津市白洋堤、石門縣夾山寺殲滅國民黨川軍、湘軍各一部,佔領了華容、藕池口、官壋、津市、臨澧縣合口、新安、石門、臨澧縣城。然而,紅六軍與紅二軍兩次進攻澧縣,卻因敵我力量懸殊而失利。敵人乘機反撲津市,留守該地的紅六軍參謀長劉仁載和第五十團團長等壯烈犧牲。12月17日,紅六軍在公安縣楊林市遭到國民黨軍的三路圍攻,減員達四分之一,被迫向鶴峰轉移,所克之地隨得隨失。這次南征作戰的失利,完全是「左」傾錯誤領導人的錯誤指揮造成的。而他們卻把責任推到了段德昌的身上,撤消其軍長職務,任命湯慕禹為紅六軍軍長。

1931年1月初,根據軍團前敵委員會的指示, 紅六軍奉命反攻石門,因在瓜子峪、擴市、七家峪遭到敵人頑強抵抗,遂轉至五峰、長陽、巴東、建始等地開展游擊戰,殲滅了幾股反動團防武裝。3月,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紅二軍團在長陽縣枝柘坪縮編為紅三軍。其中,紅六軍改編為紅三軍第八師(師長王一鳴,政委王鶴,參謀長鬍慎已,政治部主任傅光夏)。至此,湘鄂西洪湖蘇區的紅六軍番號正式取消。

洪湖蘇區新紅六軍( 1 9 3 0 年1 2 月-1931年3月)

1930年12月,紅六軍在楊林市戰鬥中失利後,所屬第十六師四十八團兩個營、第十七師五十一團一個營因與軍團主力失去聯繫後,隨即返回洪湖蘇區。此時,湘鄂川邊區「清鄉督辦」、國民黨湖北省政府主席徐源泉正集中兵力「圍剿」洪湖蘇區。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書記周逸群、湘鄂西聯縣政府赤衛總隊總隊長段德昌將返回洪湖的各部武裝與紅二軍留下的傷病員合編為新紅六軍,段德昌任軍長,陳培蔭任政委,胡慎己任參謀長。下轄兩個團和一個特務營,第四十八團團長陳光明,政委邱鴻錫;第五十一團團長陳華山,政委馬三關。全軍共1000餘人。

新紅六軍成立之時,敵人已經佔領了洪湖蘇區江北中心區監利、沔陽、潛江,並逼近江南石首、華容等地。遵照中共湘鄂西特委關於「堅決反對逃跑主義,領導群眾死力保衛蘇維埃政權」的指示,新紅六軍在湘鄂西聯縣政府赤衛隊江左軍的配合下,採取「敵來我隱蔽,敵多我撤退,敵少我包圍」的戰術,廣泛開展游擊戰,收復了沔陽縣城。1931 年1月上旬,當敵人以四路兵力圍攻江北蘇區時,段德昌率新紅六軍渡江南下,佯攻華容縣高基廟,趁虛殲滅鯰魚須國民黨川軍新十一師一個營。1月16日,在江右軍的配合下,攻克華容縣城。隨後,新紅六軍返回江北,進攻石首縣胡家場(今屬江陵),殲滅敵一四二旅一部,打亂了敵人在西線的部署。1月29日,當敵人進犯石首縣馮家潭、小河口的紅軍醫院和兵工廠時,新紅六軍迅速回師,在拖船埠殲敵第四十八師數百人,收復了石首地區,粉碎了敵人進攻蘇區中心區域的計劃。2月21日,當駐南縣之敵佔領華容縣城後,新紅六軍再次挺進到江南,在華容、石首赤色教導軍的配合下,偷渡沱江,第三次收復華容縣城,緩解了江北地區的緊張局勢。

3月初,國民黨又集結三個多旅的兵力,以中共湘鄂西特委所在地石首縣調弦口為目標,向洪湖蘇區發動第二次「圍剿」。3月6日,新紅六軍採取「只打虛,不打實;不勝不打,要打必勝」的戰術,與赤色教導軍相互配合,在梅田湖殲滅敵新十一師300餘人。隨後,新紅六軍掩護中共湘鄂西特委和蘇維埃政府機關北渡長江,轉移到洪湖瞿家灣一帶。3月19日,新紅六軍在江陵縣老新口殲敵新三旅兩個營;24日又在監利縣余家埠、胡家場擊潰該旅兩個團,乘勝收復了江陵縣龍灣寺、熊口等地,扭轉了蘇區的被動局面。新紅六軍成為洪湖蘇區新的主力部隊,並迅速發展到2000餘人。3月27日,新紅六軍與江左軍在監利縣朱河附近的五福三橋合編為洪湖獨立團(段德昌任團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匈奴真是被漢武帝滅掉的嗎?事實沒有那麼簡單

TAG:水煮百年 |